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水灯
0.00     定价 ¥ 5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03116783
  • 作      者:
    作者:靳春|责编:魏红
  • 出 版 社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2-01
收藏
编辑推荐
《水灯》以广阔的视野、全景式的画面,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艺术地再现了晋北农村自抗日战争时期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风云和时代变迁,它是为我国北方农民所进行的威武雄壮、波涌涛起的武装斗争和波澜壮阔、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奉献出的一部深沉激越、令人神往的英雄史诗;它是为在我们党长期培养、抚育下,成长、成熟起来的几代勤劳、勇敢、坚强、忠诚的农民兄弟树起的一座千古不朽的丰碑。它为社会主义文学如何更完美、更深入、更成功地塑造英雄人物和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它多方面地继承和发扬了“山药蛋派”文学的传统和艺术特质,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提供了令人宾服的样本。
展开
作者简介
靳春,本名王有仁,朔州平鲁区人,1947年生,当过教师和文化局干部,曾在全国30多家报刊上发表作品300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以晋西北地区的一个偏僻山村为背景,描绘了革命老区的从抗日战争一直到改革开放中期半个多世纪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变化,它以广阔的视野、全景式的画面,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艺术地再现了晋北农村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风云和时代变迁。全书情节跌宕起伏,语言生动、诙谐、生活性强,引人入胜,极具可读性。
展开
精彩书摘
仉鼎盛娶成了媳妇,是位叫张毓卿的。
古老的太罗河,不下大雨时,清澈、明亮,是一座座山下一条条涌动的小溪汇聚来的,由东向西流淌……白天,太阳、彩云在河水里跳跃;夜晚,月亮、明星在河水里闪烁。不过,两岸危峙的荒山光秃秃的,很少有覆盖的植被。虽然他们属于管涔山体系,但是同地道的管涔山主脉差得远了。那里是青松、白杨、绿柳、红枫……郁郁葱葱,一派蓬勃的景象。这里唯一湍湍奔腾的河水,还给人一点情趣,那其他的再也唤不起人别的欲望,一副典型的黄土高原的模样。
张毓卿骑着一头黑灰毛驴,心情郁郁寡欢,肚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也品不出酸、甜、苦、辣、成。她身后的女儿猫猫,已经九岁了,在毛驴尿子上两臂紧紧地搂着她的腰,像铁箍圈着木桶一样。她在心里苦楚地想:猫猫,从今往后,咱娘儿俩就又过一种日子了。她望着两岸的山,分明像在挤压过来。唉,她是在两岸的罅缝里寻找出路,眼里的泪水潸然而下,像太罗河里清澈的流水。她回首望望那座隐隐可见的老营城,逐渐地被山遮住了……而仉鼎盛正跛着一条腿,一颠一颠地疾走。蓦地,张毓卿心里抽搐一下,眼泪又一次涌了出来。
他们是沿弯曲的河槽向东行的,该过河了。仉鼎盛赶上一步,对张毓卿轻缓地说:“慢点,你把缰绳递过来。我到前面去,探个深浅。”他挽起裤管,一手提溜着一双家做的灰土布牛鼻旧鞋,另一只手紧紧地攥着缰绳,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朝河里走去。时下,正是初夏,按照北方的季节,河水还是够冰凉的。尤其是他的左脚负过伤,两腿浸在河水里,冷得打战。再则,是走路的缘故,刚才还感到脚底有汗,湿腻腻的,一旦迈入河水里,落差较大,不感到冰凉才怪呢!仉鼎盛尽量走河水宽的地方,有时由于不摸底细,一脚深一脚浅的,免不了打个趔趄。张毓卿两手用力抓着篓驮沿子,眼睛朝远处盯着,不使自己头晕。突然,毛驴前蹄颠了一下,张毓卿朝前倒去。在这紧急时刻,仉鼎盛一侧身,两手撑住了张毓卿。只是有些太急,他手里提溜的一只鞋掉了。眼看着鞋被卷入旋涡里,待毛驴重新迈出蹄子,鞋已漂走有几丈远了。上岸以后,他欲要追寻。张毓卿叹一口气,低下头,说:“算了,别追寻了。篓驮的包袱里有一双新鞋,你穿上吧。”她提起包袱,解开挽着的结子,将一双家做的黑布圆口新鞋给仉鼎盛递去。仉鼎盛惊喜地双手接过,低头仔细地看看,嗬!做工精巧,一针一线,均匀恰当,可见张毓卿心灵手巧,针线活儿肯定在当地是出类拔萃的。他将鞋穿上,又在湿漉漉的河畔上跺跺脚,一笑,说:“正合适呢。”说罢,他看看张毓卿,又有点难为情地转头。他瞟一眼地上的那只家做的灰土布牛鼻旧鞋,有心捡起,但又想到另一只已没了,况且是在张毓卿面前,只得罢了。仉鼎盛从心里感激这个女人,要不是她包袱里带着一双新鞋,回村也不知丢多大的丑啊!他抬头望望张毓卿,一笑,说“多亏你了,要不,我也不知咋回村哩,赤脚趴踏的,惹得邻里笑话。”张毓卿望着远处,捋捋鬓发,极显得平静,淡淡地说:“这也没啥,原先是给他做的,后来……我爹留着穿太大,我就带上了。”说罢,她又凄苦地笑了。
张毓卿是东庄村人,在周围颇有名气。她出身于书香门第,六岁时,就被父亲打发到村上的私塾里读书。因她天赋好,很是博得先生的赏识。四书五经,她读得不少。村里人重男轻女,能上学的女子寥若晨星。当然多数是因家境贫寒,拿不出学费。有人对张毓卿她爹说:“女孩子家,迟早要出嫁的,还去学堂念啥?”张毓卿她爹豁达地哈哈一笑,说:“不管男的还是女的,手心手背都是肉嘛!识几个字总比不识几个字强吧?至于出嫁,她到婆家,也不会当个睁眼瞎了。”他说得人心服口服,谁也不会驳的。从心底里,他想让女儿真有出息,从给起的官名就能看出,渴望女儿能成为个女官。家里没有读书人,哪来的做官人?可惜,张毓卿没能做官去遂她爹娘的心愿。后来,张毓卿大了,也是由于战乱,只得从学堂出来,十六岁便出聘了。
张毓卿找的对象是她表兄。他们这段姻缘,很像古老的故事。他们婚后的生活很是幸福。十九岁时,张毓卿生下了女儿猫猫。在猫猫一岁的时候,张毓卿的丈夫被抽丁参军了。他跨过长城,到了归绥。那支队伍是属于傅作义的。张毓卿的丈夫走后,一直杳无音讯。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张毓卿上奉公婆,下侍女儿,出出进进,含辛茹苦。一天下地、做饭,又要饲养牲畜,每当夜深人静,躺在炕上,身子像散了架一样。那时,她正值青春妙龄,免不了思念丈夫。后来,公婆几次暗示,要她改嫁。在公婆看来,儿子怕是不在人世上了。当然,公婆暗里议论这事,总也泪眼婆娑。张毓卿却坚定地相信,丈夫是会回来的,他不会撇下妻子和女儿,独自一人到另一个冥冥的地方。
如此,一年又一年,她苦苦地熬盼着。在她二十七岁的时候,一位从归绥回来的人,悄悄地说:“张毓卿的丈夫,早在两年前的一次战斗中阵亡了。”这个消息,对张毓卿不啻当头一棒。她有五天未出门,暗暗地抽泣。村里人又见她时,她像
展开
目录
《水灯》无目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