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第一章 阐释边界的概念界说和历史谱系
第一节 阐释边界的概念界说
一 何为“边界”?
二 何为“阐释的边界”?
第二节 西方文论中的阐释边界
一 中世纪边界理论:对神圣精神的追寻
二 近代边界理论:在“科学”与“人文”之间
三 现代—后现代边界理论:与不确定性意义观的交锋
第三节 中国文论中的阐释边界
一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边界问题
二 “强制阐释论”与边界问题的再叙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阐释边界的合法性论证
第一节 不确定性的逻辑困境
一 不确定性的认知迷津
二 不确定性的自我消解
第二节 “视角”与“谬误的视角”
一 “视角”与不确定性的生成
二 “谬误的视角”与确定性的重构
第三节 “科学”与“人文”的离合
一 “距离”与确定性的消解
二 “契合”与确定性的回归
第四节 阐释边界与阐释的伦理之维
一 尊重与自尊
二 自由与限度
三 快感与职责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阐释边界的建构路径
第一节 作者意图路径
一 意园的本体构造
二 意图与阐释边界的建构
三 意图的阐释之道
第二节 文本中心路径
一 文本中心的理论谱系
二 文本与阐释边界的建构
三 理论中心与文本的回归
第三节 文化惯例路径
一 惯例界说
二 作为意义话语的惯例
三 惯例与阐释边界的建构
第四节 交互主体性路径
一 从“主体性”到“交互主体性”
二 交互主体性的知识谱系
三 交互主体性与闸释边界的建构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闸释边界的术体形态
第一节 意义的“本原性”和“衍生性”:阐释边界的外展形态
一 “本原性”和“衍生性”的概念辨析
二 “本原性”和“衍生性”的理论诉求
三 “本原性”和“衍生性”的文化实践
第二节 从“非此即彼”到“亦此亦彼”:阐释边界的内聚构造
一 “非此即彼”:客观主义与相对主义的紧张
二 “亦此亦彼”:超越客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道路
三 “亦此亦彼”与阐释边界的兼容性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阐释边界的实践之道
第一节 阐释的“澄明”与“书写”
一 作为阐释实践的“澄明”与“书写”
二 “澄明”的有限性与“书写”的无限性
第二节 阐释的“或然性”状态
一 何谓“或然性”?
二 如何呈现“或然性”?
三 “或然性”和语境的复兴
第三节 “渐进式”的阐释路径
一 “深度”与“去深度”的紧张
二 “渐进式”的阐释路径:意义在过程之中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阐释边界与阐释的文化政治
第一节 阐释边界与人文精神的复兴
一 人文主义的精神轨迹
二 边界的重构与人文精神的复兴
第二节 阐释边界与审美理想的回归
一 文化政治论与阐释的“强制”
二 “捍卫边界”与审美理想的回归
三 作为阐释问题的经典:在“审美”与“政治”之间
第三节 阐释边界与真理价值的追问
一 数字媒介与认知的迷津
二 实用理性与真相的溃退
三 从阐释边界到“真理的政治”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