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大意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时经常跟鲍叔牙交游,鲍叔知道他很有才德。管仲贫乏困穷,经商时常常多占鲍叔的财物,鲍叔却一直友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事议论他。不久鲍叔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即位为桓公,公子纠被杀,管仲被囚禁。鲍叔就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后,在齐国执掌政事,齐桓公因而成为霸主,多次盟会诸侯,匡正天下所有事务,靠的是管仲的智谋。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大意管仲说:“我当初贫困的时候,曾经和鲍叔牙一道经商,分财利时我多分给自己,鲍叔牙不认为我贪财,知道我很贫穷。我曾经替鲍叔牙谋事反而使他更穷困,鲍叔牙不认为我愚笨,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君主罢斥,鲍叔牙不认为我不贤,知道我没有遇上好时运。我曾多次作战多次逃跑,鲍叔牙不认为我胆怯,知道我家有老母。公子纠失败,召忽自杀,我被囚禁受辱,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拘泥于小节,而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为耻辱。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先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大意鲍叔牙推荐管仲以后,自己位居其下。子孙世代都在齐国做官,领有封地达十多代,常常成为有名的大夫。天下人不推重管仲的贤能,而称颂鲍叔牙能够识拔人才。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大意管仲在齐国掌管政事担任国相以后,凭借处在东海边上的小小齐国,流通货物,积累资财,使得国家富足、兵力强大,制定的政策与百姓同好恶。所以他说:“仓库充实百姓就懂得礼节,衣食充足百姓就懂得荣辱,在上位的人遵守法度,父母、兄弟、妻子才能亲密团结。礼义廉耻如果不能发扬,国家就会灭亡。颁布的命令就像流水的源头,使它能顺应百姓的心愿。”所以他政令简易而又容易推行。百姓所需要的,就顺着意愿给予他们;百姓所反对的,就顺着意愿而废弃。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大意管仲在处理政事时,善于化祸为福,化失败为成功。重视财政经济,谨慎权衡事情的利弊。齐桓公本来因为少姬改嫁而发怒,南下袭击蔡国,管仲趁机讨伐楚国,谴责它不把包茅进贡给周朝。齐桓公本来北上征伐山戎,而管仲就顺便让燕国重修召公的政教。在柯地会盟时,齐桓公想背弃与曹沫的盟约,管仲顺应形势让齐桓公信守盟约,诸侯因此归附齐国。所以说:“知道给予就是为了获取,这是为政的法宝。”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diàn),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大意管仲的财富和齐国公室人员的相等,有很多房产家室和诸侯宴会的设备,齐国人却不认为他奢侈。管仲死后,齐国遵循他的政策法度,常常比其他诸侯国强盛。一百多年后,齐国又出了晏子。 P1-3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