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诗性的浮沉(中国现代小说文体互渗现象)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709383
  • 作      者:
    作者:王爱军|责编:王丽媛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2-01
收藏
作者简介
  王爱军,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教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戏剧影视研究。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6项。主持江苏省首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项、主讲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2部,诗文集1部。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现代小说“文体互渗”现象主要呈现为诗意化和写实化两类范型。诗意化形象往往与“内倾型”人格的生命形态相关联,昭示了主体人格对于“诗性”生命形态的体验与守望;写实化形象往往与“外倾型”人格和意识形态高蹈的社会生活相关联,折射了主体人格逐渐趋向现实人生的境遇,彰显了“合理性”旨归。本书首次系统化探讨了中国现代小说“文体互渗”现象与生命“诗性”、“合理性”等精神文化内涵的“互文性”问题,具有独特的文体学价值和文学史意义。即它不但表征了小说的“杂”文学特质,而且从学理上丰富了文学文体学和文化文体学的价值内涵,把前者的审美形式价值与后者的文化形态价值有效地连缀在一起,凸显了小说文体的文化审美特征及其意义,再者,以此可以建构一种全新的基于小说“本体性”维度上的现代小说述史样式,超越了纯粹的人物述史或主题述史模式。
展开
精彩书摘
  (二)信笺嵌入:书信体小说的语体
  书信与小说的互渗首先表现为书信对于小说文本的嵌入,即书信“格式”对于小说文本的渗透融合。书信“格式”一般有称呼、正文、结语、署名、日期,它们完全融入现代小说,以小说为“体”,以书信为“形”。
  庐隐的《或人的悲哀》是典型的书信体小说,由九封信组成,每篇有同一称呼“KY”,然后依次是正文、结尾,署名也是同一人“亚侠”,最后是不同的时间日期。它是一部标准“格式”的书信体小说,即“完全信札,这普通叫做第二人称”①。但五四时期,“完全信札”的现代书信体小说并不多见,大多数只是以第一人称进行叙事,而当“外的叙法不成功了的时候,于是结构里的一个人物寄给别个人物的信札,通过这个难关”,②于是就表现为文本中频繁“嵌入”信笺或留言条,“嵌入”的部分篇幅较短,不一定有称呼、署名等“格式”。这种“嵌入体”在整体上影响小说并产生了新的文本结构:一是嵌入的信笺书条具有互文意义,即不同人物之间的信笺及同一封信笺与小说叙述文本具有文本间性;二是嵌入的信笺书条具有语体的直率性,即措辞的随意性和语调的丰富性。庐隐的小说《曼丽》融合了书信和日记两种文体元素,是由曼丽写给沙姊(既是叙述人也是主人公“我”)的一封书信和十一篇日记构成。该小说的叙述结构是:主人公“我”和朋友彤芬回忆起旧相识曼丽,然后阅读曼丽的书信,再细读曼丽的日记,最后又回到“我”和朋友彤芬的现实中——“彤芬也很觉得疲倦,我们暂且无言的各自睡了”①。这是个“圆型”叙述结构,由这封书信统一了“我”和彤芬、曼丽的相似心境,并共同参与了“哀婉之情”的叙述和体验。其媒介就是这封呈现给沙姊的“书信”,它既可视作是曼丽写的信,也可说是彤芬写的信,甚至还可以说曼丽就是沙姊的化身。于是,“我”、彤芬与曼丽具有了同一性意义,引发了人物与读者的共鸣,这正是庐隐小说书信“嵌入体”的价值所在。
  郁达夫的书信体小说《空虚》颇有意味,以第三人称叙述,开端展示的是一篇约440字的书信,收信人不详,年轻的主人公质夫认为它是“一张小说不像小说,信不像信的东西”,②点出了其内容的纪实性和虚构性。然而,无论其真假皆关涉主体的生活遭际和生命情怀,如信笺内容开端即写道:“啊啊,年轻的维特呀,我佩服你的勇敢,我佩服你的有果断的柔心!”③主人公质夫的情感经历与维特十分相似,唯有以信笺形式展示出来才更加真实感人,如若让主人公直接叙述则失去了情感性和感染力。郁达夫的另一部小说《茑萝行》实际上是一封夫妻间的情书,充满着温情脉脉的忏悔。它采用信笺“嵌入体”形式便容易指涉叙述人与现实生活中夫妻命运间的互文意义,这能从信笺的展示内容与小说的语言修辞中见出。“茑萝”本乃植物名称,《诗经》曰:“茑为女萝,施于松柏”,④茑乃桑寄生,女萝是菟丝子,二者皆寄生于松柏,以喻亲人相互依存,“茑萝行”亦有“夫妻行”之意。1936年,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编撰短篇小说选《活的中国》时收录了《茑萝行》,标题是《紫藤与茑萝》,文首有“茑为女萝,施于松柏”,开篇即有“不幸的妇人”之书信体格式的称呼,这便为“夫妻行”作了一个注脚。可见,《茑萝行》是夫妻间互相劝勉和表达爱意的生命之书,它比以第一人称直接叙述夫妻关系的小说更为真挚感人,这正是书信体小说的文体价值所在。
  冯沅君的《隔绝》《慈母》《误点》《林先生的信》《我已在爱神前犯罪了》《EPOCH MAKING》等皆为信笺“嵌入体”小说。她与前面几位作家的叙事形式有所差异,主要以第二人称倾诉式的叙述方式来表现情感的含蓄性和内敛性。《隔绝》是主人公在现实“隔绝”困境下写给情人“士轸”的一封情书,但在情感的表现方式上是汩汩细流,毫无澎湃汹涌之势,更无“啊啊”“唉唉”的凄凄切切之感,如结尾写道:“我的表妹来了,她愿将此信送给你,并告诉我这间房的窗子只隔道墙就是一条僻巷,很可以逾越。今晚十二时你可在墙外候我。”①对于穷尽机会好不容易能见上情人一面的主人公来说,这等冷静言语似乎不是来自主人公,但也正是这种措辞内敛的“嵌入体”信笺恰恰标志了主人公爱的清醒和坚定,所谓“隔”而不“绝”。《误点》也是一篇以第二人称叙述的书信体小说,展示一对恋人通过信笺告别的场面,男主人公渔湘态度极其坦然,从衣袋里取张“信纸”交给女主人公,女主看完信先是质问、然后劝告、最后哭泣.渔湘便叹了口气,推开她扬长而去。“信纸”在这里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制衡着主人公的情感走向和表现方式,由外到内层层展开,呈现了一种极其内敛而逼真的情感状态。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现代小说文体互渗现象的历史语境
第一节 文学镜像:现代小说文体互渗的文本景观
第二节 抒情的弱化:文体互渗批评话语的情感向度
第三节 诗性与合理性:现代小说文体互渗现象的实质

第二章 现代小说文体互渗现象的范型样式
第一节 20年代小说文体互渗的诗意质素
第二节 30年代小说文体互渗的叙事特征
第三节 40年代小说文体互渗的写实倾向

第三章 现代小说文体互渗现象的悖论情形
第一节 诗意与叙事的错位:抒情文体的自我搁置
第二节 情与理的缠绕:诗化小说的合奏音符

第四章 现代小说文体互渗现象与生命形态
第一节 诗性之维:五四小说文体互渗与主体人格
第二节 合理性图式:三四十年代小说文体互渗与时代境遇

第五章 现代小说文体互渗现象与文化意蕴
第一节 和合文化与“中和”文体
第二节 民间精神与“童化”形态
第三节 时间价值与“现代”格调

第六章 现代小说文体互渗现象与文体审美
第一节 小说杂质与文体变异
第二节 文体互渗与文化审美

第七章 现代小说文体互渗现象与文学述史
第一节 传统模式与文学述史
第二节 现代话语与文体述史
结语
附录 中国现代小说文体互渗文本篇目一览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