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俄罗斯滨海边疆区锡涅利尼科沃1号城址考古报告
0.00     定价 ¥ 2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15777
  • 作      者:
    编者: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远东民族历史考古民族研究所//韩国国立文化财研究所|责编:赵越|译者:梁会丽//王骁骞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8-01
收藏
内容介绍
锡涅利尼科沃1号山城遗址位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西南部十月区,处于拉兹多利纳亚河西岸低矮的山顶之上。2015~2016年,韩国国立文化财研究所与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远东历史·考古·民族研究所对该城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此次发掘主要对城址中部和东部进行了发掘,发现大量房址和灰坑,以及蓄水井遗迹,并通过解剖了解了城墙的结构和始建、沿用和情况。此外,该遗址内还发现有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文化遗存。
展开
精彩书评
从事文物考古、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工作者和研究人员,以及高校相关专业的师生。
展开
精彩书摘
  **章锡涅利尼科沃1号城址地形地貌、地层情况及考古研究史
锡涅利尼科沃1号城址位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十月区(滨海边疆区的西南部)。该地区为远东地区地貌较为复杂的地区,主要为鲍里索夫玄武岩高地,其特点为草原和山地交错并覆盖落叶和混交林。拉兹多利纳亚河为该地区的水路命脉且有众多支流汇人。
锡涅利尼科沃1号城址位于锡涅利尼科沃2号遗址西部的拉兹多利纳亚河右岸,二者相距2.5千米。城址位于鲍里索夫玄武岩高地一个难以接近的山岗平顶上,该山岗是形成拉兹多利纳亚河谷的右侧壁(图1-1),比拉兹多利纳亚河谷高108米。城址周长约为720米,总面积为18000平方米,城址的西北部地势*高。现今城址地表覆盖着草、茂密的胡枝子、一种罕见的橡树,以及野生的杏树(图1-2)。
该遗址的主要部分设有防御设施——土石混筑城墙,由两段弧形城墙组成,两段城墙分别位于城址西侧和南侧,长度分别为72米和107米。城墙*宽处为10米,平均高度为1.5米。城墙的中部设有^^处城门,为^^条长5米、宽2米的通道,位于两段城墙之间。在城门沿着城墙的西北方向发现了道路遗迹,该道路通往宽广的马鞍形山脊处。城门附近城墙的*高高度——城墙顶部和底部之间的外部高度差达到2米以上。城址北部以面朝河流的陡峭岩壁作为天然防御屏障。
该遗址内有明显的阶地,阶地数量向南部及东南部递减。*新数据显示,*大坡度差不超过3.5米。可以推测在阶地地貌中存在个别的低平地带。在该遗址北部的悬崖边,还发现了一个近似垂直台阶的两级阶地,自西向东延伸,并有人工修整的迹象。
该遗址的东端为一个小型平顶山峰,峰顶的北部、东部和南部为陡峭的山坡,西部被城壕和城墙将其与主城区隔开。该城壕和城墙在锡涅利尼科沃1号城址*狭窄的地方自南向北穿过谷地延伸到斜坡处。该段城墙没有城门,城墙和城壕的现存长度约为7.5米。发掘地点的城墙现存高度不超过0.3米,城壕的东侧壁*大垂直深度为0.56~0.58米。
峰顶表面平坦,没有凹凸。表面个别区域可见自然裸露的玄武岩,玄武岩为该高地的主要结构(图1-3)。
锡涅利尼科沃1号城址的地层情况是由其所在的鲍里索夫玄武岩高地的普遍地质特征和地貌决定的。该高地的覆盖层主要为残积土,平坦山地表面的覆盖层多为这种土,为一层表面有腐殖质层,包含大量碎石和岩屑的褐色或棕褐色砂质黏土。覆盖层的厚度不均,在12~15厘米,在开阔的、凸起的地段可达到1.2米,在低洼处厚度会超过12~15厘米。由于史前居住址和中世纪城址的存在形成了有文化遗迹的人为地层,其中包括房址和文化层。文化层为覆盖层以及再沉积层的沉积物,多为含碳矿体、炭灰、赭石包含物。古生土为风化壳,后转变为玄武岩层。
该遗址于1983年由A.M.库兹涅佐夫和A.B.梅尔兹利亚科夫发现(梅尔兹利亚科夫,1983)。1986年,由O.C.加拉克季奥诺夫带领的考古队来到了锡涅利尼科沃1号城址,收集了相关发掘材料并*次绘制了该遗址的平面图(加拉克季奥诺夫,1986)。1996年,B.H.博尔金和ra.r尼基京为了绘制平面图又对该遗址进行了仪器测量(博尔金、尼基京,1996)。B.H.博尔金在20世纪90年代末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博尔金,1997,1998,1999)。在1996~1999年的考古发掘期间,解剖了城墙和城门的西南部,从城墙的内外两侧研究了城墙的基本结构,并在该城址的东部清理出了几座房址,同时,发掘出土了包括陶器和金属器在内的代表性遗物。
B.H.博尔金基于所得材料发表了许多文章,并得出了结论:锡涅利尼科沃1号城址属于中世纪早期(博尔金,2000,2001a,20016,2002)。研究人员在锡涅利尼科沃1号城址*次详细揭示了秣鞮文化向渤海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之后直至2015年,并没有对该遗址进行大规模的发掘。
第二章20世纪90年代锡涅利尼科沃1号城址考古发掘成果
**节锡涅利尼科沃1号城址东部居址考古发掘
一、发掘区总体特征及发掘过程
该项发掘工作于1999年在锡涅利尼科沃1号山城东城墙的东侧附近进行,总发掘面积为85平方米。在发掘工作开展之前,就能够看到地表呈现两级阶地。发掘区从东北端至高点到西南*低点的高度差为1.08米。
该发掘区的地层情况如下(图2-1-1):
第1层:草皮——腐殖质层,平均厚度为20厘米,发掘区西北角阶地斜坡处*薄,为10厘米,发掘区南侧*厚,为44厘米。
第2层:棕色砂质土层,厚度为25~30厘米。
第3层:夹有灰色和黑色砂质土的黑褐色砂质土层,分布于1号房址区域,厚度为20~25厘米。
第4层:带有深灰色砂质黏土夹层的黑色和黑褐色砂土层,分布于2号房址区域,厚度为20~25厘米。
第4层下为生土及玄武岩基岩。
第1层地层为草皮——腐殖质层和棕色砂壤土,内中含有大量零散的陶器残片(图2-1-2)和一些铁质和石质人工制品。第1层出土手制陶器残片137件,轮制陶器残片38件,二者的比例分别为78%和22%。这个比例到第2层时有所不同,轮制陶片的数量显著降低,仅占11%。发现了青花瓷盅残片,可证明该遗址具有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的地层,这些青花瓷片应当是位于遗址地势较高区域的朝鲜人墓葬中的遗物。同时,在上层地层中还发现了猪骨等动物骨骼以及陶器,陶器主要集中在发掘区南部靠近城墙一侧。在发掘区的南部发现了两片页岩石片。在发掘区的西部发现了一把窄刃铁刀(图2-1-3,6),刀刃的末端已被磨圆。刀身通长16.8、刃长10.1厘米,中间部分宽1厘米,刀背厚0.3厘米,刀柄长6.7厘米。在发掘区北侧的玄武岩层之上出土了1件仅存底部
展开
目录
目录
**章 锡涅利尼科沃1号城址地形地貌、地层情况及考古研究史 001
第二章 20世纪90年代锡涅利尼科沃1号城址考古发掘成果 005
**节 锡涅利尼科沃1号城址东部居址考古发掘 005
一、发掘区总体特征及发掘过程 005
二、发现的遗迹 007
三、出土遗物 009
第二节 锡涅利尼科沃1号城址西城墙和西城门发掘 011
一、发掘区总体特征及发掘过程 011
二、发现的遗迹 012
三、出土遗物 014
第三章 2015~2016年俄韩联合考古队的发掘 015
**节 城址中部区域遗迹的发掘 015
一、发掘区总体特征及发掘过程 015
二、发现的遗迹及出土遗物 015
第二节 城址东部遗存的发掘 152
一、发掘工作进展综述 152
二、城址东部遗存分期描述 153
第三节 城址防御设施的研究 217
一、城址东部城墙和护城壕的发掘 217
二、城址西部城墙的研究 221
第四章 锡涅利尼科沃1号城址的植物考古研究 233
**节 材料与方法 233
第二节 数据统计 235
一、一号发掘区的植物遗存 235
二、二号发掘区的植物遗存 244
三、三号发掘区的植物遗存 245
第三节 数据的分析 247
第四节 结论 261
第五章 结语 264
**节 轮制和手制陶器:制作技术、保存状况、出土层位 265
第二节 陶器形制分类:陶器的形状、纹饰 266
一、A组轮制陶器 266
二、B组轮制陶器 268
三、手制陶器 268
四、纹饰 275
第三节 商榷:“闭合式”遗迹单位的考古材料和遗址的年代 276
附录一 14C测年结果 279
附录二 锡涅利尼科沃1号城址存在时期的自然气候条件 286
附录三 拉兹多利纳亚河中游可视通信和交通体系遗迹分析 293
附录四 遗址名、地理名称、人名对译表 305
插图目录
图1-1 锡涅利尼科沃1号城址(东南—西北) 001
图1-2 锡涅利尼科沃1号城址(东—西) 002
图1-3 锡涅利尼科沃1号城址平面 003
图2-1-1 1999年发掘区地层剖面图 005
图2-1-2 上部文化层出土的带有锯齿状附加纹饰带的大型容器残片 006
图2-1-3 金属制品 006
图2-1-4 四号发掘区地层第2层下遗迹发掘前平面图 007
图2-1-5 地层第2层下遗迹发掘后平面图 008
图2-1-6 1号房址出土陶壶复原图 009
图2-1-7 陶器 010
图2-1-8 2号房址房内堆积出土铁甲片 010
图2-1-9 2号房址房内堆积出土筒形罐 010
图2-2-1 锡涅利尼科沃1号城址城墙剖面图(В.И.博尔金发掘) 012
图2-2-2 锡涅利尼科沃1号城址城门发掘平面图(В.И.博尔金发掘) 013
图3-1-1 遗址正投影全景照 016
图3-1-2 遗址中部一号发掘区照片(东南—西北) 016
图3-1-3 三号发掘区照片(南—北) 016
图3-1-4 2015年一号发掘区全貌(南—北) 017
图3-1-5 发掘后的蓄水井全貌(2015年)(南—北) 017
图3-1-6 2016年一号发掘区全貌(南—北) 017
图3-1-7 2015~2016年度一号发掘区遗迹分布图 018
图3-1-8 Ф/18探方第1层出土“开元通宝”钱币 (编号No.16)(南—北) 019
图3-1-9 地层第1层出土陶器照片(一) 020
图3-1-10 地层第1层出土陶器线图(一) 021
图3-1-11 地层第1层出土陶器照片(二) 022
图3-1-12 地层第1层出土陶器线图(二) 023
图3-1-13 地层第1层出土其他遗物 025
图3-1-14 Ф/25探方第2层出土陶多孔器 025
图3-1-15 地层第2层出土陶器照片(一) 026
图3-1-16 地层第2层出土陶器照片(二) 027
图3-1-17 地层第2层出土陶器线图 028
图3-1-18 Ф/25探方第2层出土渤海多孔器(编号No.34) 029
图3-1-19 地层第2层出土其他遗物 029
图3-1-20 1~3号房址房内上层堆积(北—南) 030
图3-1-21 1~3号房址房内上层堆积平面图 030
图3-1-22 1~3号房址下层陶器堆积(北—南) 031
图3-1-23 带有陶器堆积的1~3号房址房内下层堆积平、剖面图 031
图3-1-24 1~3号房址发掘后(西—东) 032
图3-1-25 1~3号房址平面图及柱坑、灶坑剖面图 032
图3-1-26 1号房址房内上层堆积全貌(东北—西南) 033
图3-1-27 带有陶器堆积和灼烧痕迹的1、2号房址房内下层堆积(东—西) 034
图3-1-28 2号房址中部的陶器堆 034
图3-1-29 2号房址东北角的陶器堆 034
图3-1-30 带有烧灼木柱的3号房址房内上层堆积全貌(东南—西北) 035
图3-1-31 3号房址B/5探方出土陶器 (北—南) 035
图3-1-32 3号房址地面出土陶器(东南—西北) 035
图3-1-33 1号房址出土手制陶器照片 036
图3-1-34 1号房址出土手制陶器线图 037
图3-1-35 2号房址出土陶器照片(一) 039
图3-1-36 2号房址出土陶器照片(二) 040
图3-1-37 2号房址出土陶器线图 041
图3-1-38 3号房址出土陶器照片 042
图3-1-39 3号房址出土陶器线图 043
图3-1-40 1~3号房址下层填土出土其他遗物 045
图3-1-41 4号房址З/9、И/10探方出土陶器堆(南—北) 046
图3-1-42 4号房址下层填土平、剖面图 047
图3-1-43 发掘后的4号房址全貌(南—北) 048
图3-1-44 发掘后的4号房址平面图及灶坑、柱坑剖面图 048
图3-1-45 4号房址出土陶器照片(一) 050
图3-1-46 4号房址出土陶器照片(二) 052
图3-1-47 4号房址出土陶器线图 053
图3-1-48 4号房址出土其他遗物 054
图3-1-49 5号房址西南角Б-В/12-13探方陶器堆、砾石及桦树皮残片(北—南) 055
图3-1-50 5号房址Д/11探方地面出土陶器(南—北) 055
图3-1-51 5号房址В/12探方地面出土的桦树皮杯(南—北) 055
图3-1-52 5号房址东壁下陶器堆(西—东) 056
图3-1-53 5号房址Б-В/11探方地面出土斜口器(南—北) 056
图3-1-54 带陶器堆的5号房址全貌(西—东) 056
图3-1-55 5号房址下层填土平、剖面图 057
图3-1-56 发掘后的5号房址(南—北) 058
图3-1-57 发掘后的5号房址及灶坑剖面图 058
图3-1-58 5号房址В/11探方出土斜口器照片 060
图3-1-59 5号房址出土陶罐照片 060
图3-1-60 5号房址出土陶器线图(一) 061
图3-1-61 5号房址出土陶器照片(一) 062
图3-1-62 5号房址出土陶器线图(二) 063
图3-1-63 5号房址出土陶器照片(二) 064
图3-1-64 5号房址出土陶器线图(三) 065
图3-1-65 6号房址И/15探方上层填土出土人类下颌骨(南—北) 066
图3-1-66 6号房址И/16-17探方下层填土陶器堆(东—西) 066
图3-1-67 6号房址平、剖面图 067
图3-1-68 发掘后的6号房址全貌(南—北) 067
图3-1-69 6号房址出土陶器照片(一) 070
图3-1-70 6号房址出土陶器线图(一) 071
图3-1-71 6号房址出土陶器照片(二) 072
图3-1-72 6号房址出土陶器线图(二) 073
图3-1-73 6号房址底部填土出土其他遗物 074
图3-1-74 7号房址包含陶器堆全景照(南—北) 074
图3-1-75 7号房址东北角Г/19探方出土陶器(西—东) 075
图3-1-76 7号房址带有陶器堆的下层堆积平、剖面图 075
图3-1-77 发掘后的7号房址俯视全景照(北上) 076
图3-1-78 7号房址出土陶器照片(一) 077
图3-1-79 7号房址出土陶器照片(二) 078
图3-1-80 7号房址出土陶器线图 079
图3-1-81 7号房址出土其他遗物 080
图3-1-82 叠压于8号房址之上的石堆(北—南) 081
图3-1-83 石堆平、剖面图 082
图3-1-84 带有陶器堆的8号房址全景照(南—北) 083
图3-1-85 8号房址И/22-23探方地面出土陶器(东—西) 083
图3-1-86 8号房址И/23探方地面出土陶器(东—西) 083
图3-1-87 带有陶器堆的8号房址下层堆积平、剖面图 084
图3-1-88 发掘后的8号房址全景照(西—东) 084
图3-1-89 8号房址出土陶器照片(一) 087
图3-1-90 8号房址出土陶器线图(一) 087
图3-1-91 8号房址出土陶器照片(二) 088
图3-1-92 8号房址出土陶器线图(二) 089
图3-1-93 8号房址出土陶器照片(三) 090
图3-1-94 8号房址出土陶器线图(三) 091
图3-1-95 8号房址上部填土出土石磨棒 092
图3-1-96 蓄水井填土剖面(南—北) 092
图3-1-97 发掘后蓄水井全景照(北—南) 093
图3-1-98 蓄水井出土陶器照片(一) 094
图3-1-99 蓄水井出土陶器线图(一) 095
图3-1-100 蓄水井出土陶器照片(二) 096
图3-1-101 蓄水井出土陶器线图(二) 096
图3-1-102 蓄水井出土其他遗物 097
图3-1-103 1号灰坑下层填土(东—西) 099
图3-1-104 1号灰坑填土出土陶器堆(南—北) 099
图3-1-105 1号灰坑Б/1-2探方底部出土饰纹骨制品(编号No.13)(南—北) 099
图3-1-106 1号灰坑下层堆积平、剖面图 100
图3-1-107 发掘后的1号灰坑全景照(南—北) 100
图3-1-108 Б/1探方出土斜口器 101
图3-1-109 1号灰坑出土陶器照片(一) 102
图3-1-110 1号灰坑出土陶器线图(一) 103
图3-1-111 1号灰坑出土陶器照片(二) 104
图3-1-112 1号灰坑出土陶器线图(二) 105
图3-1-113 1号灰坑出土其他遗物 106
图3-1-114 发掘后的2号灰坑全景照(南—北) 108
图3-1-115 发掘后的3号灰坑全景照(南—北) 108
图3-1-116 发掘后的4号灰坑全景照(南—北) 108
图3-1-117 发掘后的5号灰坑全貌(西—东) 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