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科幻小说中的城市想象,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有关未来的想象力的重要标本。对此标本展开的学术考察和评估,则构成了这一想象力得以定型和变化的一项必要的条件。依据城市空间的区分、时间的重构、城市基础设施的构想、工作/娱乐观念的推演、城乡关系的演变、“文明”概念的转化,以及探索未来的想象路径这七个部分,本书循序渐进地展开这一考察和评估。
本书的研究,涉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科幻小说研究、城市研究和文化研究等多个领域。作为首部聚焦于当代中国城市和想象力之间关系的专著,重在分析中国当代科幻小说,串联并比较其中的“城市”意象,揭示隐含于此的“未来”意蕴,行文晓畅,其中的文本分析尤为出色。
本书隶属于王晓明主编的“热风”书系“研究坊”系列。
“未来”作为一种带有方向性和规范性的话语,构成了中国整个社会生产机制的重要基础。本书将当代中国科幻小说中的城市想象视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所形成的未来想象力的重要标本,对其展开考察和评估。具体的考察和评估,围绕城市空间的区分、时间的重构、城市基础设施的构想、工作/娱乐观念的推演、城乡关系的演变、“文明”概念的转化,以及一种既有的探索未来的想象路径这七个部分,循序渐进地展开。上述线索既构成了今天人们展开城市和未来想象时的关键线索,也同时凸显出在整个城市化过程中凝聚而成的居支配位置的感觉结构对这一想象的激发与制约。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作者进一步分析了当代中国科幻小说中以城市想象为标本的未来想象力与既有的感觉结构之间的既成关系,据此说明当代社会未来想象力的局限性和可能性所在。本书的研究论题,涉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科幻小说研究、城市研究和文化研究等多个领域。
目 录
1 导言 “未来”的位置
2 一、来自未来模式的新挑战
6 二、过去的“未来”,或忧患期的乌托邦
18 三、“城市”与中国科幻小说
26 四、作为标本的科幻想象力
31 第一章 被切割的城市:城市化进程中的空间想象
34 一、毁灭之城与封闭之人
42 二、重构城市时空
46 三、时空兑换中的社会劳动
53 第二章 变异的时间:“中国速度”与共时的幻象
55 一、假装自由的时间旅行
59 二、无限放大的时间牢笼
65 三、重新想象时间:尺度、节奏与色彩
72 四、时间的政治,或共时的幻象
84 第三章 共享与区隔:基础设施的退化之谜
85 一、“有限”的空间:当“居住”成为一种危机
94 二、速度与停滞:交通的“便”与“变”
99 三、丰裕之祸:分而治之的基础设施
104 四、病变的语言系统,或不断后撤的反抗
116 第四章 工作的“余”与“娱”
117 一、“多余”的人
123 二、工作之“余”,或危险的娱乐
129 三、意义的消散,或再造“现实”
140 第五章 “未来”逼视下的城乡观念
142 一、乡村与未来
150 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支配下的城乡想象
159 三、城乡关系中的两类“知识青年”
163 四、来自未来的追问:城乡融合是可能还是必须?
171 第六章 或然的“文明”
174 一、重构“殖民史”
180 二、事关“历史动力”的否定性思考
188 三、否定性的想象力,难以成形的文明想象
201 第七章 解锁未来:“希望”的设定
202 一、被锁定的未来:要么野蛮,要么停滞?
209 二、拒绝进化的野蛮世界
212 三、低技术的诱惑
216 四、旁观未来,或善从何来?
225 结语 破茧而出的可能
227 一、想象力的临界状态
232 二、狭角中的自由
243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