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艰苦创业 自强不息
渔村少年陈嘉庚远离故土,开启“下南洋”奋斗生涯。他先在父亲经营的米店学习摸索经商之道,积累实践经验。父亲实业破产后,他毅然承担起债务,替父还债,在华侨社会赢得了诚信的美誉。他负债起家,独立创业,从擅长的黄梨业人手经营,拓展米业,发展航运业,主攻橡胶业,缔造起遍布世界的企业王国,并率先实现橡胶的种植、生产、销售一条龙,被誉为“橡胶大王”,成为拥有千万资产的南洋巨商,蜚声海内外。第一节助父经商崭露头角
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10月21日,陈嘉庚出生于福建泉州同安县仁德里集美社(今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颍川世泽堂的华侨世家。父亲陈缨杞(又名杞柏)于19世纪70年代南渡新加坡经商。母亲孙秀妹,同安县仁德里十一都孙厝社人氏,出身书香门第,善良贤惠,勤俭持家,是陈嘉庚少儿时期的启蒙老师。陈嘉庚9岁入集美社“南轩私塾”读书,早年的私塾教育让陈嘉庚打下了颇为扎实的国学功底,接受了儒家学说积极人世的思想,同时也让他对旧式教育的缺陷有了深刻的认识。1890年,17岁的陈嘉庚奉父亲之命远赴南洋,前往新加坡佐理商务。
陈嘉庚的父亲陈缨杞南渡新加坡时以经营米业起家,经过20多年的奋斗,在当地已颇具声望。陈嘉庚在父亲经营的顺安米店协助族叔管理店务,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初步显露经商才能。至1900年,陈父的生意达到了顶峰,名下资产已达40万元。 1903年,当陈嘉庚返乡葬母并守孝三年后回到新加坡,因家庭变故,父亲的企业已连年亏损,债台高筑。陈嘉庚毅然承诺代父还债,这使他在社会上赢得了诚信的美誉,也因此承接了父亲的商业网络和人脉关系。1904年,已是而立之年的陈嘉庚独立创业,开启了崭新的人生道路。
第二节 负债起家搏击商海
创业之初,陈嘉庚决定从比较熟悉的米业和黄梨业人手。1904年,陈嘉庚以叻币7000元资本起家,在新加坡郊外创办“新利川”菠萝罐头厂,审时度势,亲力亲为。为抓住当时市场对黄梨罐头的需求,他又果断购买了500英亩空地,取名“福山园”,种植黄梨,成为当时新加坡最大的黄梨种植园,产量可供生产黄梨罐头2万余箱。此举不仅稳定了黄梨罐头厂的原料来源,也降低了原料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陈嘉庚独立经营的第一年,获实利约叻币6万元。
1906年,因黄梨罐头市价下跌,陈嘉庚转向经营熟米。他了解到熟米利润可观,且对南洋一带常见的脚气病有很好的疗效,销路很广,便出资与“恒美”米店经理合作,租房专营熟米。不久熟米价格上涨,业务需求大增,仅仅16个月,共得实利16万余元叻币,这成了陈嘉庚另一个重要经济来源。
陈嘉庚依靠经营黄梨和熟米获得实利后,便着手清偿父亲欠下的债款。当时全部家当只有十几万元叻币的陈嘉庚一下子拿出9万元叻币替父还债,这是他诚信品格的生动写照。
从1904年至1911年,陈嘉庚不仅诚实守信替父还债,而且兢兢业业多元经营,在商海搏击中逐渐成为新加坡一位有实力的华侨企业家。
第三节 开拓创新橡胶大王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航运紧张,运输困难。1915年,陈嘉庚抓住时机发展航运,他先租两艘船运输米谷,解决自己的航运问题;后来又增租两艘船,承接英国政府的运输,仅一年竞获利20余万元叻币。于是他直接购置“东丰”轮和“谦泰”轮,经营海上运输,既解决了自己企业的运输问题,也承运了其他商家的货物,获利丰厚,仅1917年净利达90余万元叻币。他注意到在战争年代黄梨罐头已成为奢侈品,销路不广,自家囤积的产品无法售出,而制造罐头所用的白铁皮需求激增,价格猛涨,他迅速抓住商机,减少黄梨罐头的生产,抛售白铁皮,获利近百万元。
陈嘉庚慧眼独具,判定20世纪是树胶的时代。1906年他购买了18万颗橡胶种子,在福山园黄梨树间套种橡胶,开启橡胶业的经营。7年间他反复购地垦殖,卖出买人,以小易大,扩大橡胶园规模,至顶峰时期,他拥有橡胶园1.5万英亩,与李德立、陈齐贤、林文庆并称为“星马殖产橡胶拓荒人”。
橡胶业是陈嘉庚所有经营行业中规模最大、获利最多的行业。随着汽车工业在全球的兴起和橡胶需求的日益增加,1916年起,陈嘉庚果断地将黄梨种植改为橡胶种植,将黄梨罐头厂和米厂改为橡胶制品厂,经营种植橡胶,进行生胶加工和熟胶成品的制造,实现了橡胶经营从单一的农业垦殖到兼有制造业的飞跃,并建立产品推销网络,集产供销于一体,这在东南亚是首创,并引发了其他企业的效仿,从而推动了东南亚橡胶业的发展。他还开创英国统治新加坡百年来华侨不通过洋行而直接与欧美商家交易的先例,开辟国际市场,产品远销世界各地。陈嘉庚是东南亚橡胶业的集大成者,被称为“橡胶大王”。
1919年,陈嘉庚对各企业进行整合,改组成陈嘉庚公司,将自己在海外生产的产品称为“国货”,并注册“钟牌”商标,“钟”里藏“中”,寓意爱国警钟长鸣,唤醒民众勿忘祖国。1925年,陈嘉庚公司顶峰时,拥有橡胶园1.5万英亩,厂房30余所,职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