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鲁迅评传(曹聚仁文史集萃)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0536424
  • 作      者:
    作者:曹聚仁|责编:牛梦岳
  • 出 版 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3-01
收藏
编辑推荐
《鲁迅评传》写作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香港。在国内外数十种关于鲁迅的传记、评论中,曹聚仁的《评传》是最具个性的。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空里,作者说,他写鲁迅既不仰望,也不俯视,他把鲁迅视作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的人。作者通过对鲁迅心路历程、文艺观、思想政治观的述评,剖析他的作品,使我们看到了一个鲜活的鲁迅。
展开
作者简介
曹聚仁(1900.6-1972.7),字挺岫,浙江兰溪人。1916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五四运动中任学生自治会主席,主编《浙江新潮》。1922年到上海,任教于爱国女中、暨南大学、复旦大学等校。曾主编《涛声》《芒种》等杂志,为《社会日报》和《申报》副刊《自由谈》撰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战地记者,曾报道凇沪战役、台儿庄之捷。1950年任新加坡《南洋商报》驻港特派记者。1959年后同人合办《循环日报》《循环午报》《循环晚报》。
著有杂文随笔集《笔端》《文思》《文笔散策》《乱世哲学》等,散文集《我与我的世界》《今日北京》《文坛五十年》等以及大量报告文学作品,辑有《现代中国戏曲影艺集成》等编著共近七十种,约四千余万字。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我国已故著名记者、作家曹聚仁先生的一部学术力作。其中不乏许多珍贵的资料和鲜为人知的轶事。并向人们诠释了三个不同的鲁迅,还对当下流行的“假如鲁迅活到现在”的话题,作了精辟的评述。曹聚仁《鲁迅评传》,可以说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坛鲁研界**分量的学术著作之一。
展开
精彩书评
《鲁迅评传》现在重读
一过,觉得很有兴味,与一
般的单调者不同。其中特见
尤为不少,以谈文艺观及政
治观为尤佳。云其意见根本
是“虚无主义”的,正是十分
正确。因为尊著不当他是“
神”看待,所以能够如此。
——周作人
曹聚仁的《鲁迅评传》
确实与众不同。全书二十多
万字,共二十九章,除去“
引言”,第二章“绍兴——鲁
迅的家乡”至第十七章“死”
,按鲁迅生平活动轨迹为主
线,展示鲁迅的创作业绩和
心路历程,第十八章“印象
记”至第二十九章“闲话”,
从社会观、政治观、文艺观
、人生观诸多方面介绍分析
鲁迅的思想、性格、家庭、
师友、社会关系乃至日常生
活,在每章中作者又将时代
背景、文坛概貌、传主自述
、相关回忆和研究资料以及
作者的切身观察感受融为一
体,从而使全书脉络清晰、
重点突出,使鲁迅的形象立
体化、多侧面,使鲁迅的音
容笑貌亲近平实、跃然纸上
。而贯穿全书的一根红线就
是不神化鲁迅,不有意无意
地曲解鲁迅,不讳言鲁迅的
深刻矛盾。
——陈子善
展开
精彩书摘
二 绍兴——鲁迅的家乡
1939年秋天,我们在绍兴城中逗留了一个多月;虽说是战时,那儿的朋友,贺扬灵、胡云翼、孙福熙,还有印西法师,大家对于文艺的兴致都很好。我们就拿鲁迅的小说和随笔小品作蓝本,到城内城外追寻鲁迅幼年时代的生活。鲁迅的老家,在绍兴城中东昌坊口周氏新台门内;他的外婆家,在城外安桥头,那是他幼年时寄食的去处。我们有时走路,有时坐乌篷船,史迹散布的所在,差不多都到过了。
鲁迅的小说,一看就知道是拿绍兴作背景的,《呐喊》和《彷徨》,其中十之六七为他本乡的故事,其他无非鲁镇、未庄、咸亨酒店、茂源酒店;其人物则无非红鼻子老拱、蓝皮阿五、单四嫂子、王九妈、七斤、七斤嫂、八一嫂、闰土、豆腐西施、阿Q、赵太爷、祥林嫂;其事则无非单四嫂子死了儿子而悲伤,华老栓买人血馒头替儿子治痨病,孔乙己偷书而被打断腿,地方色彩非常浓厚的。不过,我们应该接受周启明的说法:鲁迅对于他的故乡一向没有表示过深的怀念,这不但在小说上,就是《朝花夕拾》上也是如此。大抵对于乡下的人土最有反感,除了一般封建的士大夫以外,特殊的是师爷和钱店伙计(乡下叫作“钱店信”),这两类气味都有点恶劣。但是对于地方气候和风物,也不无留恋之意。如《在酒楼上》,他坐酒楼上望见下边的废园,“这园大概是不属于酒家的,我先前也曾眺望过许多回,有时也在雪天里,但现在从惯于北方的眼睛看来,却很值得惊异了: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照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甘心于远行。我这时又忽地想到这里积雪的滋润,著物不去、晶莹有光,不比朔雪的粉一般的干,大风一吹,便飞得满空如烟雾”。下文吕纬甫说到回乡来迁葬,也说:“这在那边哪里能如此呢?积雪里会有花,雪地下会不冻。”他在这里便在称颂南方的风土,那棵山茶花更显明的是故家书房里的故物,这在每年春天总要开得满树通红,配着旁边的罗汉松和桂花树,更显得院子里满是花和叶,毫无寒冻的气味了。关于乡土的物品,在《朝花夕拾》的“小引”上也有一节云: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①(其实,“酒味很纯正,油豆腐也煮得十分好;可惜辣酱太淡薄,本来S城人是不懂吃辣的”,也就是一种蛊惑。)
绍兴是水乡(李慈铭所谓:“橹摇鱼跃际,都是故乡音。”),坐着乌篷船,卧听打桨摇橹声,自有深致。鲁迅以中年人的寥落情怀,对于秋冬间的原野,另有所感受。他那篇以《故乡》为题的,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我们的船向前走,两岸的青山在黄昏中,都装成了深黛颜色,连着退向船后梢去。……我躺着,听舱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①这都勾画得很真切、很有神的。
(周启明说:《故乡》是一篇小说,读者自应去当作小说看,不管它里边有多少事实。我们别一方面从里边举出事实来,一则可以看著者怎样用材料,一则也略作说明是一种注释的性质。还有一层,读者虽然不把小说当作事实,但可能有人会得去从其中想寻传记的资料,这里也就给予他们一点帮助,免得乱寻瞎找,以致虚实混淆在一起。这不但是小说,便是文艺性的自叙记录也常是如此。这话正可以说是写给《鲁迅传》的王士菁听的,因为那本传记实在穿凿得太离谱了。)
P9-11
展开
目录
一 引言
二 绍兴——鲁迅的家乡
三 他的童年
四 少年时代的文艺修养
五 在日本
六 辛亥革命前后
七 民初的潜修生涯
八 托尼学说
九 《新青年》时代
十 在北京
十一 《阿Q正传》
十二 《北晨》副刊与《语丝》
十三 南行——在厦门
十四 广州九月
十五 上海十年间
十六 晚年
十七 《死》
十八 印象记
十九 性格
二十 日常生活
二十一 社会观
二十二 青年与青年问题
二十三 政治观
二十四 “鲁迅风”——他的创作艺术
二十五 文艺观
二十六 人生观
二十七 他的家族
二十八 他的师友
二十九 闲话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