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人间词话译注(精装典藏本)(精)/中国古典文学馆/亲近经典
0.00     定价 ¥ 49.8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9460592
  • 作      者:
    作者:(清)王国维|责编:朱雨芯|校注:陈才智
  • 出 版 社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关于文学批评的著述中最为人所重视的一部作品,是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但他又脱弃西方理论之拘限,力求运用自己的思想见解,尝试将某些西方思想中之重要概念,融入中国固有的传统批评中,所以,从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展开
作者简介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我国近现代史上的学界巨擘之一。在文学、史学、哲学、美学、考古学、小学等领域均有建树。梁启超盛赞王国维为“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
在中国文艺理论史上,王国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王国维以他的《人间词话(全本名家注评无障碍阅读)》终结了中国传统文论;与此同时,又以他的《红楼梦评论》开启了中国现代文论。而且,王国维还开创了中国文学理论领域里的阐释研究法,即“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凡属文艺批评及小说戏曲之作”。因此,王国维被誉为“中国比较文学的祖师爷”“中国比较文学的开山鼻祖”。
展开
内容介绍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接受西洋美学思想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体文学所著的文学批评著作,集中体现了王国维的文学和美学思想,具有划时代意义,历来极受学界重视。本书涵盖了本编、删稿和附录,译注者对这些原文进行了精心的注释、翻译以及评析,以便让广大学子对原文中所阐释的美学批评有更好的理解。
展开
精彩书摘
境界说,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理论核心。王国维认为,历来诗论者,有的标举兴趣说,有的标举神韵说,仅能道其面目,未能探其本源,因此拈出“境界”二字,作为衡量高下、优劣的标准。王国维认为,境界说,才真正探及本源。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将“境界”二字作为文艺批评的术语,并非始自王国维。
境界一词,始见于《诗·大雅·江汉》“于疆于理”的郑玄笺:“召公于有叛戾之国,则往正其境界,修其分理。”意指土地的界限。另外,“境界”中的“境”,亦作“竟”。《诗·商颂·烈祖》的郑玄笺“天又重赐之以无竟界之期”,其中的“竟界”,意指疆界。《庄子·逍遥游》“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其中的“境”,陆德明《经典释文》亦作“竟”,郭庆藩《庄子集释》谓古竟和境字通。《庄子》所云“荣辱之境”,谓荣辱之分际,是古籍中“境”由疆界的本义引申而指抽象事物的最初用例。成玄英疏云:“忘劝沮于非誉,混穷通于荣辱,故能返照明乎心智,玄鉴辩于物境。”此后,“境界”一词,广泛用于指代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境况、情景,论艺者则取譬以指艺术造诣所达到的等级,如石涛《画语录·境界章第十》论“分疆三叠”;刘宝书《诗家位业图》“藉作指点,以见古今诗家境地之高下,轨途之邪正”(例言),亦特指诗文、绘画等的意境。王昌龄《诗格》细分为物境、情境、意境三境。王国维所说“境界”,亦在诗中三境之内,但王国维所说,更可探源于《诗经》,《诗经·鲁颂·驹》首章“思无疆”,朱熹《诗集传》卷二十注:“言其思之深广无穷也。”王国维承其意,引申为“意无穷”,认为“言有尽而意无穷”(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才是“境界”之本。
境界与佛学渊源亦深,佛经翻译者借用“境界”来表明参悟禅机佛理所达到的深度。如《无量寿经》卷上:“比丘白佛,斯义弘深,非我境界。”佛家把色、声、香、味、触、法称为“六境”或“六尘”,加上“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和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叫作“十八界”,统称境界。因此,境界是包括外在世界的“境”和人对外在世界的感受的“识”,是主客观世界融合而贯穿以感悟思维的审美文化成果。唐朝道世《法苑珠林·摄念篇》说:“如是六根种种境界,各各自求所乐境界,不乐余境界。眼常求可爱之色,不可意即生厌。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此六种根要种种行处,各各不求异根境界。其有力者,堪能自在随觉境界。”圆晖《阿毗达摩俱舍论本颂疏》卷一说“色等五境,为境性,是境界故;眼等五根,各有境性,有境界故”;“功能所托,名为境界,如眼能见色,识能了色,唤色为境”。这就是说,境界包括功能和所托两个方面,功能是眼、耳、鼻、舌、身等感官以及超感官的“意”所具有。但它们必须有所依托,依托于色、声、香、味、触所来自的外在世界,及其规律——“法”,二者相遇相值,互为精神和载体,这样才能形成境界①。佛教译述内传之后,经长期转化,与儒道相互融合。梵语Visaya译为“境”或“境界”之后,根据汉语构词方式,可联想另一个译成“界”的梵语Dhatu,它具有差别之义,事物固有体性之义,如《大乘义章》云“界别为界,诸法性别,故名为界”;还有事物起因之义,如《百法疏》云:“界是因义,中间六识,藉六根发,六境牵生,为识为因,故名为界。”这样,境与界在佛学所谓“六根—六识—六境”这个感觉论的链条上,便互相勾连,若合符契。
P3-5
展开
目录
译注前言
卷一 人间词话·本编
词以境界为最上
造境与写境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优美与宏壮
写实家与理想家
境非独谓景物
闹字与弄字
境界有大小
境界为探本之论
太白纯以气象胜
十一温冯词评
温韦冯词品
南唐中主词
句秀骨秀与神秀
李后主词眼界大
后主不失其赤子之心
李后主性情真
后主词以血书者
冯词开北宋风气
冯正中《醉花间》
欧词本冯词
永叔学冯词
春草词
晏词意近诗蒹葭
忧生忧世词
词中三种境界
永叔词沉着
小山未足抗衡淮海
少游词境凄婉
秦词气象似诗
词中少陶诗薛赋气象
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
美成创意少
词忌用替代字
《四库提要》讥用代字
美成词得荷之神理
东坡和杨花似原唱
白石咏梅无一语道着
白石写景隔一层
隔与不隔
写情写景不隔诗
白石格调高
幼安有性情有境界
东坡词旷稼轩词豪
苏辛词与白石词
苏辛词中之狂
稼轩用《天问》体送月
梅溪品格
梦窗佳语
梦窗词评
容若塞上之作
容若词真切
词不易于诗
文体始盛终衰
诗词无题
大家诗词脱口而出
诗词贵自然
白吴优劣
词体与诗体之比较
诗人对宇宙人生
诗人对外物
游词之病
马东篱《天净沙》
白仁甫词粗浅
卷二 人间词话·删稿
白石二语
双声叠韵
叠韵不拘平仄
唐诗宋词盛衰
误解天乐
方回少真味
诗文词难易
诗词鸣不平
习惯杀人
景语皆情语
绝妙情语
词体与诗体不同
言气质神韵不如言境界
须自有境界
周柳苏辛最工长调
稼轩送茂嘉十二弟
辛韩词开北曲四声通押之祖
蒋项不足与容若比
清人推尊北宋
论唐五代、北宋词
论衍波词
论近人词
宋谭词
半塘和冯词
皋文深文罗织
不附和黄公词论
遗山论诗
南宋以后词无句
草窗、玉田词枯槁
玉田警句可议
文文山词
和凝长命女
梅溪以下气格凡下
草堂有佳词
梅溪诸家词肤浅
沈昕伯词
词人观物须用诗人之眼
宋人小说多不足信
诗词工拙
南宋词家如俗子
欧阳修《蝶恋花》
有篇有句词家
词不可作儇薄语
词人须忠实
《草堂诗余》
《尊前集》
《花间集》
《词综》与《词选》
明季国初诸老之论词
白石可鄙
词尤重内美
卷三 人间词话·附录
蕙风小令
蕙风词境似清真
彊村词
蕙风听歌诸作
皇甫松词
端己词
毛文锡词
魏承班词
顾夐词
毛煕震词
阎选词
张泌词
孙光宪词
清真为词中老杜
清真多用唐诗
清真词入人至深
清真妙解音律
《天仙子》
王周士词
夏言词
樊志厚《人间词·序一》
樊志厚《人间词·序二》
欧公《蝶恋花》
《片玉词》不宜有之作
少游脱胎温词
玉田不如白石
美成词多作态
白石门庭浅狭
介存论词多独到语
卷四 人间词话·补录
余填词不喜作长调
余才不若古人
词则今不如古
牛峤等词不必删
暮雨潇潇郎不归
贺黄公论玉田词论
周保绪论玉田
毛西河论词曲转变
词曲致语
《尊前集》
《古今词话》非一书
词源于唐而大成于北宋
金朗甫论词有三蔽
王国维自论其词
卷五 人间词话·定本
卷六 人间词话·书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