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节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第一章 北宋前期对西昆体的接受
第一节 参加西昆唱和的诗人及后期西昆派诗人对西昆体的疏离及其原因
一 参加西昆唱和的诗人对西昆体的疏离
二 后期西昆派诗人对西昆体疏离的原因
第二节 西昆诗人门生对西昆体的接受
一 黄鉴
二 李遵勖
三 晏殊
四 谢绛(附 胡宿)
五 二宋
六 王质
七 其他
第三节 北宋前期的诗文革新派及其他诗人对西昆体的接受
一 北宋前期的诗文革新派对西昆体的接受
二 北宋前期其他诗人对西昆体的接受
第四节 朝廷政令与西昆体接受的关系
一 “祥符文禁”与西昆体
二 省题诗与西昆体
第五节 “西昆”一词含义在接受中的发展变化
一 从昆仑之称到秘阁之代称
二 从西昆体诗到李商隐诗
三 从西昆体诗到西昆体文
第二章 北宋中后期对西昆体的接受
第一节 王安石对西昆体的接受
第二节 苏轼对西昆体的接受
第三节 黄庭坚对西昆体的接受(附 朱弁)
一 黄庭坚对西昆体的评价
二 “用昆体工夫,而造老杜浑成之地”
三 “有昆体之变,而不袭其组织”
第四节 陆佃对西昆体的接受
第五节 北宋中后期其他诗人对西昆体的批判
一 黄庶(附 王得臣、魏泰)
二 刘放
三 蔡居厚
四 晁说之
五 叶梦得
六 张表臣
七 《黄鲁直传赞》
第三章 南宋对西昆体的接受
第一节 对西昆体的批判
一 张元幹(附 王十朋、喻良能、陈造)
二 陆游(附 吕中)
三 魏了翁
四 黄公绍
五 对西昆体风格的概括
第二节 对西昆体的肯定
一 周必大(附 袁说友)
二 朱熹
三 汪莘(附 韩淲)
四 冯去非
五 林希逸
第三节 刘克庄对西昆体的接受(附 葛立方、刘克逊、赵与虤)
一 “首变诗格者,文公也”
二 “对偶字面虽工,而佳句可录者殊少”
三 与西昆体有关史事的记载与考证
第四章 金元两代对西昆体的接受
第一节 金代对西昆体的接受
一 王若虚(附 刘从益)
二 李纯甫
第二节 方回对西昆体的接受
一 方回对西昆体的评价概况
二 方回对西昆体的诗学史定位
三 初步建立宋代西昆体诗史
四 方回对西昆体的艺术评价
第三节 元代其他诗人对西昆体的接受
一 刘埙
二 袁桷
第五章 明代对西昆体的接受
第一节 明代前期对西昆体的接受
一 宋濂(附 王祎)
二 周叙、何乔新
第二节 明代中期对西昆体的接受
一 王世贞(附 李蓘)
二 顾璘
三 张
四 胡应麟
第三节 明代后期对西昆体的接受
一 许学夷
二 邓云霄
三 冯复京
第六章 清代对西昆体的接受
第一节 清代前期对西昆体的接受
一 冯舒、冯班、冯武(附 朱俊升)
二 贺裳
三 吴乔
四 宋荦
五 王士禛
六 周桢、王图炜的《西昆酬唱集》注本
第二节 清代中期对西昆体的接受
一 郭起元
二 翁方纲
三 张云璈
四 《四库全书总目》
第三节 清代后期对西昆体的接受
一 斌良
二 刘熙载
三 俞樾
第七章 从版本流传看明清对西昆体的接受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