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破烂王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10130741
  • 作      者:
    作者:熊广平|责编:徐旻
  • 出 版 社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5-01
收藏
编辑推荐
小说聚焦以王九根一家为代表的丰城换糖人,因生活所迫,由换糖起家,最终成为“破烂王”。由“鸡毛换糖”衍生而来的“破烂王”,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顺应时代发展,从创立废品加工业向规模化、循环化发展,其“摸着石头过河”的创业守业历程充满辛酸。但他们有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勇于走出去的闯劲,这正是“敢想敢干,重情重义,诚信友爱,开明大气”丰城精神的真实写照。全书通过小人物的故事反映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展开
作者简介
熊广平,笔名瘦石,江西丰城人,现供职于丰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工作之余,从事文学创作和地方传统文化研究,先后出版长篇小说五部,发表散文数百篇,创作小品、影视文学剧本十余个,参与编撰地方文化民俗类图书多种。2016年创办以传承传播丰城本土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个人微信公众号“丰城文旅”,已结集出版《丰城传统村落》第一、二辑。系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丰城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展开
内容介绍
历史上,肩挑货郎担、手敲糖铲槌,一路吆喝“鸡毛换糖”的江西丰城人,走遍了全国各地。此篇小说讲述了丰城人“鸡毛换糖”经历的四个相对明显的发展阶段:一是改革开放前后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通过换糖收破烂补贴家用,才闯出这么一条“新路”。二是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后期,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发家致富”成为人们梦寐以求的目标。三是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初加工转型向精深加工转变,政府开始介入并引导废品加工行业走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轨道。四是近十几年间,政府强力推动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废品产业形成规模,产品向高端化发展,有的还走出国门搭上“一带一路”快车道,环境问题得到较好解决,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展开
精彩书摘
楔子
滔滔赣江水,蜿蜒曲折流淌不息。沿途泥沙俱下,把沿江一带的土壤浸润得厚重而肥沃。千百年来,人们逐水而居,本来处于三苗蛮荒之地的赣鄱大地顿然人口稠密,生机勃勃。
赣江顺势而下,几经改道,到丰城境内,多个旧时河道变成空旷开阔的沙滩。先民们看好这里广袤而平阔的土地,纷纷择地拓基,繁衍生息,把本来贫瘠荒凉的沙地改造成宜耕宜种的熟地良田,又依托这里平缓而开阔的江面,泛舟江上,捕鱼捞沙。贫穷而充满挑战的生活,让生活在江畔的人们,性格简单而执着,开朗而富有激情。
但是,并不是所有江边生活的人都是这样。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之前,赣江洪水肆虐,经常决堤。即便是到了七十年代,这种状况仍未得到改善。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既要面对无情的洪水侵袭,又要面对因人口增长而带来的粮食短缺,饥饿、贫困和疾病成为困扰他们的最大问题。
天无绝人之路。一辈子与江水打交道、与贫穷抗争的沿江百姓,自古便养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倔强性格,他们以天当房,以地当床,走南闯北,外出营生,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营生——鸡毛换糖,每天挑着糖担,从附近的村庄,一直走到省内外,足迹遍布长江中下游的大部分省市,有的更北上河南、山东,西出陕西、新疆,南下两广、海南,把丰城的文化传播出去,又把外地的奇闻逸事带回丰城,日子过得清苦而逍遥。
龙洲村,便是处于赣江边的一个普通小村。龙洲者,顾名思义,是蛟龙出没的洲地。相传很久以前,这一带曾经盘踞着一条巨大的蛟龙,神龙见首不见尾,人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出现、会出现在哪里。人们只知道,蛟龙一旦出现,轻则毁田坏屋,重则吃男食女,令当地人闻龙色变。后来赣江改道,龙潭变沙洲,王姓人徙居于此,慢慢把这里改造成一方并不富庶的安居之所。
定居龙洲以后,虽然过了一代又一代,但人口艰涩,长期以来人口不满百,要么因赣江决堤冲散,要么因粮食匮乏饿死。困顿中的龙洲人不得不离乡背井,四出谋生,而尤以鸡毛换糖为甚。从明朝一直延续到民国,外出换糖及经营其他行业者不计其数。鸡毛换糖,成了龙洲人骨血里的基因,代代相继,世世相传。
岁月的车轮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巨大的历史变革激发出蓬勃的活力,似乎就在一夜之间,龙洲村多出了上百副糖担,村中十三四岁的男子几乎人人挑着糖担,外出换糖。女人则在家里打理家务,分拣垃圾。龙洲村顿时成了远近闻名的破烂村。而破烂村的核心人物,便是一个名叫王九根的汉子,在江湖上有一个诨号,叫作“破烂王”。久而久之,村民中间流行起一句口头禅:“跟着王九根,赚点零花钱。”
当年在废品收购界叱咤风云的王九根,现在已是年逾八旬的老人。虽然精神依然矍铄,毕竟岁月无情,在他的脸上、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每天除了在老宅院里浇浇花、听听收音机,或者打理一下房子的卫生,九根偶尔也会转到儿女们的厂子里去看看,在现代化的厂房里寻找不曾远去的记忆。
这天,九根的家里迎来了一位小客人,令寂寥的老宅顿然有了生机。小客人在房子里上蹿下跳,不亦乐乎。九根跟在后面亦步亦趋,生怕小客人摔着、碰着。好不容易逮着小客人,把他抱起来,坐到门前的躺椅里,九根佯着不高兴地说:“鲁生,不准乱跑了好不好?再乱跑的话,爷爷就把你送到你大姑家去。”
鲁生只有六七岁,坐在爷爷腿上,叹了一口气:“唉,真无聊!”
九根奇怪地问:“小小年纪,晓得什么叫无聊吗?”
“爷爷不陪我玩,又不让我自己玩,当然无聊。”
“那爷爷陪你玩好不好?”
“好啊!我们玩什么?”
“就玩……我教你一个丰城的土话好不好?”
“什么土话?”
九根想了想,绘声绘色地表演起来:
萝卜叽,酱羹叽,配饭晓得几好叽;
擦菜叽,肉皮叽,肚子撑得滚圆叽;
米古叽,糖饼叽,恰得口里纠韧叽;
鲫皮叽,鱼冻叽,嘎会喉煞老婆叽。
这是丰城(城区)方言中最有名的一个段子,大意是说,萝卜干、辣椒酱、腌菜和肉皮都是下饭的好东西,米棵、糖饼吃起来很有韧性,鲫鱼和鱼冻都是老太太的最爱。纯正的丰城城里话中,“子”读作“叽”,类似于北京方言中的儿化音,比如桌叽(桌)、凳叽(凳)、相片叽(相片)、擦菜叽(腌菜)等等。
九根边说边哈哈大笑,又让鲁生跟着说。鲁生跟着学了没两遍,噘着小嘴说:“什么叽啊叽的,一点也不好玩。不学了!”说罢,刺溜一下从九根腿上扭身挣脱下地,跑进屋里去。
九根摇了摇头,只得起身,继续去看护鲁生。还没等他进屋,就听到里面传出叮叮咣咣的敲击声,他吓了一跳,正要进去,却见鲁生一手拿着糖铲、一手握着小铁槌出来,叮叮咣咣敲着,笑得很开心。
“爷爷,快教我打这个吧,我要学换糖!”
“小心莫割到手了!”九根紧张得连忙叮嘱,伸手要去抢过。鲁生躲开爷爷,在院子里绕着圈子,边打边笑。
九根干脆停下不追,回到躺椅上坐下,叫道:“鲁生,不是这样打的,来,爷爷教你。”
展开
目录
楔子
01 鸡毛换糖
02 有女初长
03 提亲遭拒
04 言传身教
05 被迫辍学
06 初出茅庐
07 飞来横祸
08 被迫允亲
09 负气出走
10 异地他乡
11 人情练达
12 兄弟同心
13 坐庄收货
14 初涉加工
15 产业转型
16 声名鹊起
17 终身大事
18 故地重游
19 冰释前嫌
20 身陷囹圄
21 韬光养晦
22 指点迷津
23 重新布局
24 金属加工
25 环保问题
26 栽赃陷害
27 前途徊惶
28 挂靠合伙
29 另起炉灶
30 寻找出路
31 入驻园区
32 志同道合
33 雏鸟于飞
34 王者荣耀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