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诗酒谪仙
——那个熟悉又陌生的诗坛明星
一、寂寞的诗仙
李白和他的诗,那独有的诗化灵魂和浪漫情思,跨越千年的时空隧道,让我们得以领略诗国与诗仙历久弥新的绝代风华。
用“历久弥新”来形容李白,的确是丝毫都不过分,尤其和他的好朋友、诗坛的另一座高峰相比,这一特点就更加凸显。与人们脑海中“刻板”的诗圣不同,诗仙的足迹仿佛踩准了中国流行文化前进中的每一个步伐:他的故事和传世名篇,被谱上流行的曲调,成为邓丽君、王菲、李荣浩演绎的经典歌曲;他放荡不羁、洒脱豪迈的性格,也铸就了《妖猫传》《杨贵妃秘史》等热映电影、电视剧中的鲜活角色;甚至他人格理想中“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这样一个小小的侧面,都足以支撑起国民游戏《王者荣耀》中备受青睐的刺客英雄,而斩获更多的欢呼与拥趸——“李白”就这样以他张扬的个性、多变的风格、青春的气息、洋溢的才情,在一代又一代年轻人中风靡,“引领着诗歌在当代流行的最炫风潮”,坐稳了诗坛影响力的头把交椅。
然而,比我们更接近伟大灵魂的,往往是另一个伟大的灵魂。杜甫说:“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这恐怕才是诗仙、诗圣都没能逃出的共同处境和历史宿命,只不过杜甫的寂寞,在“江月年年望相似”的清空中显而易见;而李白的寂寞,则被“月照花林皆似霰”的繁华景象所遮蔽,显得更加不易察觉和捉摸了。 作为中国诗歌界的头号“流量明星”,关于李白的话题本就很多;但同时,李白的生平资料却远远没有杜甫那么详细——这主要在于两个原因:一是李白的很多作品,尤其是乐府诗作,创作背景十分模糊,本身难以确考;二是李白对后世的诗学影响,远不及杜甫深重,故而历代对李白的研究也远不如杜甫深入、全面。这样一来,围绕李白的“话题之多”与“材料之少”,就酿成了一个巨大的矛盾,由此产生的讨论和争议也就不可避免。
讨论多本来是好事,毕竟“理越辩越明”;有争议也不是坏事,毕竟“人红”才会“是非多”。但面对这些讨论与争议,人们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态度与处理方式:一是牢牢抓住材料和作品中的草蛇灰线,抽丝剥茧,环环相扣,去还原李白及其诗歌的真实面貌,这叫学术研讨;二是在现有认识的基础上融入主观情感,合理想象,有限发挥,用李白的人格精神和艺术魅力去感染大众,这叫艺术创造;三是脱离或歪曲时代背景、作家生平与作品文本,颠倒黑白,无中生有,为博取眼球刻意标新立异,这叫胡说八道。毫无疑问,学术研讨要进行彻底,艺术创造应引导鼓励,胡说八道则必须摒弃。
然而可惜的是,在这三种态度和处理方式中,往往后者最能蛊惑人心、最有话题——从李白的出生到仕途的坎坷,再到生命的归宿和身后之事,近年来各种让人跌破眼镜的歪理邪说实在是层出不穷、甚嚣尘上,诸如“李白原来是外国人”“李白被逐出朝廷是因为喜欢杨贵妃”“李白的后人下场凄惨、断子绝孙”等等,无论是观点、态度还是用词,都极为轻慢,对我们的文化传统缺乏基本的敬畏,却有着很高的人气和点击量,甚至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实在令人伤心、忧心。这样的热度和关注,我想还是少些为好。
在李白的推崇和追捧者之中,很多人可能也缺乏一种同情的理解,甚至没有真正读懂李白。正如我在前面给那个“引领着诗歌在当代流行的最炫风潮”的“李白”加上引号一样,他更多的是一个我们当代人依据自己的想象和需求,从原有历史和诗歌形象中提炼甚至重新塑造出的“李白”,他的“个性张扬、风格多变、青春洋溢”,和杜甫的“忠君爱国、苦大仇深、沉郁顿挫”一样,是一种选择出来的刻板印象,所不同的只是因为迎合了一种兴趣或风潮而相对热闹,但在热闹的表面背后呢?其实更多的还是“满堂座上客,独无知心人”的寂寞。
P1-3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