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蕞年轻也是蕞年长的全国冠军,被誉为“十连霸”“旷代棋王”。
※ 他是一个棋盘上播种的老农,为象棋艺术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 他纵横楚汉半个世纪的秘诀,就在于爱看闲书
我成了最年轻的全国冠军(节选)
比赛即将开始。赛前的我做了几次伸展运动。入座后,我闭目静思象棋古谱《橘中秘》里的棋谚:胆大如虎,心细如发,波平如镜。
我抽到了后手行棋,但我丝毫没有怯阵。我抬头看了看纹枰对坐的杨官璘,很快就进入状态。此刻的我,已经是人棋合一。当一名棋手达到人棋合一时,对手是谁已经不是重点。我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要想办法赢——我要赢!
杨官璘以当头炮进七路兵开局,我用“左炮封车”阵式应战。20二十世纪的上海市名手陈昌荣先走擅长横车盘头马,后走则惯用“左炮封车”布局,常与沪上诸强手角逐抗衡。1955年11月17日,在上海美华茶楼与我的老师何顺安做公开表演赛时,陈昌荣后走也是走了“左炮封车”。这一次,在与杨官璘的实战中,我对陈昌荣的“左炮封车”做了改进。
弈至第八回合,炉火纯青的杨官璘连走怪辣之着:马跃河口暗伏马踩中卒、强渡七兵又能捉炮。这是一石二鸟的凶着。一时间,枰上局势突变,狼烟四起。面对杨官璘的凶着,我抱头沉思。二十多分钟后,我决定化实为虚“弃炮争先”,毅然决然地采取了“一炮换三兵”的大胆战术。以一炮为代价换取对方三个兵后,我控制了全局。
媒体后来这样评价:胡荣华的这一着弃炮进车抢攻,显示出少年棋手胡荣华的锋芒,也体现了胡荣华敢于向老一辈棋手挑战的过人胆识。弃炮后的我,转换到化虚为实:全盘子力活跃。贪吃一炮的杨官璘,处处挨打被动,半壁河山被牵。而我的黑棋却是安然无事。经过78个回合的鏖战,我妙用车卒,直捣黄龙,拿下了关键的2分,为夺取冠军奠定了基础。
输棋后的杨官璘,风度依然。
这一战的结果,让我和杨官璘两人分先对局的成绩改写为平分秋色的2比2。在这一盘棋里,我的布局相当成功:中局弃子,判断准确,算度深远;在弃子取势后,攻守有度,战术灵活;进入残局时,在只占有微弱优势的情况下,始终掌握主动。从艺术角度去看,这应该是一篇杰作。
本世纪初,我在香港《大公报》《敲棋漫录》的专栏中回忆了我当时的心情:“1960年,我在经过自己日夜砥砺的艰苦的棋艺学习后,终于坐在杨官璘这位前辈面前,而且竟是参与和其争夺全国冠军谁属的决赛了。在经过极其艰辛的连一兵一卒都得来回争夺的残局过程后,杨官璘含笑推枰,最后把冠军奖座拱手与我。能战胜如此国手,我自然心头充满了狂喜之情,也同时为他高雅淡泊的风度心仪不已。”
编撰说明 …… 1
第一章 得益于天时地利与人和 …… 1
一、 出生在上海的石库门里 …… 3
二、 母亲撑起了一家人的生活 …… 5
三、 我学棋的时间比较晚 …… 7
四、 父亲是我的启蒙老师 …… 9
五、 心血凝聚在圆纸片上 …… 11
六、 从坚决反对到让步的母亲 …… 15
七、 在良好的象棋氛围中成长 …… 17
八、 复兴中路顺昌路口的棋摊 …… 19
九、 朱翰章带我拜见窦国柱 …… 22
十、 窦国柱让我去得意楼应战来宾 …… 25
十一、 第一次参加重大比赛 …… 30
十二、 成了最年幼的上海市冠军 …… 37
十三、 徐大庆成为我的老师 …… 41
十四、 我被推荐“三代同堂” …… 43
十五、 淮海公园里与名手相遇 …… 46
第二章 没想到15岁成为全国冠军 …… 51
十六、 14岁入选象棋集训队 …… 53
十七、 100局之后终于开和 …… 56
十八、 全国象棋赛前的试金石 …… 61
十九、 一条颇为轰动的新闻 …… 63
二十、 广州小吃和神来之笔 …… 67
二十一、 受邀去复旦大学表演 …… 73
二十二、 我成了最年轻的全国冠军 …… 75
二十三、 一张引以为傲的合影照 …… 86
第三章 飘浮的不安与动荡岁月 …… 87
二十四、 81天的围棋生涯 …… 89
二十五、 风波蔓延到上海棋社 …… 96
二十六、 从谈恋爱到结婚 …… 105
第四章 尝到了从波峰到谷底的人生滋味 …… 115
二十七、 蝉联了10届全国象棋冠军 …… 117
二十八、 鬼使神差地错拿了棋 …… 122
二十九、 他曾是全国冠军的争夺者 …… 130
三十、 与两位象棋前辈的神交 …… 134
三十一、 随手飞象导致冠军水漂 …… 143
三十二、 东山再起的1983年 …… 149
三十三、 一个意想不到的事件 …… 159
第五章 棋人棋事的文化乐趣 …… 161
三十四、 与几位文人棋手的交往 …… 163
三十五、 三棋论战的前前后后 …… 168
三十六、 客串了一回电台主持人 …… 176
三十七、 棋手们和棋牌的不解之缘 …… 182
第六章 走出国门传播棋艺 …… 195
三十八、 蒙目棋轰动东南亚 …… 197
三十九、 赴美国、加拿大宣传 …… 211
四十、 在巴黎和西柏林交流 …… 215
第七章 扬帆于楚河汉界之上 …… 225
四十一、 “271”似乎是我的幸运数 …… 227
四十二、 纵横楚汉一生的最大回报 …… 229
四十三、 象棋的智性才情和赛制的改革 …… 233
四十四、 创新是艺术发展的必然 …… 235
第八章 弘扬棋文化是我一生的使命 …… 243
四十五、 创下了14盘的蒙目棋纪录 …… 245
四十六、 棋盘上播种的老农 …… 249
附录:胡荣华年表 …… 280
后记 …… 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