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云帆集
0.00     定价 ¥ 6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4576106
  • 作      者:
    作者:商伟|责编:汪雅瑛//张畅
  • 出 版 社 :
    河北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为了回答时代提出的问题,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

都更需要有学术的思想,和有思想的学术。”

 

“只有首先在自己身上克服了时代,才有可能把个人的时代经验转化为宝藏。做到了这一点,或许就可以说是生活在了一个最好的时代,做不到则无异于生活在一个最糟的时代。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己。在与时代的关系上,我们并非完全没有主动权。”

 

★北京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一份从求学者到执教者的诚意样本

16岁负笈北上,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度过了十年时光,是当代国学大家袁行霈先生的第一位硕士研究生;毕业留校教书,同时成为“中国近百年来文学史、学术史和教育史上的标志性人物”林庚先生的得力助手;

26岁远渡重洋,赴哈佛大学东亚系,跟随“海外汉学界古典小说和明清文学研究的重要奠基者”韩南先生攻读博士;

35岁起在哥伦比亚大学执教,先后成为杜氏中国文化讲座教授、东亚系系主任。数十载耕耘,已成海外汉学研究的一面鲜明旗帜。

 

★古典诗歌、小说戏曲、文言文与白话文……一次中国文学风景的巡礼点睛

唐诗中的胜迹题写、杜甫的造物想象、韩愈的诗囚之喻……

《红楼梦》中的经典场景如何化作紫禁城长春宫里的巨幅壁画?

““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小说主题怎么就在清宫之中掀起了“造假”风潮?

《儒林外史》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参与了清朝当时的学术思潮?

以吴敬梓为代表的儒家士人是如何通过小说写作对“礼”进行反思的?……

从经典文本出发,以文学史、文化史、思想史等多维视角观照“文本内外”,让我们以文学为翼,去拥抱更辽阔、更久远的生命体验和历史想象。

 

★他说,学术是一种生活方式,思考构成了人生经验的一部分。

校园的围墙为我划出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师长、同事和学生给我创造了一个宽松、温暖的环境。从内心里,我是不想离开校园的。做自己喜爱的学问并且与自己喜欢的、有趣的人打交道,还有比这更理想的生活吗?我想不出来,所以根本就没考虑别的选择。

我们每个人都是经验的产物,经验当中总是有好也有坏,关键在于看清自己和自己所处的环境,学会分析和调动自己的经验,最终将它转化为创造性和想象力的资源。这一点既适用于小说家和艺术家,也适用于学者。

 

★装帧清新典雅,便携好翻,让“卧看云帆万里天”的快意潇洒点亮疲惫生活

书中首次披露商伟先生与三位恩师的珍贵合影,以及未对公众开放的紫禁城长春宫几组巨型通景壁画。文图对照,更能感知时代的变迁,触摸历史的温度。


展开
作者简介

北京大学中文系学士及硕士,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博士。自1997年起执教于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现为杜氏中国文化讲座教授,东亚系系主任。研究领域以明清小说戏曲为主,兼及思想文化史和中国古典诗歌研究。主要著作包括《礼与十八世纪的文化转折:〈儒林外史〉研究》《题写名胜:从黄鹤楼到凤凰台》,并编注《给孩子的古文》。


展开
内容介绍
《云帆集》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商伟先生近十年来学术思考精华首次集结,由点及面,蔚为大观。上编文章与他兴趣点紧密相关,展示了他如何从具体问题出发,进而把视野拓展至文学史、文化史、思想史,乃至人类普遍处境的种种思考,见地高明渊粹。下编文章专门回忆授业恩师,使人看到一位执教于世界顶尖学府的学者的个人成长脉络,和他未被磨灭的赤子之心。上下编同时存在,形成一种理性与感性的张力,较纯学术作品而言,更显人性光辉,让我们看到为什么“学术是可以托付生命的”,以及“学问背后更大的关怀”。
展开
目录

上 编

 

言文分离与现代民族国家:“白话文”的历史误会及其意义(上)  / 3

言文分离与现代民族国家:“白话文”的历史误会及其意义(下)  / 28

我们为什么要读古文  / 56

一本书的故事与传奇  / 72

 

《红楼梦》中的“假”宝玉和“真真国”  / 99

紫禁城中大观园:长春宫的《红楼梦》壁画  / 115

 

小说研究的路径与方法  / 131

传统小说是取之不尽的富矿  / 163

《儒林外史》和《红楼梦》构成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起点  / 170

时间也蕴含了错误和遗忘:谈文学史的写作  / 183

 

唐诗与题写名胜 / 194

天人之际:诗中自有陶钧手 / 220

 

 

下 编

 

与林庚先生相处的日子 / 255

那个年代的空间驰想 / 274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记我的导师袁行霈先生 / 289

韩南先生最后的礼物 / 311

 

学问的背后应该有更大的关怀 / 333

文本内外:回顾与断想 / 356后记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