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诗现代化语境下的民间化进程批判(精)/光明社科文库
0.00     定价 ¥ 9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9462291
  • 作      者:
    作者:吴凌|责编:刘兴华
  • 出 版 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吴凌,男,苗族,1965年12月20日出生于贵州省普安县。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北京师范大学校园知名诗人。现任贵州省贵阳学院文化传媒学院教授、党总支书记,兼任贵州省写作学会常务理事、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编著作品《诗神的成长——现代新诗本体发展论纲》、个人诗集《蚂蚁的歌唱》、网络抗震救灾诗文集《5·12祭》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新诗现代化语境下的民间化进程批判”已获结题验收。
展开
内容介绍
“现代”与“传统”是一对相对的范畴。“现代”既是一个时间的观念,也是一个具体的历史阶段;而且,现代还应该是一种精神的属性。现代化就是现代所呈现出来的现实形态,而现代性则是以现代为主导的精神内涵。
关于文学的现代化的研究最初是从文学的现代性入手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某个时期文学的现代化程度取决于人们对其现代性的判断。因此,对文学现代化的研究就是对文学现代性本质和表现形式及其演进过程的研究。但是,不同的研究者却可以立足于影响文学现代化的独特因素选择诸多个性化的视角进行阐释。这样阐释的意义不在于求新求异,而在于可以为文学现代化的研究提供更多的经验或教训,以作参照。
本论著对中国现代新诗的现代化与“民间化”思潮的关系进行思考,重点探讨不同历史阶段典型的民间化思潮、理论和创作现象对新诗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篇 民间化因素的集结和现代化的肇起(1917-1921)
第一章 尝试初期新诗的先锋性和民间化取向
第一节 诗体解放运动的先锋性
第二节 尝试初期新诗形式的破与立
第二章 散文化:“直言”和“以文为诗”的契合
第一节 “直言”的形式和求真的内容
第二节 “以文为诗”和“直言”的殊途同归
第三章 民歌化:对民歌和“比”“兴”的借鉴
第一节 尝试初期新诗对民歌的借鉴
第二节 尝试初期新诗中的“比”与“兴”
第二篇 现代抒情主体的建立和象征的引入(1921-1925)
第四章 从“摹仿”到“表现”:现代抒情主体的建立
第一节 尝试初期的“摹仿”与先天不足
第二节 郭沫若的“表现论”
第三节 从“边缘”到“庙堂”:论《女神》的“大我”世界
第四节 从庙堂到“民间”:论小诗、湖畔“小我”的圆融天地
第五章 象征的引入:“比”与“兴”的变异
第一节 象征对“比”的改造
第二节 象征和“兴”的融合
第三篇 民间化进程的双生子:纯诗化和非诗化(1925-1937)
第六章 从新月、象征到现代:中国化纯诗理论的建立
第一节 新古典主义与新月诗派的现代理性
第二节 象征主义和李金发的移植
第三节 中、西诗学的融汇与现代诗派的纯诗理论
第七章 纯诗化诗人群综论
第一节 纯诗化诗人的群体文化心理
第二节 象征之下的浪漫与古典:李金发述略
第三节 融汇中西意在创新:梁宗岱、卞之琳合论
第八章 革命化的“普罗”诗派和“大众化”的“左联”
第一节 新文学创建时期文学“大众化”的本意
第二节 “普罗”诗歌、“革命文学”对“五四”启蒙文学的批判
第三节 “左联”文艺“大众化”的讨论
第四篇 战火中的“民间化”浪潮和多样化探索(1937-1949)
第九章 延安诗派与“政治学浪漫主义”
第一节 从浪漫主义到“革命浪漫主义”
第二节 由诗歌“大众化”到延安诗派
第三节 延安诗派的“政治学浪漫主义”
第十章 “七月”诗派的启蒙主义诗学和艾青的诗
第一节 “主观论”的启蒙主义色彩
第二节 胡风、艾青诗论比较观
第三节 艾青诗歌综论
第十一章 现代、现实与传统之间:“九叶”诗派的诗学掘进
第一节 对现实的亲和与新诗现代化的理论
第二节 以穆旦为代表的“九叶”派诗歌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