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纪念冯至先生逝世30周年,收录冯至先生沉思往事、怀师忆友、文艺因缘、创作感怀等文字。
2. 记杨晦、梁遇春、郁达夫,徐诗荃、梁岱宗等故人故事,记录与齐白石、永濑义郎之间的文艺因缘。
3. 江湖越大,越是不能相忘。冯至作品,感念那些人生中走过的路,遇到的人。
4. 回到冯至精神创造的生命现场:20年代的北京、30年代德国的海德贝格、40年代的昆明三个他的心灵故乡,探源冯至思想及作品的催动力。
5. 收录冯至先生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的新诗三十二首,表达对于时代的爱和憎。
6. 内外双封设计,随书附赠全本配乐有声书。
引 言
冯 至
1988年6月19日
1983年初,我编辑出一部选集,写了一篇《诗文自选琐记》作为代序,给从20年代以来的写作生活做了一个总结,心里觉得轻松而又空虚。轻松,是把些自认为不无可取的东西搜集在一起,装印成册,总算有了一个交代;空虚,是自念生平无所建树,这点所记不无可取的东西也十分贫乏,如今体力和精力日渐衰退,来日还能有什么作为,深感渺茫。正当轻松与空虚两种心情交织的时候,在3月上旬,我参加了中国作家协会组织的第一届新诗评奖工作,得以阅读平素不甚注意的、新出版的诗集,眼前展现出一片诗的繁荣景象。这繁荣景象不仅是“十年浩劫”时不能想象,就是在50年代也是难以看到的。不由得想到自己,从60年代初期起二十多年内没有写过一首新诗,好像与新诗绝了缘。我面对这些劫后奇葩,深有感触,写了一篇《还“乡”随笔》,表达我读了那些诗集后的一些感想和意见。这个加引号的“乡”当然不是生我育我的家乡,而是阔别了许久的诗的故乡。我那时是多么想念我的诗的故乡啊!由于这缕乡思,我经常怀念与我过去写诗以及从事文艺工作有深切关系的人和地方,并为此写了些纪念性或回忆性的散文,从1983年4月算起,到现在已经过了五年多。这些文章,写的时候没有计划,如今把它们按照写作的年月编纂成集,不成系统,却也不无重点。这里边主要写的是20年代的北京、30年代前半期德国的海德贝格、40年代前半期的昆明――这三个城市曾是我的“华年磨灭地”,但它们丰富我的知识,启发我的情思,是任何其他地方都不能与之相比的。尤其是我那时在那些地方结识的人,无论是衷心爱戴的良师益友,或是短途相遇而又难以忘却的某个路人,都对我有过这样那样的影响。我为了对他们表示感念之情,有的写成专文,有的写入文章中的某个段落,当然,也有些人和事本来应该写却还没有来得及去写,看来这部集子好像是一幅尚未完成的画卷。
许多年来,我喜欢读纳兰性德的一首词《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我喜欢这首词,并不是对于词里的情调和事迹有所认同,我既没有西风黄叶之感,也没有品尝过“被酒”与“赌书”的情趣,我只是欣赏其中最后的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自念生平,没有参与过轰轰烈烈的事业,没有写过传诵一时的文章,结交的友人或熟人中,没有风云人物,也没有一代名流。有些人和事,或长期共处,或偶尔相逢,往往有一言一行,一苦一乐,当时确实觉得很寻常,可是一旦回想起来,便意味无穷,有如淡薄的水酒,只要日子久了,也会有几分醇化。恨不得能让时光倒流,把那些寻常事再重复一遍。重复不可能,只有“沉思往事立残阳”了。不过,“残阳”显得过于衰飒,纳兰性德年始三十便已逝世,他说“立残阳”,如果不是为时过早,就是略有征兆。我比他已经多活了五十多年,却不愿立在残阳里沉思往事。若把“残阳”改为“斜阳”,则更适合我的心情。因此我把这部集子叫作《立斜阳集》。
但沉思的并不限于往事。身在斜阳里,也要看到今天。面对今天的现实,不无感触和希望,有时也顺手写入某些篇章里。而且从1985年起,现实促使我每年都写几首或十几首诗,表达我对于我们时代的爱和憎。这也可以说是实现了我写《还“乡”随笔》时重返诗的故乡的愿望。我曾经说过,我写诗的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20年代、40年代、50年代,以后是否还会有第四阶段,我很怀疑。1985年以来写的一些诗,可以说是我写诗的第四阶段吧。当然,我希望这个阶段不就此结束。我把这些诗跟大部分都是沉思往事的文章印在一起,说明我并没有忘却今天。
上卷·散文
还“乡”随笔――读十本诗集书后…………………………002
衷心的愿望――纪念《世界文学》创刊三十周年………017
从癸亥年到癸亥年――怀念杨晦同志……………………………021
谈梁遇春………………………………………038
敲鼓与赶车――《田间选集》代序………………………057
闻山散文集《紫色的雾》序…………………064
银湖夜思………………………………………070
相濡与相忘――忆郁达夫…………………………………081
仲平同志早期的歌唱…………………………091
祝杜甫纪念馆成立三十周年…………………100
《骆驼草》影印本序…………………………103
回忆《沉钟》――影印《沉钟》半月刊序言………………106
昆明往事………………………………………117
乐趣与没趣……………………………………166
红樱桃与“红娘子”…………………………171
记陈展云………………………………………175
我在四中学习的时候…………………………182
文艺因缘二则…………………………………192
外来的养分……………………………………200
海德贝格记事…………………………………219
“但开风气不为师”――记我在北大受到的教育…………………249
读魏斯科普夫的小说《诱惑》………………258
下卷·诗
新绝句十首……………………………………270
记 梦 诗 ………………………………………275
独白与对话……………………………………281
西西里浮光掠影………………………………292
祭诗四首 ………………………………………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