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楚辞与土家文化研究(精)
0.00     定价 ¥ 18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7762839
  • 作      者:
    作者:向邦平|责编:周鼎
  • 出 版 社 :
    学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1-01
收藏
编辑推荐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楚辞》、土家文化
展开
作者简介

   向邦平,男,土家族,1971年10月出生,湖南省龙山县人。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师范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出版诗集《歌途上的湘西》(著),汉语土家语双语万行长诗《苏姆切碧》(著),土家族文化研究系列丛书《惹巴拉文丛》(16本,编委会副主任),《龙山县民族志》(编委会主任),创作歌曲《湘西党校学员之歌》(作词),歌曲《望乡台》(作词),歌剧《大秦邮人》(编剧),歌舞剧《白果花》(编剧),毛古斯剧《石梯乐土》(改编,合著),舞剧《马桑树下》(编剧,合著)。

展开
内容介绍

  武陵山区(北部区)的土家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土家文化。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楚辞>与土家文化研究》主要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框架下《离骚》《九歌》等《楚辞》与《梯玛歌》《摆手歌》等土家文化进行研究(第四章——第八章),同时也对楚文化与土家先民、土家文化进行宏观地延申研究(第二章——第三章)。为了追索土家文化的源头,为了考证土家文化的现状,该书对土家源流(第一章)及土家文化遗存(第九章)进行专题研究。该书附录论述记载了“湖湘文化与土家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八部大王剧本”“土家文化传承体系简图”。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楚辞>与土家文化研究》论述过程中,既有大量事实的理性认知,也有诸多作者的主观情怀;既对《楚辞》等楚文化与土家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进行研究,也对巴文化、秦文化、苗家文化等诸多族群文化与土家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进行研究;既对典籍文献中的楚文化与土家文化进行研究,也对活态传承中的楚文化遗存与土家文化遗存进行研究。作者在书中力求理清土家文化的发展脉络;力求构建土家文化的体系简图;力求阐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和规律。

展开
精彩书摘

  郭沫若《屈原研究》指出:“屈原在当时的确是可以走的。”“当时的学者们是志在天下而不在一国。但屈原却是不同,他在怀王时遭了疏远,虽然放浪着而他不肯出国,他在襄王时受了放逐,虽然颠沛着而他也不肯出国。他始终眷念着楚国,希望自己能够复位,希望自己所怀抱着的美政能够实行。”
  屈原不离开楚国的原因是要实现自己的美政。郭沫若《屈原研究》进一步指出:这正表明当时的一般具有见识的人所怀抱的大一统思想的实践。周秦诸子同是主张大一统的,但大别也可分为两派,主张德政的人例如儒家则大抵反对秦国,而主张刑政的人,例如法家,则每每不择手段,而倾向于维护秦国……屈原怀抱着德政思想……故他的眷爱楚国并不是全因是父母之邦,更不是因为自己也是楚国的公族在那儿迷恋“旧时代的魂”。
  本来,屈原有多次机会离开楚国,到其他国家过一种“更好”的生活,他虽然为自己的命运痛苦,但他更关心的是国家和君王,他始终心系楚王,不忘楚国,不离开楚国。屈原最后还是“离开”了,那是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的5月5日,这一年也是秦将白起率领大军攻人楚国都城郢“遂拔我郢,烧先王墓夷陵”的那年(司马迁《史记》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屈原的生命定格在汩罗江畔的凄风苦雨中,享年62岁(前340年一前278年)。但是,从早年开始直至临死,浓郁的国家情怀在屈原心中一刻也没有消失过。
  屈原的这种国家情怀在其他楚人身上同样也有。楚国虽然被秦灭掉,但一首民谣却流传了下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三户是哪三户呢?第一户是陈胜。《史记》:“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胜的出生地阳城,即今河南省平舆县阳城,《楚国封君封邑地望续考》《包山楚简“封君”释地》《吕氏春秋上德篇》《登徒子好色赋》等皆说:阳城春秋战国时属楚地,那么,陈胜是楚人;第二户是项羽。《史记》:“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项氏世世为楚将”“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项羽出生泗水下相,今江苏宿迁,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正宗的楚国豪族;第三户是刘邦。《史记》:“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刘邦出生沛郡丰邑中阳里,即今天的江苏徐州丰县中阳里,此地原来属宋,前284年,被楚国占领,沛改属楚,所以,刘邦也是地地道道的楚人。
  西汉司马迁《史记》:“二世元年七月……九百人屯大泽乡。”果然,在旧楚之地的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州市通桥区),楚人陈胜和他的伙伴吴广用楚人最热衷的“鬼神”方式,揭竿而起建立“张楚”政权;楚将项羽和楚人刘邦在“楚怀王”的旗帜下席卷大秦帝国;楚将项羽建立“西楚”政权;楚人刘邦建立后来的“汉”。其实楚就是汉,汉就是楚。楚文化的国家情怀养育楚,养育汉,也养育中华民族。
  历史的风风雨雨中,土家和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其他兄弟姊妹一起“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珍珠一样的国家情怀在土家的一项项壮举甚至日常生活中闪闪发光。
  国家情怀在土家的神龛里闪耀。家先即家中祖先,土家语叫“措头苏姆”,神龛是土家供奉家先神位的地方,神龛设在堂屋正后方的半腰间。嘉庆版《龙山县志》记载:“改土归流”前,“土民供土司某神位于堂上,而置已祖先柱于门后”。
  “改土归流”后,流官教土民写“天地君亲师位”,设家先神龛于堂屋正中,布置与汉俗同,这里的君就是国君,亲就是家先。民国以后写“天地国亲师位”,这里的国就是国家,亲就是家先。土司也好,君也好,国也好,总之,土家的神龛上总是“国家”为大,土家一直把“国家”放在家先的前面。有国才有家,所以,土家总是把“国家”供在神龛,放在心中。逢年过节,土家在神龛前烧香燃纸点灯奉酒敬肉上粑粑,磕头作揖祭拜,以表达对国家和家先的怀念之情,期望神灵保佑后人幸福安康。
  国家情怀在田强据莽的壮举里闪耀。《土家族简史》(修订本)引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天凤四年(17年),荆州绿林军起义,声势浩大,王莽为了稳定武陵地区,遂派人拉拢“克著威信,兵力亦众”的“五溪夷”(今湘西一带)首领田强,并“赐以铜印”,企图唆使田强出兵去镇压荆州起义的绿林军。田强以“吾辈汉臣,又不事他”,断然拒绝王莽的笼络,并加入反王莽斗争行列。田强派遣其子田鲁、田玉、田仓等率众五万人,从五溪下屯沅水以东,各筑一城,烽火相警,彼此呼应,以抵抗来攻的莽军。
  汉朝时的土家首领田强父子坚持“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断然拒绝王莽的拉拢,一句“吾辈汉臣,又不事他”的铮铮誓言里,浓浓的国家情怀喷薄而出。
  国家情怀在溪州铜柱的盟约里闪耀。《资治通鉴》、《九国志》和新旧《五代史》等记载:天福四年(940)八月,溪州土家首领彭士愁,凭借其“昆弟强力,多积聚,故能诱动诸蛮皆归之”的势力,不满马楚地方官员对溪州的欺凌,联合溪州田、覃、龚、向、朱五姓酋长,率领溪、锦、奖三州土家等少数民族蛮军万余人,东进攻打楚属辰、澧二州。楚王马希范命刘勃廖匡齐,率领衡山步卒5000人进讨,湘西历史上著名的溪州之战爆发。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武陵山中,土家敞开胸怀迎接远方的客人1
一、土家故地上的远古人类6
(一)旧石器6
(二)新石器7
(三)商周战国9
二、土家,历史上先后有多个官方称谓14
(一)濮14
(二)蛮20
(三)土人23
(四)土家23
(五)土家族24
三、历史上,多个族群的脚步走进土家山寨26
(一)楚26
(二)巴32
(三)秦42
(四)乌蛮46
(五)江西47
(六)蒙古49
(七)苗50
(八)西方54

第二章 武陵山中,土家文化和楚文化水乳一样交往交流交融56
一、土家、楚国大家庭中的一员56
(一)楚国地界和土家56
(二)楚对土家的影响58
(三)土家也曾进入楚国腹地60
二、屈原的兰舟,在土家的码头上停泊61
三、土家的魂魄在《楚辞》里唱歌跳舞70
(一)精神和万物同在:具象有生命71
1、鬼神:精神的具象71
2、马:以意为马79
3、天门:时开时关83
4、鬼雄:死了也雄86
5,巫:人和鬼神的桥梁91
6、服饰:将品格穿在身上94
7、食物:喂饱身体和魂魄98
8、山鬼和梅山:青山女神106
9、湘君和洞庭主太:洞庭之神111
10、路:脚走,心走115
11、少司命和春巴婆婆:子嗣之神122
12、祖先:来自远方125
13、凤凰:庇护祖先130
14、橘树,马桑树,白果树:是树,也是人132
15,几个人物:国家和民族137
(二)智慧和行动牵手:抽象有力量146
1、抱怨:爱恨交织146
2、招魂:魂兮归来148
3、占卜和梦:吉凶神定157
4、性爱:最直白的人性163
5、道家思想:顺其自然,天人合一177
6、人神之恋:精神相爱200
7、迎神:至诚,至丰206
8、送神:难分难舍216
9、土家语:离骚,土家的心里话222
10、武舞:英武之气231
11、缺点:掩盖不了光芒242
12、追求:成就梦想256
13、歌舞:人神同乐260
14、生死离别:也悲,也壮,也恋269

(三)巧妙的艺术手法,在具象和抽象之间做一个红娘273
1、代言:剧本的雏形273
2、象征:精神相同312
3、拟人:灵气相通321
4、反说:正话反说,以此衬托326
5、疑问(设问):追求真理328
6、拟物:情怀相连338
四、土家文化对《楚辞》的深刻影响343
(一)《九歌》:梯玛的瓶子,屈原的酒346
(二)《离骚》:屈原在土家山寨里的巨著351
(三)《离骚》《惜诵》《怀沙》和《梯玛歌》中的“登天之道”:理想之路352
(四)《招魂》——《大招》——《梯玛歌》:一脉相承355
(五)《哀郢》:土家山寨里的古风哀歌361
五、土家文化和楚文化“神”的交往交流交融366
(一)土家文化和楚文化的神---浪漫豪气367
(二)土家文化和楚文化的神---国家情怀373
(三)土家文化和楚文化的神---与时俱进376
六、土家文化和楚文化“形”的交往交流交融398
(一)土家文化和楚文化的形---崇巫崇鬼398
(二)土家文化和楚文化的形---崇龙崇凤403
(三)土家文化和楚文化的形---崇赤崇日407


第三章 武陵山中,土家文化上演一台交往交流交融的大戏426
主角一:毛古斯428
主角二:摆手舞 434
主角三:白虎443
主角四:土家姓氏448
主角五:土家语466
主角六:《摆手歌》471
主角七:《梯玛歌》474
主角八:土家丧俗477
主角九:土家木匠和土家蔑匠479
主角十:八部大王483
主角十一:西兰卡普490
主角十二:请七姑娘496
主角十三:土家土司500
主角十四:廪君和吴著冲507
主角十五:溜子511
主角十六:南剧513
主角十七:三棒鼓514
尾声 土家文化和湖湘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547

附录:
《八部大王》(剧本)560
土家文化传承体系简图57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