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作品的经典化是一个以本文(包含作家与作品)潜在经典性为起点的,经由读者发现、揭示而走向经典的阶段性过程。在此过程中,创作型读者的模仿学习有时是先于注、评、选等方式的更重要的经典化方式。作家其人、其文的经典化往往并不同步,且存在相互制约或促进的关系,但对经典大家而言,其人、其文的经典化最终会趋向统一。曹植融会其前文学传统而独创,其文学经由两晋、宋齐读者的创作接受而逐渐经典化,唐人的模拟、借鉴又进一步扩充了曹作经典系列《文选》《诗品》《文心雕龙》及唐代李善、五臣等对曹作经典性进行了不同程度、或隐或显的阐发,其观点多成为曹作经典的次生层,影响着后世读者的批评视野,而由于魏晋南北朝读者对曹植人格精神的相对忽略,曹植其人的经典化遭遇了漫长的过程,直到唐代读者那里,其儒者之义终与其文统一起来,其中国文学史大家的地位方由此确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