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专家撰写,解读三代帝王的成长之路,剖析不同帝王的性格特征与执政风格,展示康雍乾盛世的全景历史。
☆《康熙传》——卓越领导者的修炼手册
超级卷王的成长之路,职场大咖的修炼指南
8岁登基,14岁亲政,16岁除鳌拜,少年天子的早熟史
撤三藩、收台湾、拒沙俄、远征噶尔丹,谋定而后动的狂飙史
弥合满汉,经世利民,振刷文治,励精图治的创业史
两次废立太子,多子未必多福,一地鸡毛的心路史
☆靠谱的历史传记,精到的材料分析,通俗直白的语言,适合历史爱好读者阅读。
《康熙传》
对于各级官员,康熙皇帝不只使用,而且也处处表示关心,以增进君臣之间的感情交流。他认为君臣只有经常在一起商讨国事,才能上通下达,共同筹划,才能避免前明君臣阻隔、依赖宦官而至亡国的悲剧再度上演。他问大学士马齐:前代君王不接见诸臣,所以诸臣也见不到君王,君臣之间怎样通气呢?马齐回答说:明代皇帝向来无接见诸臣之例,即使接见,也不许说话。康熙皇帝慨叹道:“为人君者若不面见诸臣,则政何以理焉?”他除了与诸部臣、大学士讨论重要政务外,“即小事,必向大学士、学士、九卿问之”,有时也通过问询他们的家境来联络感情,体恤下情。出于对康熙皇帝的感戴之情,不少臣下对工作尽职尽责,“凡有上谕,一字未妥,必行改正,不肯草草放过”,甚至敢于与他争论,不让地步。他对大臣的这种“执拗”总是十分赞许,对大臣们说:你们都是议政大臣,应该各抒己见,直言无讳,即使有小差错,我难道还会因为议政而加罪于你们吗?一次,他发现自己批阅奏章出现两处误差,就对大学士们说:你们拆封,见到错误就应指出来。你们若能指出我的错误,我只有高兴,还会责备你们吗?像汉朝那样,一见灾异,即杀大臣,真是荒谬!辅佐君王的人,如有过失,应该君臣共同承担,哪里可以只推卸给大臣们呢?
对臣工们的身体和家庭生活,他也极表关心。有时出巡在外,见到扈从学士、部臣因病不能处理奏章,他便让御医为其治疗、护理。夏天炎热,他几次临时改变启奏时间,或改为间日一次,免老病者前来面奏等。康熙五十三年(1714)六月,康熙皇帝出巡塞北,感到天气炎热,便诏谕扈从文武大臣、官员:早朝时,吃完祭肉就散朝回去,老年大臣暂免朝奏,有事随时召见。巡守人员可脱帽,穿短衣衫,“热甚,解衣露体,亦无妨也。朕出时亦不必遽着衣帽。弓匠、箭匠等除该班外,无事免到”。“报上递来事件,并无紧要处,每限傍晚时到。今值酷暑,驿递人马交困,应着少缓,限于次日日出前到,俟暑退后,仍照常行。” 这样,终其在位期间,君臣关系一直颇为融洽密切。对工作,各级官员普遍任劳任怨;对康熙皇帝,他们也倍加爱戴,并十分关心他的健康。康熙皇帝生病期间,宣布暂停御门听政,而各部院官员“俱赴左门请安”,这使康熙皇帝十分感动。他曾十分动情地对大臣们说:“君臣谊均一体,分势虽悬,而情意不隔。安危欣戚,无不可相告语者。堂陛之义,固宜如是也。”御门听政中,他对大臣们的“感情投入”的确得到了回报,大大增加了广大臣工对他的向心力,他的统治也因此进一步巩固下来。
《康熙传》
第一章 童年
一、普通皇子
二、顺治去世
三、康熙继位
第二章 除奸
一、辅臣专权
二、换地之争
三、擒拿鳌拜
四、御门听政
第三章 发愤
一、经筵日讲
二、钻研科学
第四章 搏斗
一、三藩由来
二、决意撤藩
三、南国烽烟
四、变生肘腋
五、闽广从逆
六 、陕甘变乱
七、艰难相持
八、横扫叛逆
九、吴逆病死
十、直捣巢穴
十一、彻底撤藩
第五章 武功
一、统一台湾
二、抗拒沙俄
三、亲征朔漠
四、怀柔蒙古
第六章 经世
一、笼络遗民
二、消泯满汉
三、群力决策
四、打击党争
五、推行密折
六、改革旗务
七、四出巡幸
八、兴廉惩贪
第七章 利民
一、重农恤商
二、蠲免赈济
三、治理黄河
四、开矿禁矿
五、开海禁海
第八章 文治
一 、设馆修史
二、尊奉程朱
三、振兴教育
四、编修群籍
第九章 晚景(上)
一、普免钱粮
二、偶兴文狱
三、遣使绝域
四、出兵安藏
五、镇压起义
六、千叟盛宴
第十章 晚景(下)
一、摹古立储
二、诸子争储
三、艰难探索
四、雍正继位
第十一章 家庭
一、祖母
二、母亲
三、兄弟
四、姊妹
五、后妃
六、皇子
七、皇女
第十二章 师友
一、发蒙塾师
二、日讲诸臣
三、外籍教师
第十三章 著作
一、诗情画意
二、文章尔雅
第十四章 作风
一、勤政务实
二、崇尚节俭
三、仁慈宽厚
第十五章 地位
附录
一、康熙皇帝年表
二、康熙皇帝诸母表
三、康熙皇帝兄弟表
四、康熙皇帝姊妹表
五、康熙皇帝后妃表
六、康熙皇帝皇子表
七、康熙皇帝皇女表
八、主要参考文献
再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