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形式与内容,哲学与文学
倘若一个人追求理解(即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他是位哲学家),他该如何书写表达,选哪个字眼,用什么样的句式、结构和组织形式?这个问题有时会被认为是琐碎而无趣的。我须声明其实并非如此。风格本身就有其主张,表达了自己对重要事物的理解。文学形式与哲学性内容不可分离,实际上,它自己就是内容的一部分——寻求和陈述真理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但这也表明,存在一些关于世界以及人该如何置身其中的观点。这些观点,特别是强调世界令人惊讶的多样性、复杂性、神秘性,强调它的瑕疵与缺憾美的观点,传统哲学论文的语言无法全面而充分地将其陈述,因为这种文体风格非常扁平,缺乏惊奇——只能在更复杂、更具有暗示性以及更注重细节的语言和形式中被阐述。或许它们也不存在于阐释性的哲学传统结构中,即创立某样东西之后便按部就班,毫无惊喜和意外——只有于一种形式中,这种形式本身就暗示着生命包含了重要的惊喜,作为能动者,我们的任务就是在一个好故事中像那些好的人物那样生活,关心发生的事情,灵活机智地面对涌现的每一个新事物。如果这些观念可以是真理的重要的候选者,是追寻真理时应当考虑的观点,那么这样看来这种语言及其诸多形式都应该包含在哲学之中。
如果一个人想要理解的是爱——这种奇怪的无法控制的现象或生命形式,即启迪与困惑、痛苦与美丽的源泉,又会怎样呢?爱,以其丰富的多样性,与好的人类生活、与渴望以及与普遍的社会关怀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应当选择自己的哪些部分,选择什么方法以及什么写作方式呢?简而言之,爱的知识是什么?它究竟以何种书写来叙述内心呢?
在我们的一生中,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是小说的制作者。重要的是,在文学想象的活动中,我们被引导着以更精确的方式去想象和描述,把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每一个词上,更敏锐地感受每一个事件——而我们对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缺乏这种高度的体察,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并没有完全或彻底地活过。无论是詹姆斯还是普鲁斯特,都不认为日常生活是具有规范性的,亚里士多德式的概念也不例外:太多的日常生活是迟钝的、墨守成规的、不完全有感觉的。因此,文学是一种对生活的延伸,这种延伸不仅是水平的,让读者接触到他或她从未遇到过的事件、地点、人物或问题,而且也可以说是垂直的,为读者提供比生活中发生的许多事情更深刻、更敏锐、更精确的体验。
哲学常常把自己看作一种超越人类的方式,一种赋予人类新的、类神的行动和依恋的方式。我所探索的另一种哲学是把自己看作一种属于人的和言说人性的方式。这只会吸引那些真正想成为人的人们,他们以生活的本来面目看待生活,包括它的惊奇和联系,它的痛苦和突如其来的欢乐,一个值得拥有的故事。这绝不意味着不希望生活比现在更好。相反,正如“超越”一章中所主张的,有许多人性的和“内在”的超越方式,以及其他包含逃避与否定(人性)的(超越)方式。在追求人类的自我理解以及人类能够充分地理解自我的社会的过程中,第一种方法看上去是可行的,文学艺术家的想象与措辞似乎是必不可少的引导:正如亨利·詹姆斯所言,在堕落的世界中,天使在感知和同情方面是警觉的,爱的智慧让它明明白白地感到困惑与惊奇。
前言| 01
致谢| 05
全简标题对应| 11
第一章 导论:形式与内容,哲学与文学| 001
第二章 感知的洞察力:一个有关个人和公共理性的亚里士多德式概念| 080
第三章 柏拉图论可通约性与欲望| 155
第四章 有瑕疵的水晶:詹姆斯的《金钵记》以及作为道德哲学的文学| 184
第五章 “细微的体察和完全的承担”:文学与道德想象| 218
第六章 感知的平衡:文学理论与伦理理论| 249
第七章 感知与革命:《卡萨玛西玛王妃》与政治想象| 290
第八章 关于诡辩的传统| 327
第九章 为生命阅读| 343
第十章 灵魂的虚构| 365
第十一章 爱的知识| 388
第十二章 叙事情感:贝克特的爱的系谱学| 428
第十三章 爱与个体:浪漫的公正和柏拉图式渴求| 467
第十四章 斯蒂尔福斯的手臂:爱与道德观念| 500
第十五章 超越人性| 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