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词源学上讲,由于中国现代学术和学科建立与邻国日本的特殊关系,和很多术语一样,“类型”一词是从日语对英语的翻译转化过来的“舶来品”。“类型”一词源于有拉丁词根的法语“genre”,表示“独特的艺术风格”(particular style of art),在法语中尤其用来表述“独立的风格”(used especially in French for "independent style")。“gene-”是原始印欧语的词根,意为“生孩子”(give birth, beget)。对应的古希腊语中,相关性词语gignesthai,意为发生、变成为、生成;γέωεσις(genesis)意指起源、诞生、种族、后代、创造物等;γένος(genos),指氏族、家族、后代、子孙、种族、民族、世代、性别等;γόνος(gonos),指子女、后代、果实、产品、家庭出身、生产生育等意。综合对比这几个相关词汇,我们很清楚其原初的意指,其一,类型不是单一指称,而是有基因关联的群体,强调群体之间的上下相联;其二是群体代代相传,有生生不息之态势;其三,同一群体要有独特的显示度和区别性,有自我风格作为标示。这些意涵在后来的类型观念和思想中无形中具有了指导性,成为基本原则。 在英语世界中表示类型的术语很多,有“kind”“ type”“genre”“class”“category”“species”等,因没有意见一致的对应词汇,故经常出现与“genre”混用的现象。一直以来,在文学界的实际使用中都比较随意。比如罗吉·福勒就指出:“此词在英语批评词汇中尚无意见一致的对应词,‘kind’‘type’‘form’都与文类(genre)混杂地使用。单单就这一事实就揭示出围绕文类理论发展的某些混乱。” 不过,在不同的学科中,英语表达往往不同,有研究者指出:“同是类型学研究,哲学界常用category,考古学界喜欢用type,而文学批评界则倾向于采用genre。” 为了避免这种术语在文学研究中的混乱,在韦勒克、沃伦的《文学理论》和韦斯坦的《比较文学和文学理论》中界定了不同层级的类型,使用了一级分类(type、kind)和二级分类(genre)。小说的类型则是在二级分类层级上使用。不论使用怎样混乱,也不管使用层级怎么不同,但对类型的基本观点大致相同,即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所形成的种类。在文学批评界,这种认识尤其普遍, 比如艾布拉姆斯就说:“类型就是一套基本的成规和法则,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总是被作家和读者通过默契而共同遵守” 。
序 一
序 二
导 论
第一章 小说类型学的范畴
第一节 叙事语法
第二节 小说类型的成规与创意
第三节 小说的总类、分类与子类
第四节 小说的正体与变体
第五节 小说类型与类型小说
第六节 兼类小说
第二章 小说类型学的方法
第一节 小说分类方法与实践
第二节 小说类型的形式构型
第三节 类型成规的意义凝定
第四节 用算法提升小说类型研究的科学性
第三章 小说类型的发展演变
第一节 小说类型的演进
第二节 类型与反类型
第三节 类型演进的机制
第四节 小说类型的多样化与类型等级
第四章 小说类型学的价值
第一节 小说类型的形式与价值
第二节 小说类型化的文化经济价值
第三节 小说类型学的功能
第四节 小说创意价值评估初步构想
结 语 AI 时代小说类型学的前景
参考文献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