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书为《风月同天-----中日民间经济文化交流纪实丛书》中的一册。 2.2022年是中日两国迎来邦交正常化的50周年,提起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的曲折历程,有一位不得不提的传奇功臣——平山郁夫先生。他是日本画家,将“丝绸之路”文化和敦煌佛教艺术创作提升至国际化视野。作品色彩深厚、手法独特,表现了独特的宗教情怀和审美眼光;他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亲善大使和中日友好协会会长,特别是热心协助中国保护敦煌文物、设立中国敦煌石窟保护基金会,敦促日本政府援助1000万美元支持敦煌合作保护项目。平山郁夫个人为敦煌捐赠200万美金修建敦煌石窟保护研究陈列中心。他是东京艺术大学的前校长,常常率领学生到敦煌观摩学习敦煌艺术,促进中日佛教绘画的融合与发展。他不辞辛劳,把大量精力投入到开展日中民间友好活动中来,积极促进日中两国人民的友好事业,受到两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评价; 3.该书作者授权我社独家在中国以单行本的形式出版并发行和销售。
1947 年 4 月,我考入了东京美术学校日本画系。日本画的起源是中国画,大概是在六世纪随着佛教从中国传到日本。我的舅外祖父清水南山教导我,要学习日本画就一定要学习中国的古籍古画。因此我临摹了许多唐、宋、元、明各代的名画,从小就通过这些名画了解中国。
1958 年 1 月 5 日,“中国敦煌莫高窟展”在东京高岛屋总店举行。此次展览主要展出了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常书鸿先生的三百多件作品,包括莫高窟壁画摹本、彩色塑像的复制品和莫高窟的照片等。其中还有西魏大统四—五年(538—539 年)建造的第 285 窟的原尺寸模型。此次展览会盛况空前,我也去参观了。当看到壁画摹本中所描绘的姿态栩栩如生的飞天(天女)和北魏时代豪迈壮丽的画面时,我感动不已。后来,我在常书鸿夫妇来日本参加展览并参观东京艺术大学时,与他们相识。当时,我向他们解释了日本的临摹方式,并进行了现场演示,常书鸿先生对我说:“请一定要来一趟敦煌。”
1959 年《佛教传来》完成之后,我一直希望访问中国,但是当时中日两国还没有建立邦交,这一愿望一直未能实现。终于在 1975 年 6 月 10 日至 27 日,由中川一政先生率领的日 本美术家代表团访问中国时,我作为其中的一员访问了中国,参观了北京、上海、无锡、西安和大同,不得不再次感叹于中国的幅员辽阔。
仅从故宫天安门广场的规模就能看出中国疆土的广阔。位于北京北郊的八达岭长城,修建在层峦叠嶂之上,气势雄伟壮阔。有的地方还修建了两三重城墙,就连高耸的山脊上都筑有长城,令人惊叹不已。位于北京郊外的明朝历代皇帝的陵墓,也就是所谓的明十三陵也令我惊叹。那里仅有万历皇帝的陵墓对外开放,据说规模不大,却也是跨越数室的地下宫殿,里面铺满了大理石,还有精美的陪葬品,陵墓的规模其实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明代和清代的皇宫紫禁城,也就是现在的故宫博物院,藏有 100 万件以上的宝物,是一座以太和殿为首的、拥有 3000 间房的巨大宫殿群。在博物馆里,我们还看到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工作人员还给我们看了兵马俑发掘现场的照片,从照片来看,那里应该是一个特大型的兵马俑坑。当时的北京市市长向日本美术家代表团介绍了在西安秦始皇陵附近的重大发现。当地的人报告说,他们在农田里发现了疑似古代遗迹的东西,经发掘后发现是秦始皇时期的兵马俑。这些出土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让我们非常震撼。
据史书记载,秦为汉所灭时,秦始皇陵遭到焚烧。兵马俑上显示有被烧毁的痕迹,可见史书的记述是事实。兵马俑坑在历史的长河中已沉睡了 2000 多年。
武人俑的面部表情,个性鲜明、惟妙惟肖,这无疑展现了秦代高超的陶俑制作技术水平。马俑也是姿态端庄,制作考究。中国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拥有了这种极具艺术性的陶俑作品,这在当时的中国美术史上是鲜为人知的。在中国这样的国度,随时都有可能出土令人意想不到的文物。其实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之前,在长沙已经发掘过汉代马王堆古墓,出土的木乃伊栩栩如生,震惊了全世界。
接着我们去参观了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以北魏风格的石佛而闻名,其中被称作昙曜五窟(第 16 ~ 20 窟)的中央五窟最具盛名。尤其是第 20 窟,石窟的前端岩壁崩塌,大佛外露。
前言
(1)与中国的初次相遇
(2)终于走访了中国的丝绸之路
(3)坐着火车去我梦想的地方——敦煌
(4)令人感动的楼兰
(5)南京城墙的合作修复委托
(6)和平的旅人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