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故事里的中国(7帝王之路)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9863553
  • 作      者:
    作者:公孙策|责编:周莉娟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10-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卖点

1.   讲述开国之君的创业故事,带您轻松读懂朝代更迭,读懂中国历史。通过这本书,我们能 读懂改朝换代背后深刻的历史原因,能看到每个朝代各自的永续方案,这些方案有弊有利,作 者都一一为我们解析。比如刘邦打败项羽,打破的也是平民和贵族之间的阶级壁垒;刘秀胜出 得益于人心思汉,也因延续西汉制度埋下祸根;“天可汗 ”李世民,善战、开放、包容,却给 自己的后代留下巨大隐患等等。

2.   解读皇帝的性格特点和策略偏好,剖析他们的成功经验。如果出身卑微,只能从事最繁忙 最危险的工作,这时要如何快速实现自我提升?如果看准一个好机会,但团队犹豫不决,要如 何推动大家作出抉择?这本书讲述了皇帝们遇到的这些问题,给出了他们的解决方案,读者能 够从他们的经验中学习决策之道,从乱局中脱颖而出。

3.深度解析成语、名句、典故,丰富作文案例库。本书在讲故事的同时,还讲述了“得陇望蜀 ” “驱狼吞虎 ”“推心置腹 ”等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解析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周公吐  哺,天下归心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等千古名句的写作情境和深意。方便我们在写作文、演讲时信手拈来,化为己用。

4.故事简明生动,方便读者利用碎片时间阅读。作者文笔古雅平顺,节奏明快,读者可以利用 课余、通勤等碎片时间完成轻松愉快的历史阅读。

 

编辑推荐

这本《帝王之路》讲了五位皇帝打江山的故事,他们是刘邦、刘秀、曹操、李世民、朱元 璋。这五位都是性格鲜明、天资卓越的大人物,若要说他们有何共同点,那肯定是:都有远大 的志向、超凡的个人能力,都善于识人用人。不过这共同点也太概括太抽象了,还是分析他们 的差异更有趣。很多读者对这五位肯定已经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可能还曾将他们相互比较、 在心里排了高下名次。这本书倒没有给他们排名,但也在一边讲各位皇帝的故事,一边分析他 们的出身、性格、战略偏好、业余爱好、个人优势和劣势、对后世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等等。 在对他们进行比较的时候,也指出后世某位皇帝的一些决策,很可能是参考了前面皇帝的成功 案例。如果我们之前已经给他们五位排了名次的话,读过这本书,应该可以巩固或调整心里的 排名吧。我们也可以和作者一样,认为他们可以并列第一(也欢迎其他皇帝加入并列)。总之, 从五位出身、性格、理想各异的大英雄的成长经历中,一定能读出共鸣、读到经验教训。

另外,本书说是五位开国之君的故事,但其实有一些争议。比如魏武帝曹操,事实上一生 都没有正式称帝;又比如唐太宗李世民,虽然参与了打江山,但唐朝第一位皇帝是他的父亲李 渊。但是作者公孙策先生为什么一定要在开国之君的序列里写曹操和李世民,而不选入曹丕和 李渊呢?原因在书中当然有讲。读完此书,我们可能也会形成自己的理解吧。


展开
内容介绍
《故事里的中国(7帝王之路)》讲述了刘邦、刘秀、曹操、李世民、朱元璋五位帝王打江山的故事。书中以《史记》《资治通鉴》为依据,把建立新王朝比作创业,分析五位帝王的出身、性格、战略偏好、业余爱好、个人优势和劣势、对后世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通过剖析帝王的抉择,来解读历史和人性。决定天下归属的关键,与其说是“天命”,不如说是“人心”。从五位理想各异的大英雄的成长经历中,读者一定能读出共鸣、读到经验教训。
展开
精彩书摘

在公孙策先生笔下,朱元璋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哪怕是当小兵的时候,在那种极度劳累极度危险的生活中,他也在不懈地读书学习、提升自己。这里我们会看到,他所学如何派上了用场:史书中的破釜沉舟、望梅止渴、推心置腹、约法三章,朱元璋都变通后化为己用,并最终获胜。而另一方面,洪秀全学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却很快灭亡。

——编者按

 

从小和尚到“吴国公”:朱元璋复制项羽、刘邦、刘秀、曹操的成功经验

 

说不接受诏命,是表态不愿屈居郭天叙之下,却没有脱离红巾军的意思,因此朱元璋的旗帜仍然用小明王的国号“宋”,公文也用小明王的年号“龙凤”,这些都是遵循最高原则“低调壮大”的必要措施。

当时的情况:刘福通领导下的宋军攻下了开封,定为京师,傀儡小明王韩林儿安坐龙椅,派出三路大军对元朝政府发动总攻,攻下了今天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古、辽东一带,甚至进入高句丽,只没能攻进大都(今北京)。元朝已经令不出大都,可是宋军也耗尽力量,南方的义军多半安于割据,不求开展,给了朱元璋极好的机会。

朱元璋的号召力提升,和州的军队多了,粮食渐渐紧张,于是他将目标指向太平(今安徽当涂县),那附近都是产米区。可是太平跟和阳隔着一条大江(长江),过江得有上千艘船只才济得了事,奈何朱元璋手下却没有水军。

或许那就是“天命” ——巢湖一带的豪族俞姓、廖姓聚集了附近渔民自保,以水寇李扒头为统帅,泊船连寨,有千余艘大小船只,超过万人的水上武力。这支力量受到红巾军左君弼(非小明王系统)的攻击,连番败阵,李扒头派人前来和州,跟朱元璋通款曲。朱元璋亲自去到巢湖,劝他们“与其死守挨打,不如结伙渡江”,于是趁着梅雨季连下二十多天雨,“河坑尽平”,大小船只悉数到达和州。

有了水军,朱元璋(当时仍打着宋军旗号)舳舻齐发,乘风渡江,在采石与元兵遭遇,常遇春当时刚刚加入打第一仗,“挺戈跃而上,守者披靡”,诸军鼓勇跟进,攻克采石,缘江堡垒纷纷归附。

宋军士卒看见粮食牲口,抢都来不及,口中嚷嚷着要将之搬回和州。朱元璋见状,跟徐达商议后,将船缆绳通通斫断,推入江流,霎时江边空无一船,诸军士慌乱叫苦。

朱元璋下令:“前面是太平府,子女玉帛无所不有,攻下任尔取用。”军士于是个个奋勇争先,两天后攻下太平城。

大军进城时,李善长已经在城门口张贴告示,严禁掳掠,违者斩首。斩了一个小兵之后,全军肃然,可是又担心军心不稳,教城内富户捐出金银财帛,分给将士。然后在庆功宴上将李扒头灌醉,捆住手脚,推入江中,完全掌握水军。

 

红巾军起于苏北,攻城略地也多往北发展,基本上都是“陆军”,而濠州城内“一个池塘五只龙”的困局,正源自他们都是“旱龙”,所以没有能力渡过长江往江南发展。

朱元璋有了水军之后,竞争力立即超越了濠州五大帅,这是他脱颖而出的关键。

然而,朱元璋不愿留在濠州与诸帅搅和,却接受了巢湖的水泊草寇,又是什么考量?简单说,就是“竞争力”——有了水军,他就有能力渡江,有能力参与江南鱼米之乡的逐鹿大赛。后来的发展完全印证了这一点。

 

太平城耆老出城迎接朱元璋,其中有一位饱学之士陶安,朱元璋问他:“我想要攻取金陵,你的看法如何?”陶安说:“金陵是帝王之都,形势龙盘虎踞,又有长江之险,占据金陵,然后攻取四方,无往不克,那正是老天资助你的礼物啊!”(今天的南京当时官方名称是“集庆”,可是史书记载紊乱,称集庆、金陵、建康不一。)

这边还在商议要攻集庆,那边元兵已经攻来。青军(元朝政府花钱招募的佣兵,制服青色,官方称之为“义军”)元帅陈埜先跟大将康茂才水路分道兵临太平城下,朱元璋自己督战守城,事先命徐达到城外预设埋伏,内外夹击之下,陈埜先兵败被俘。朱元璋释放他,要他写信招降青军,隔天青军通通改为红色旗帜及头巾,然后朱元璋跟陈埜先讲好合攻集庆城,让他率领军队回去。其实,陈埜先并不是诚心归附,而朱元璋也明白。

宋军如期攻打集庆,陈埜先跟元兵统帅福寿联合,在秦淮河畔夹击宋军,宋军大败,郭天叙跟张天祐都战死——朱元璋借刀杀人成功。而陈埜先则在追击宋军时,被恨他的反元乡民偷袭刺死,朱元璋率军回到太平,将士家属则被送回和州。

隔年春天,朱元璋水陆并进再攻集庆,陈埜先的儿子陈兆先率领陈埜先旧部屯驻城外,才一接战就败阵投降,朱元璋释放陈兆先,并且选择陈兆先的部下五百人纳入麾下。那五百人都惶惧不安,朱元璋下令,当天夜里由他们负责自己的宿卫,环绕主帅帐篷四周的帐篷里,都是陈兆先的部下,原本的近卫都睡到外围帐篷。主帅帐篷里只有冯国用一人相伴,朱元璋本人卸下战甲,安寝直到天明,于是所有人都不再惶惧了。

集庆城顺利攻破,元兵统帅福寿战死,陈埜先手下大将康茂才率众来归。朱元璋将集庆改名应天府,取“上应天命”的意思,并召集地方父老讲话,说:“元朝失政,生民涂炭,我来是为民除害。你们各守原本职业,不必担心。贤能君子愿意相随立功者,我会礼遇重用;原本不好的法令,一律废除。”




展开
目录

序:什么是天命? 

卷一,流氓得天命:汉高祖刘邦 

1.男儿立志——大丈夫当如是也 

2.超越项羽——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3.大胆用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4.脸皮够厚——必欲烹尔翁,分我一杯羹 

5.诛杀功臣——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6.万世一系——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卷二,耕读世家子弟得天命:东汉光武帝刘秀 

1.起义前后——娶妻当得阴丽华 

2.能伸能屈——从昆阳到洛阳 

3.大度能容——推赤心入人腹中 

4.驱狼赶虎——借赤眉灭玄汉 

5.一统天下——既得陇,复望蜀 

6.光武中兴——因袭西汉,以柔道治天下

卷三,宦官后人终不得天命:三国魏武帝曹操 

1.千古定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2.睥睨群雄——挟天子以令诸侯 

3.赤壁之战——一着错天下三分 

4.自明本志——终于未能称帝 

5.立储正确——成功套用周文王模式 

卷四,豪族子弟得天命:唐太宗李世民 

1.关陇集团——没有隋炀帝就没有唐太宗 

2.隋失其鹿——李渊举兵入关中 

3.用兵如神——削平河北群雄 

4.骨肉喋血——玄武门兵变 

5.天可汗——中华夷狄,爱之如一 

6.贞观之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卷五,赤贫阶级得天命:明太祖朱元璋 

1.红巾军起义——小和尚成了副元帅 

2.龙盘虎踞——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3.鄱阳大战——灭陈友谅抚平东南 

4.大局在握——遥控各路远征军 

5.诛杀大臣——削除帝国权杖上的蒺藜刺 

6.绝对皇权——大明王朝的性格就此确定 

跋:得人才者得天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