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思想经典解读》于2011年初版,自出版以来在国内地理学界影响颇深,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迅速抓住经典论著原作的精华。这样的解读不仅本科生和研究生需要,普通读者也可以据此了解地理学,学者们也可以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可谓一举三得。2021年该书被列为“地理科学十大经典读本”。本次再版推出精装本,将增加该书的价值,进一步扩大其影响,惠及更多读者。
《地理学思想经典解读》:
因此,随着我们不断向前追溯,由较年轻国家到古老的国家,对国土政治价值的评价整体上呈现降低的趋势。这和政治区域的减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早期关注非洲生活的研究者提及如下现象:连年不断的小纷争并未导致领土扩张,因为这些战争仅仅是为了争夺奴隶。这个事实在非洲黑人史上具有极端重要性,奴隶争夺导致人口骤减,同时也阻碍了国家的发展。国家从来没有静止,不断对整个边疆地域发动远征探险,使得该地区成为征服探险者的中心,而其周围遍布着人口稀少甚至荒无人烟的土地。边疆没有明确的界限,其界限取决于远征者所付出的精力。一旦这种精力衰退,领土就会收缩。人们没有时间在某块特殊的土地上扎根。……更不稳定的当属这些土地的政治价值。那些古老的征服国家,尤其是我们一再提到的罗马帝国,对土地的渴求并不是十分突出。土地的争夺仅仅是古代重大政治剧变的一个次要因素,权力、奴隶、财富才是最为重要的战利品,在亚洲人的战争中尤其如此。所以,这些国家只能维持短暂的增长局面。在经历了与皮拉斯的争战之后,罗马开始意识到努力开拓新疆土的必要性,在这场较量中,正如帝国期望的那样,那些联盟体系以及受控于他人的傀儡政权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
领土扩大在国家外围地域上体现为边疆的不断置换。一个国家如果旨在占领某块土地,会对这块土地施予一些刺激手段,带来比其他外围地区更加活跃的生活作为。……在人口密集的欧洲国家,这种外围区域是最易受到威胁,同时也是防守最稳固的部分,它们可能受到的攻击最为令人担惊受怕。
大部分早期国家的边疆轮廓都很模糊,甚至完全消失。如果强行将我们对边疆的定义——一条明确规定的界限,应用到那些没有明确领土疆界的国家,只会导致在美洲国家的印第安政策以及非洲问题上产生严重的误解。非洲研究专家利希滕斯坦(Lichtenstein)认为,试图为南部非洲的卡菲尔领土划定确切的边界毫无意义,在这片土地上,没有首领的特别许可,任何人都不能穿越整个国土。这些情况下起关键作用的是位置,而不是界限。国家避免和外界接触,通过四周的政治空白区将自身团结起来。但是如果它的臣民本身想突破这些界限,他们会选择悄悄地渗入周边,而不是直接取而代之。对于远古民族而言,不同民族的首领的所有权会不可避免地交杂在一起。尽管这种混淆为殖民政府造成了很多混乱,但是它也提供了征服和殖民力量,使他们体会到边疆的不同涵义,以及干涉和侵略的完美良机。再加上对土地政治性价值的见解不一,就会以惊人的速度推动着对当地居民的掠夺。当地人的策略和他们的贸易一样,不顾一切地出卖他们最珍贵的领地,因为他们对其价值一无所知。很早以前,一个小国与另外一个国家隔绝,对这些国家造成的最惨重的后果就是该国家可能陷入发展停滞的困境,而当欧洲人踏上这片土地之后,停滞就恶化为衰退。
国家在增长过程中会选择有利的地理区位,占据上等的土地。另外,如果国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对别国领土的侵犯,它会选择首先占据重要的地点,然后逐渐推进到次要价值的地域。在新的领地上,当地的历史已是广为人知,新的政治机构从海上开始扩散,沿着河流和湖泊,在硕果累累的平原上蔓延开来,而旧的政治机构则退守到难以进入且诱惑较小的内部地带,或者退守到干燥的草原和沙漠、山脉和沼泽地带。这就是北美、西伯利亚、澳大利亚和南非所上演的历史。相同文明的先驱者对于土地价值持有大致相同的认识,因此20世纪整个欧洲殖民扩张过程都非常协调。但是在其他时期,不同的观念分别占据上风。……除了文明的进程之外,习惯的力量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政治扩张在那些生活和工作环境相同的国家推进得最快。
在大多数情况下,为了追求政治利益,国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会保持固定方向上的增长,因为朝着最有利的方向运动,或者更多地在这类方向进行一系列连续的运动,国家能够获得一定的优势。因此人们纷纷涌向海岸,沿河溯流而上,然后在平原上扩展。与此同时,另外一些国家则选择局限较多、人力难以通达的方向开拓,动因在于,占领自然边界广阔的内陆地区具有另外一种优势。罗马沿着沙漠扩张到北非和西亚。公元前220年,它的版图一度到达阿尔卑斯山南脚下,但是一直僵持到两个世纪之后,才能继续向前推进,此时在东向和西向的扩张都早已远远超出了阿尔卑斯山。……中欧国家的东向扩张,起始于对波兰的瓜分,究其根源,在于政治势力西向扩张长期徒劳无功,故退而转向。
……
前言
马什 人与自然(1864年)
拉采尔 国家领土的生长(1896年)
戴维斯 地理循环(1899年)
麦金德 历史的地理枢纽(1904年)
森普尔 地理环境的影响(1911年)
巴罗斯 作为人类生态学的地理学(1923年)
索尔 景观形态学(1925年)
维达尔 人文地理学原理(1926年)
杰斐逊 首位城市律(1939年)
赖特 构想在地理学中的地位(1947年)
舍费尔 地理学中的例外论(1953年)
索尔 地球上人的能动性(1956年)
厄尔曼 交通的功能和相互作用基础(1956年)
哈特向 作为一门空间科学的地理学概念(1958年)
哈格斯特朗 创新波的传播(1962年)
帕蒂森 地理学的四个传统(1964年)
沃伯特 空间背景下的决策过程(1964年)
哈格特 区位模型(1966年)
格拉肯 从古代到十八世纪末西方思想中的自然与文化(1967年)
哈维 地理学中的解释(1969年)
哈格斯特朗 区域科学中的人(1970年)
布蒂默 白吕纳著作展现的新视野(1971年)
索尔 地理学的第四维度(1974年)
段义孚 人文主义地理学(1976年)
布劳特 异端的传统(1979年)
迈尼希 同一景象的十个版本(1979年)
贝里 创造未来的地理学(1980年)
哈特 地理学家艺术的最高形式(1982年)
玛西 劳动的空间分化(1984年)
哈维 论地理学的历史和现状(1984年)
哈维 资本的城市化(1985年)
约翰斯顿 地理学的未来(1985年)
刘易斯 超越描述(1985年)
格雷戈里 地域差异与后现代人文地理学(1989年)
哈雷 解构地图(1989年)
史密斯,奥克弗 地理学、马克思与自然观念(1989年)
马伦逊 自然地理学中的混沌理论(1990年)
威尔班克斯 地理学的挑战与机会(1992年)
多摩什 女性主义与人文地理学(1996年)
怀特洛克,巴特莱 过去12.5万年美国西北部植被和气候变化(1997年)
克拉瓦尔 区域地理学导论(1998年)
米切尔 文化战争(2000年)
格里奇 地理知识的性质(2002年)
特纳 人类-环境地理学及其学术重建含义(2002年)
约翰斯顿 空间中的秩序(2003年)
利文斯通 将科学置于地方(2003年)
古德柴尔德 地理信息科学,地理学,形态与过程(2004年)
斯卡格斯 美国地理学中的气候学(2004年)
马丁 所有可能的世界(2005年)
罗兹 重新审视地貌学的动力学基础(2006年)
再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