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北方民族考古(第15辑)
0.00     定价 ¥ 22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65390
  • 作      者:
    编者: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责编:王琳玮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6-01
收藏
内容介绍
《北方民族考古》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主办的集刊,迄今已出版十四辑。本辑内容包括考古新发现、研究与探索、科技考古、北域撷英、碑铭考释五个栏目,收录论文25篇,以中国北方地区的考古学探索为重心,也包括一些重要境外考古发现的个案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术界在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方面的前沿动向和重要成果。 本书适合文物考古研究工作者及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天津市蓟州区三处旧石器地点调查简报
  宋家兴1、2 魏天旭1、2 李万博3 盛立双4 王春雪1、2
  (1. 吉林大学生物考古实验室,长春,130012;2.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长春,130012;3.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重庆,400715;4.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天津,300170)
  摘要:2015年4月26日至5月4日,吉林大学考古学院与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成旧石器考古队,对天津市蓟州区进行了旧石器田野调查。此次调查新发现旧石器地点14处,采集石制品数百件。下营黄土地、下营南岭和道古峪北岭即为其中三处,在三个地点分别采集石制品12件、16件和33件。三个地点石制品原料均以石英砂岩为主,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工具和断块。遗物总体特征属简单石核—石片工业类型,大部分石制品制作粗糙,年代推测为旧石器时代早期至中期。
  关键词:蓟州区 下营黄土地 下营南岭 道古峪北岭 旧石器时代早期至中期
  2005年3~5月,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次在天津市蓟州区发现一批旧石器地点,后经整理共13处,采集石制品千余件a。2007年5~7月,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组队,对其中东营坊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石制品b。上述工作填补了天津地区旧石器考古的空白,丰富了研究环渤海地区古人类与古环境的资料。
  为进一步对天津地区旧石器进行研究,2015年4月26日~5月4日,吉林大学考古学院与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成旧石器考古队,在蓟州区文物保管所的配合下,再次对蓟州区进行旧石器考古田野调查。新发现旧石器地点14处,采集石制品数百件,还对2005年发现的三个地点进行了复查,收获颇丰a(表一)。在下营黄土地、下营南岭和道古峪北岭分别采集石制品12件、16件和33件。本文即是对这三个地点发现的石制品的初步研究。
  表一 2015年调查发现旧石器地点一览表
  一、地理位置与地貌
  天津市蓟州区位于天津市*北部,地处京、津、唐、承四市之腹心。根据以往地质学者研究,该地区地貌的形成受到燕山纬向构造体系、南北向构造体系、马兰峪山字形构造体系和新华夏构造体系等多种影响,其中燕山纬向构造体系起主控制作用b。中生代的燕山运动对蓟州区地区地貌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奠定了全县地貌基本轮廓。强烈的地壳运动使该地区北部褶皱隆起成燕山山脉,花岗岩岩浆侵入,形成盘山,南部地区断裂下沉,接受堆积形成平原;新生代第三纪末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及以后的新构造运动在该地区表现为继承性活动,从而使得该地区北部继续隆起上升,南部地区继续下沉,造成该地区整体北高南低的地势a,河流和冲沟较发育,形成了沟壑纵横的多级阶地。这些阶地在更新世晚期为古人类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条件,本次新发现的地点也位于这些阶地上。
  三个旧石器地点均位于天津市蓟州区北部,属于低山丘陵地区。下营黄土地地点位于泃河北岸的三级阶地上,海拔为227米,地理坐标为北纬40°10′39.53″,东经117°25′45.15″。下营南岭地点位于泃河东岸的四级阶地上,海拔为272米,地理坐标为北纬40°11′3.7″,东经117°27′36.55″。道古峪北岭地点位于关东河北岸的三级阶地上,地势较开阔,南侧较陡峭而东、北部平缓,海拔188米,地理坐标为北纬40°9′32.96″,东经117°32′42.15″(图一)。
  图一 三个地点的地理位置
  二、石制品的分类与描述
  (一)下营黄土地地点
  共采集石制品12件,类型包括石片和工具,原料除1件为角岩外,其余均为石英砂岩。
  1. 石片
  共5件。均为锤击石片。根据石片的完整程度分为完整石片和断片。
  (1)完整石片
  共3件。长33.07~62.46毫米,平均长51.12毫米;宽47.16~83.31毫米,平均宽69.54毫米;厚9.47~16.99毫米,平均厚13.96毫米;重13.85~65.44克,平均重46.24克。台面为自然台面和打击台面。台面长29.03~62.61毫米,平均长48.05毫米;台面宽6.71~15.97毫米,平均宽11.41毫米;石片角79°~111°,平均94°。
  标本15TJCH∶3,长62.46毫米,宽83.31毫米,厚16.99毫米,重65.44克。台面为自然台面,台面长52.51毫米,宽11.56毫米,石片角92°。劈裂面上打击点集中,半锥体较凸,同心波不显著,放射线清晰。背面均为石片疤(图二,1)。
  图二 下营黄土地地点的石片
  1. 完整石片(15TJCH∶3) 2. 远端断片(15TJCH∶4) 3. 近端断片(15TJCH∶9)
  (2)断片
  共2件。近端和远端断片各1件。
  标本15TJCH∶9,近端断片,长126.11毫米,宽208.67毫米,厚55.58毫米,重1666.49克,尺寸较大。台面为自然台面,台面长119.21毫米,宽37.79毫米,石片角95°。劈裂面上打击点集中,半锥体较平,同心波不显著,放射线清晰(图二,3)。
  标本15TJCH∶4,远端断片,长61.63毫米,宽43.76毫米,厚12.97毫米,重32.99克。同心波明显,背面留有部分自然面(图二,2)。
  2.工具
  共7件。分为二类和三类工具a。
  (1)二类工具
  共5件。类型包括刮削器和砍砸器。
  刮削器 共2件。均为单直刃刮削器。长38.79~63.45毫米,平均长51.12毫米;宽44.68~54.89毫米,平均宽49.79毫米;厚12.38~30.27毫米,平均厚21.33毫米;重21.39~76.9克,平均重49.15克。刃缘长30.54~51.36毫米,平均长40.95毫米。刃角30°~70°,平均50°。
  标本15TJH∶5,长63.45毫米,宽54.89毫米,厚30.27毫米,重76.9克。形状不规则。器物大小适中,A处以自然边为直刃,刃长51.36毫米,刃角70°,刃部薄锐,无需加工,方便直接使用(图三,1)。
  砍砸器 共3件。均为单刃砍砸器。根据刃缘形态分为凸和直刃。
  标本15TJH∶11,单凸刃,长118.87毫米,宽124.22毫米,厚53.34毫米,重494.84克。器物较大,A处以自然边为凸刃,刃长151.7毫米,刃角45°,刃部薄锐,无需加工,方便直接使用(图三,4)。
  标本15TJH∶10,单直刃,长130.07毫米,宽108.1毫米,厚53.29毫米,重694.81克。器物较大,A处以自然边为直刃,刃长119.55毫米,刃角55°,刃部薄锐,无需加工,方便直接使用(图三,3)。
  (2)三类工具
  共2件。刮削器和手镐各1件。
  刮削器 共1件。标本15TJH∶6,单尖刃刮削器,原料为角岩。长44.24毫米,宽23.39毫米,厚10.23毫米,重9.31克。AB以自然边做刃,刃长28.15毫米;BC以自然边做刃,刃长35.96毫米,所夹刃角为52°。D处为有意折断,意为修型,使器体大小合适,方便使用(图三,2)。
  手镐 共1件。标本15TJH∶12,原料为石英砂岩。长252.72毫米,宽102.71毫米,厚54.76毫米,重1774.65克。毛坯为长形石片。器体两侧经过数次打击,留有不规则的片疤,使器身规整修长;底部亦经过较为细致的修整,背面几乎为砾石面(图三,5)。
  图三 下营黄土地地点二类和三类工具
  1. 二类单直刃刮削器(15TJH∶5) 2. 三类单尖刃刮削器(15TJH∶6) 3. 二类单直刃砍砸器(15TJH∶10)4. 二类单凸刃砍砸器(15TJH∶11) 5. 三类手镐(15TJH∶12)
  (二)下营南岭地点
  共采集石制品16件。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工具和断块,原料均为石英砂岩。
  1.石核
  共2件。均为锤击石核,根据台面数量分为双台面和多台面石核。
  (1)双台面石核
  标本15TJXN∶16,长86.29毫米,宽144.53毫米,厚123.72毫米,重2037.38克,器体较大,形状不规则。主台面A为自然台面,台面长134.62毫米,宽120.07毫米,台面角76°~82°,剥片面1个,剥片数量15个,*大疤长79.32毫米,宽92.65毫米;台面B为自然台面,台面长73.92毫米,台面宽101.96毫米,台面角85°~88°,剥片面1个,剥片数量4个,*大疤长85.29毫米,宽59.95毫米。自然面残留较多,约占65%(图四,3)。
展开
目录
目录
考古新发现
天津市蓟州区三处旧石器地点调查简报 宋家兴 魏天旭 李万博 盛立双 王春雪( 1 )
河南省南召县瓦房庄西山地点发现的旧石器研究 崔祚文 曾庆硕 乔保同 陈全家 王春雪 余 杭(1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吾县粤海水库遗址2018年调查简报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哈密市文物局 伊吾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3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克斯县军马场墓地发掘简报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59)
北京市通州区台湖村辽、清代墓葬考古发掘简报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市文化遗产研究院)(77)
研究与探索
史前牧猎活动与原始巫术的兴起——以北方岩画为中心 叶庆兵(97)
中国彩陶研究的新起点——《中国出土彩陶全集》读后十思 任瑞波(110)
通辽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述论 孟祥昆 姜子强(123)
小珠山下层文化再认识 高云逸(136)
切木尔切克文化的发现与研究 王泽祥(145)
汉代铜镜类型的南北差异与相关供应—生产问题:以司隶校尉部和荆州区域为中心 邹钰淇 林永昌(159)
早期拓跋鲜卑桦树资源利用的考古学研究 高笑天 张国文(195)
北魏平城时期代北与中山地区之间的通道及变化 曹臣明(20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锡克沁遗址考察史及俄藏文物研究 盛 洁(225)
东辽河地区辽金遗存探析 孟庆旭(243)
杭州市余杭区南山摩崖造像研究 雷 静(254)
博物馆在疫情期间的发展——对英美两国博物馆类机构数字产品的调查 米尔西尼?萨马鲁迪 卡琳娜?罗德里格斯?埃查瓦里亚 劳拉?佩里 著 宋金欣 员雅丽 译(281)
科技考古
赤峰北部上局子遗址和豆子地遗址冶炼技术初步研究 李延祥 任永康(303)
山西省翼城县大河口墓地古代居民的体型研究 韩 涛(317)
龙头山和喇嘛洞遗址人类牙釉质铅含量及相关问题研究 秦相茹 吴晓桐 张兴香(340)
内蒙古自治区吉呼郎图匈奴墓出土铜镜产地研究 肖红艳 宋国栋 崔剑锋(352)
内蒙古自治区十二连城唐墓人骨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 杨 健 宋国栋 杨柳红 侯亮亮(364)
北域撷英
同一屋檐下: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的人、粮食与动物 刘歆益 马丁?琼斯 著 孙鑫蕊 尤 悦 译(379)
碑铭考释
司马芳残碑新考 贺越洋(392)
新出邱县唐代袁翼墓志释读 刘 爽(41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