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笔记小说考索》曾于1996年在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后收入《周勋初文集》2000年版中。周勋初先生回忆该书出版过程较为坎坷,幸得原江苏古籍出版社社长薛正兴先 生慧眼识珠、敦促出版事宜,但后期未能修订再版单行本,实为遗憾。此次再版,虽收入新版《周勋初文集》,但是独立印行,弥补缺憾,以飨读者。这本书是周先生在唐代笔记小说 方面研究最初的结集。周先生精心爬梳资料,考证翔实,以期开阔唐代文史研究者的视野,拓展唐代文史研究领域。该书上篇从目录学着手,在学术史的角度考察唐代笔记小说内涵特 点、兴起传播和校雠整理等相关问题;下篇对作家作品进行考订,宏观和微观相结合为唐人笔记小说研究提供综合研究的实例。
唐代史学对小说的影响
到了唐代,史部著作愈趋发达,这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
自汉末至隋末,战乱相寻,前后长达四个世纪之久。这与两汉时期政权的延续前后长达四个世纪之久大体保持稳定的情况相比,反差太强烈了。后代政权为什么越来越不稳,值得深入思考。而且朝代更迭频繁,夤缘际会的权谋之士处处逢源,而恪守儒家准则的忠贞之士则每横遭厄运,这样也就颠倒了原先的价值标准,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以致人心浮动,政权不稳。儒家重史学,立意重在正人心,垂鉴诫。“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李渊父子建立新的政权之后,自然想到应该发扬古来的史官传统,借修史以巩固政权了。
《旧唐书》卷七三《令狐德棻传》曰:
德棻尝从容言于高祖曰:“窃见近代已来,多无正史,梁、陈及齐,犹有文籍。至周、隋,遭大业离乱,多有遗阙。当今耳目犹接,尚有可凭,如更十数年后,恐事迹湮没。陛下既受禅于隋,复承周氏历数,国家二祖功业,并在周时。如文史不存,何以贻鉴今古?如臣愚见,并请修之。”高祖然其奏。下诏曰:“司典序言,史官记事,考论得失,究尽变通;所以裁成义类,惩恶劝善,多识前古,贻鉴将来。……然而简牍未编,纪传咸阙,炎凉已积,谣俗迁讹,馀烈遗风,倏焉将坠。朕握图驭宇,长世字人,方立典谟,永垂宪则,顾彼湮落,用深轸悼,有怀撰次,实资良直。”参看唐高祖《命萧瑀等修六代史诏》,载《唐大诏令集》卷八一。
李渊调集了当时地位最为尊显的官员如萧瑀等人,以及学术界最负盛名的文士如令狐德棻、颜师古等人,负责编纂前代历史。贞观三年,太宗复敕修撰;直到贞观十年,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侍中魏徵上梁、陈、北齐、北周、隋五史,合称《五代纪传》,诏藏于秘阁。这是皇家主持修史的成功尝试。新政权建立之后,命宰相领衔,征集其时著名文士,纂修前代历史,这在后来整个封建社会中,也就成了常规。
贞观十七年,太宗又下诏修《五代史志》,魏徵主持编纂《经籍志》。书的分类,参考过王俭《七志》、阮孝绪《七录》。后因《五代纪传》分别行世,《经籍志》附于《隋书》,故名《隋书·经籍志》。由于这一原因,《志》中反映了唐初中秘书和梁代存书的情况。
小引1
上编通论
唐代笔记小说的内涵与特点
唐代笔记小说的崛兴与传播
唐代笔记小说的校雠问题
唐代笔记小说的整理心得
——就《唐语林校证》事答客问
下编作家作品考
韦绚考
卢言考
卢肇考
赵璘考
《隋唐嘉话》考
《明皇十七事》考
《常侍言旨》考
《刘幽求传》考
《酉阳杂俎》考
《玉堂闲话》考
《唐语林》考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