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皇帝全传(上中下)
0.00     定价 ¥ 17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38770117
  • 作      者:
    作者:蔡静|责编:杜佳钰
  • 出 版 社 :
    时代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1-01
收藏
编辑推荐

  一书读懂秦朝以来中国两千年帝王史,上迄始皇,下至溥仪,详实展示60个王朝兴衰、341位皇帝的传奇故事。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揭示历代专制王朝兴衰成败的奥秘,讲透传承与变革中的中华文明史,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每位皇帝独立成传,力求将其或璀璨或悲惨的一生全面而真实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同时,我们还为每个朝代整理了君主世系图,每位皇帝也都建立人物小传,包括生卒年、年号、在位时间、庙号、谥号等,全面展示王朝更迭的历史变迁。

  考世系,知始终,载治乱,知兴衰。再现君王宿命人生,在字里行间感悟历代帝王的荣辱与智慧。是非成败皆成过往,在中国历史演变的逻辑中读懂人生抉择


展开
作者简介

  蔡静

  河南省报告文学会员,新乡作协秘书长,北京掌阅文学签约编剧。浸淫历史、国学、名著改编、诗词赏析等十余年。从2009年开始写作,先后发表纪实文学数十篇;出版有《三国演义》等名著编译评注书籍。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的主角们或叱咤风云,或毫无作为,但皇帝作为古代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他们是血雨腥风的源头,他们的决策、性格决定着整个王朝的命运。 本书为每位皇帝独立成传,既带有浓厚的传记色彩,也不乏生动的细节和鲜为人知的趣闻。全书按朝代先后顺序,对中国历史上的六十个王朝、三百四十一位皇帝进行了系统讲解,每位皇帝建立人物小传,包括生卒年、在位时间、年号、庙号、谥号等,力求将每位皇帝全面而真实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同时,我们还为每个朝代整理了君主世系图,全面展示王朝更迭的历史变迁。
展开
精彩书摘

  人物小传

  本    名 嬴政

  别    称 秦王政、始皇帝、赵政

  朝    代 秦

  生卒年月 前259年-前210年

  在位时间 前247年-前210年(在位37年,称帝11年)

  庙    号 无

  年    号 无

  谥    号 无

  陵    墓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下河村)


  秦始皇嬴政,秦王朝的开国帝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他在位期间完成了华夏的大一统,他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等政策,影响中国数千年,被誉为"千古一帝"。


  生于赵国,身世坎坷

  嬴政出生于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前259 年),父亲秦庄襄王子楚,母亲赵姬。嬴政虽然出身秦国王室一系,不过他在童年没有获得过太多的宠爱,这与他的父亲子楚当时的身份地位有关。

  嬴政的父亲子楚,又被称作异人。异人的身份非同小可,他的祖父是秦昭襄王,父亲是秦国的太子--安国君。不过比较尴尬的是,安国君一共生育了二十多个儿子,子楚只是其中之一,因此子楚从出生起,就没有受到过太多的关注。

  在兵戈四起的战国年代,人质制度盛行。人质制度即一国国君将王室贵族子弟送往另一国充当人质,以取得对方的信任。很不幸,异人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质,在秦、赵关系紧张的时候,他作为人质来到了赵国。嬴政出生在赵国邯郸,也就不足为奇了。

  异人在秦国并没有受到重视,否则他不会被派往赵国去承担这样一项无比危险秦始皇的工作。而在赵国,人质的身份也让异人备受冷落,衣食住行都无比寒酸。

  当异人处于人生的窘迫境地时,他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这就是卫国商人吕不韦。吕不韦不仅是一名成功的商人,同时也是一位政治嗅觉非常灵敏的人。不安分的他,在分析了天下大势之后,认为在当时主要的几个国家中,秦国最有实力一统华夏,而从投资的角度出发,此时落魄寒酸的人质异人,无疑是"奇货可居"。

  认定了目标之后,吕不韦开始了大手笔的行动。一方面他积极结交异人,送他五百金,提升他在赵国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他前往秦国,以三寸不烂之舌,劝说太子安国君的正妻华阳夫人选异人为自己的继子。其时华阳夫人一直未能生育出男丁,吕不韦"攻心为上"的劝说策略,打动了她,华阳夫人有了收异人为自己继子的打算,并成功劝说安国君同意。就这样,名不见经传的异人,在吕不韦的"倾力打造"下,竟然拥有了秦国王位继承人的身份。

  初见成效后,吕不韦又继续谋划。他将自己心爱的歌姬--一名叫作赵姬的女子--送给了异人,异人对此感激涕零。不久后,赵姬产下一子,因出生在赵国,时间是正月,所以取名为赵政,后改名为嬴政。

  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 年),秦国派兵攻打赵国,赵国不敌,于是就想杀了异人泄愤。危急时刻,在吕不韦的帮助下,异人得以顺利从赵国逃亡回到秦国。异人是逃出去了,可是赵姬母子还在邯郸城内,在秦、赵交恶的这段时间里,他们母子也饱受颠沛流离之苦,所幸的是保住了性命。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前251 年),秦昭襄王去世,安国君即位,是为秦孝文王。在华阳夫人的劝说下,此时已改名为子楚的异人,获得了秦国太子的身份。直到此时,在邯郸城内躲藏的赵姬母子,才得以安然返回秦国。

  安国君即位之后,守孝一年,一年期满,刚以秦王身份面世的他,却在三天后暴亡。子楚因此即位,是为秦庄襄王。曾经大力帮助过他的商人吕不韦,也被任命为丞相,封文信侯。吕不韦当年的"投资",此时终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铲除异己,吞并六国

  秦庄襄王在位也不过短短的三年时间就去世了,年仅十三岁的嬴政被推上王位,他尊吕不韦为仲父,国家大政全由吕不韦和赵太后掌控。

  秦庄襄王一死,吕不韦和赵太后旧情复燃,暗地里如胶似漆,恩爱缠绵。不过吕不韦很有警觉性,他感觉日后一旦嬴政长大成人,他们的这种关系势必会成为诛杀他的一把"利剑",因此应当及早抽身。

  为此他四处寻觅,终于为赵太后物色了一位让她非常满意的男子。此人名叫嫪毐,以宦官的名义被送进内宫,供赵太后取乐。有了嫪毐的陪伴,赵太后也渐渐地将吕不韦的感情放在了一边。

  嫪毐凭借着赵太后在背后撑腰,开始狂妄起来。赵太后为了隐藏怀孕的事请嬴政让他们搬到雍县的寝宫住宿,以远离嬴政和他的耳目;而嫪毐在赵太后的默许下,他以嬴政的"假父"自居,暗中还结党营私,身边围拢了一大批死党亲信;尤其在他和赵太后有了私生子之后,竟然动起了废黜嬴政的念头。

  如此一来,在嬴政正式亲政前后,他的身边已经出现了两个势力庞大的集团,一个是以吕不韦为首,另一个是以嫪毐和赵太后为首。这两大政治集团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嬴政治国理念的施展,他不得不对这两大势力下手了。

  秦王政九年(前238 年),嫪毐认为此时是发动政变的大好时机,就率三千死士起事。他的行为无疑是螳臂当车,很快被早已布局的嬴政一网打尽。这场政变的结果是嫪毐被处死,赵太后被幽禁,他们两人的私生子也被摔死。

  接下来便是吕不韦了。秦王政十年(前237 年),吕不韦被解除了相权,流放巴蜀,一年后服毒自杀,此时嬴政刚满二十四岁。他果断利索地清除了秦国两大隐患,开始了统一华夏的军事征程。

  嬴政能够统一华夏,除了本人极具雄才大略外,他的身边还聚集了一大批文臣武将,如李斯、尉缭、王翦、蒙恬等。在统一战争中,他采取的是"先易后难"的策略,国力较为弱小的韩国、燕国、魏国和赵国等,先被秦国所灭。等到楚国和齐国察觉到"唇亡齿寒"时,却错失了最佳的自保机会。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楚国灭;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 年),齐国亡。至此从秦王政十七年(前230 年)统一战争开始,到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 年)平定百越为止,共花费十二年统一六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横空出世。

  嬴政灭六国后,君临天下,他以王号不足以彰显其伟大的历史功绩为由,上尊号为"皇帝",自称"始皇帝",定都咸阳。


  全面改革,埋下帝国覆亡隐患

  秦朝虽然从形式上完成了全国的统一,不过留给秦始皇的还有无数棘手的问题。货币的不统一、文字的多样化,甚至车辆行驶道路的标准不一和社会制度上的种种差异,都迫使秦始皇对秦帝国开始着手全面的社会改革,以实现秦王朝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局面。

  在行政方面,秦始皇废除分封制,改为郡县制,天下设三十六郡;在郡县之上,是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和九卿制,极大地强化了皇权,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文化、律令方面,秦始皇也颇有大手笔。他推行"车同轨,书同文"政策。随着思想文化上的统一,"大一统"观念也深入人心。他还下令统一全国的律令条文,实施统一的货币、度量衡制度。

  在对外军事上,除收复百越外,秦帝国还和匈奴多有交战记录,大将蒙恬多次奉命领兵出击匈奴。万里长城的修建,更是对后世封建王朝的防守思维有着至深的影响。

  秦始皇在秦国原有律法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国统一的法律,然后不同于秦始皇法家的学说不绝于耳,严重阻碍了秦始皇对六国民众思想的统一。锐意进取的另一面是专制。始皇帝三十四年( 前213 年),为统一思想,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

  次年,方士卢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失败后,携带求仙用的巨资出逃。秦始皇闻讯后大怒,下令在京城搜查审讯,抓获数百人并全部活埋。此即为"坑儒"。

  当上了皇帝的嬴政,以"始皇帝"自居,他不仅希望秦帝国的江山代代传承下去,万世永固,也希望自己能够百年长生,获得永生不老的仙丹妙药。为此他多次派方士去海外仙山求取丹药。仅徐福一人,就先后三次奉命出使海外。最后一次,徐福担心自己的骗局被秦始皇识破,直接向秦始皇要了数千童男童女和一干兵丁杂役,驾驶多艘大船出海,从此杳无音信。有传言称,徐福来到了今天的日本,成为日本历史上著名的"神武天皇"。

  秦朝苛刻的律令和秦始皇好大喜功的性格,以及对百姓的任意征调与摧残,惹得天怒人怨。尤其是那些被灭国的六国贵族们,也伺机蠢蠢欲动,试图起兵推翻秦朝的暴政。在秦始皇晚年,天降陨石,上书"始皇死而地分"的字样。疑心重重的秦始皇,于始皇帝三十七年(前210 年),开始了他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巡游天下的旅程。当他走到沙丘(今河北广宗)一带时,病重不治而亡,秦帝国进入了秦二世更加暴政的时代。


展开
目录

上册

秦汉

秦朝

始皇帝 嬴政 3

秦二世 嬴胡亥 8

秦王 子婴 11


西汉

汉高祖 刘邦 14

汉惠帝 刘盈 20

汉文帝 刘恒 23

汉景帝 刘启 27

汉武帝 刘彻 30

汉昭帝 刘弗陵 36

汉宣帝 刘询 40

汉元帝 刘奭 45

汉成帝 刘骜 48

汉哀帝 刘欣 51

汉平帝 刘衎 53


新朝

新帝 王莽 55


玄汉

更始帝 刘玄 60


东汉

光武帝 刘秀 64

汉明帝 刘庄 69

汉章帝 刘炟 73

汉和帝 刘肇 77

汉殇帝 刘隆 80

汉安帝 刘祜 82

汉顺帝 刘保 85

汉冲帝 刘炳 88

汉质帝 刘缵 90

汉桓帝 刘志 92

汉灵帝 刘宏 96

弘农怀王 刘辩 99

汉献帝 刘协 102


魏晋

曹魏

魏文帝 曹丕 109

魏明帝 曹叡 113

齐王 曹芳 116

高贵乡公 曹髦 119

魏元帝 曹奂 121


蜀汉

昭烈帝 刘备 123

汉怀帝 刘禅 127


孙吴

吴大帝 孙权 130

会稽王 孙亮 134

吴景帝 孙休 137

归命侯 孙皓 140


西晋

晋武帝 司马炎 144

晋惠帝 司马衷 148

晋怀帝 司马炽 152

晋愍帝 司马邺 155


东晋

晋元帝 司马睿 157

晋明帝 司马绍 161

晋成帝 司马衍 164

晋康帝 司马岳 166

晋穆帝 司马聃 168

晋哀帝 司马丕 171

海西公 司马奕 173

简文帝 司马昱 175

孝武帝 司马曜 178

晋安帝 司马德宗 181

晋恭帝 司马德文 184


十六国

前赵

光文帝 刘渊 192

昭武帝 刘聪 195

汉隐帝 刘粲 199

昭文帝 刘曜 202


成汉

成武帝 李雄 205

成哀帝 李班 208

邛都幽公 李期 210

昭文帝 李寿 213

归义侯 李势 216


前凉

凉昭王 张寔 218

凉成王 张茂 220

凉文王 张骏 222

凉恒王 张重华 225

凉哀公 张耀灵 227

凉威王 张祚 229

凉冲王 张玄靓 231

西平悼公 张天锡 233


后赵

赵明帝 石勒 235

海阳王 石弘 240

赵武帝 石虎 242

彭成王 石遵 246

义阳王 石鉴 248

新兴王 石祗 250


前燕

文明帝 慕容皝 252

景昭帝 慕容儁 255

燕幽帝 慕容暐 258


前秦

景明帝 苻健 261

越厉王 苻生 264

宣昭帝 苻坚 267

哀平帝 苻丕 273

秦高帝 苻登 276

苻崇 279


后燕

成武帝 慕容垂 281

惠愍帝 慕容宝 285

昭武帝 慕容盛 287

昭文帝 慕容熙 290


后秦

武昭帝 姚苌 292

文桓帝 姚兴 296

姚泓 299


西秦

宣烈王 乞伏国仁 302

武元王 乞伏乾归 304

文昭王 乞伏炽磐 307

乞伏暮末 309


后凉

懿武帝 吕光 312

凉隐王 吕绍 315

凉灵帝 吕纂 317

吕隆 319


南凉

凉武王 秃发乌孤 321

凉康王 秃发利鹿孤 324

凉景王 秃发傉檀 326


北凉

段业 329

武宣王 沮渠蒙逊 331

凉哀王 沮渠牧犍 334


南燕

献武帝 慕容德 336

慕容超 339


西凉

武昭王 李暠 342

李歆 345

李恂 347


赫连夏

武烈帝 赫连勃勃 349

秦王 赫连昌 352

赫连定 354


北燕

文成帝 冯跋 356

昭成帝 冯弘 359


中册

南北朝

刘宋

宋武帝 刘裕 007

宋少帝 刘义符 012

宋文帝 刘义隆 014

刘劭 018

孝武帝 刘骏 020

前废帝 刘子业 023

宋明帝 刘彧 026

后废帝 刘昱 029

宋顺帝 刘准 032


南齐

齐高帝 萧道成 034

齐武帝 萧赜 037

郁林王 萧昭业 040

海陵王 萧昭文 043

齐明帝 萧鸾 045

东昏侯 萧宝卷 048

齐和帝 萧宝融 051


南梁

梁武帝 萧衍 053

简文帝 萧纲 058

豫章王 萧栋 060

武陵王 萧纪 062

梁元帝 萧绎 064

梁闵帝 萧渊明 066

梁敬帝 萧方智 068

萧庄 070


南陈

陈武帝 陈霸先 072

陈文帝 陈蒨 075

陈废帝 陈伯宗 077

陈宣帝 陈顼 079

陈后主 陈叔宝 082


北魏

道武帝 拓跋珪 085

明元帝 拓跋嗣 088

太武帝 拓跋焘 091

南安王 拓跋余 094

文成帝 拓跋濬 096

献文帝 拓跋弘 099

孝文帝 元宏 102

宣武帝 元恪 107

孝明帝 元诩 109

孝庄帝 元子攸 111

东海王 元晔 114

节闵帝 元恭 116

安定王 元朗 118

孝武帝 元脩 120


东魏

孝静帝 元善见 122


西魏

魏文帝 元宝炬 125

魏废帝 元钦 128

魏恭帝 拓跋廓 130


北齐

文宣帝 高洋 132

济南闵悼王 高殷 135

孝昭帝 高演 137

武成帝 高湛 139

齐后主 高纬 142

齐幼主 高恒 145


北周

孝闵帝 宇文觉 147

周明帝 宇文毓 149

周武帝 宇文邕 151

周宣帝 宇文赟 154

周静帝 宇文阐 156


隋唐

隋朝

隋文帝 杨坚 162

隋炀帝 杨广 167

隋恭帝 杨侑 171


唐朝

唐高祖 李渊 173

唐太宗 李世民 178

唐高宗 李治 183

唐中宗 李显 187

唐睿宗 李旦 191

则天大圣皇帝 武曌 195

唐玄宗 李隆基 200

唐肃宗 李亨 205

唐代宗 李豫 208

唐德宗 李适 212

唐顺宗 李诵 215

唐宪宗 李纯 218

唐穆宗 李恒 221

唐敬宗 李湛 223

唐文宗 李昂 226

唐武宗 李炎 229

唐宣宗 李忱 232

唐懿宗 李漼 236

唐僖宗 李儇 239

唐昭宗 李晔 242

唐哀帝 李柷 246


五代十国

后梁

梁太祖 朱晃 256

梁末帝 朱瑱 261


后唐

唐庄宗 李存勖 264

唐明宗 李亶 268

唐闵帝 李从厚 271

唐末帝 李从珂 274


后晋

晋高祖 石敬瑭 277

晋出帝 石重贵 281


后汉

汉高祖 刘暠 283

汉隐帝 刘承祐 286


后周

周太祖 郭威 288

周世宗 柴荣 291

周恭帝 柴宗训 294


南吴

吴武帝 杨行密 297

吴景帝 杨渥 300

吴宣帝 杨隆演 302

吴睿帝 杨溥 304


前蜀

蜀高祖 王建 306

顺正公 王衍 309


南楚

武穆王 马殷 312

衡阳王 马希声 314

文昭王 马希范 316

楚废王 马希广 318

恭孝王 马希萼 320

楚后主 马希崇 322


吴越

武肃王 钱镠 324

文穆王 钱元瓘 327

忠献王 钱弘佐 329

忠懿王 钱俶 331


闽太祖 王审知 333

闽废帝 王延翰 336

闽太宗 王鏻 338

闽康宗 王昶 340

闽景宗 王曦 342

福恭懿王 王延政 345


南汉

汉高祖 刘? 347

汉中宗 刘晟 349

汉后主 刘 351


南平

武信王 高季兴 353

文献王 高从诲 355

贞懿王 高保融 357

贞安王 高保勖 359

德仁王 高继冲 361


后蜀

蜀高祖 孟知祥 363

恭孝王 孟昶 366


南唐

唐烈祖 李昪 369

唐元宗 李景 371

唐后主 李煜 373


北汉

汉世祖 刘旻 376

汉睿宗 刘钧 378

英武帝 刘继元 380


下册

宋元

北宋

宋太祖 赵匡胤 003

宋太宗 赵炅 008

宋真宗 赵恒 012

宋仁宗 赵祯 016

宋英宗 赵曙 020

宋神宗 赵顼 023

宋哲宗 赵煦 027

宋徽宗 赵佶 030

宋钦宗 赵桓 034


南宋

宋高宗 赵构 037

宋孝宗 赵昚 041

宋光宗 赵惇 044

宋宁宗 赵扩 047

宋理宗 赵昀 050

宋度宗 赵禥 054

宋恭帝 赵? 057

宋端宗 赵昰 060

宋末帝 赵昺 062


辽朝

辽太祖 耶律阿保机 066

辽太宗 耶律德光 069

辽世宗 耶律阮 072

辽穆宗 耶律璟 075

辽景宗 耶律贤 077

辽圣宗 耶律隆绪 079

辽兴宗 耶律宗真 082

辽道宗 耶律洪基 084

天祚帝 耶律延禧 087


金朝

金太祖 完颜阿骨打 091

金太宗 完颜晟 095

金熙宗 完颜亶 098

海陵炀王 完颜亮 101

金世宗 完颜雍 104

金章宗 完颜璟 107

卫绍王 完颜永济 110

金宣宗 完颜珣 113

金哀宗 完颜守绪 116

金末帝 完颜承麟 119


西夏

夏景宗 李元昊 122

夏毅宗 李谅祚 126

夏惠宗 李秉常 129

夏崇宗 李乾顺 131

夏仁宗 李仁孝 134

夏桓宗 李纯祐 137

夏襄宗 李安全 139

夏神宗 李遵顼 141

夏献宗 李德旺 144

夏末帝 李睍 146


元朝

元太祖 铁木真 149

元太宗 窝阔台 155

元定宗 贵由 159

元宪宗 蒙哥 162

元世祖 忽必烈 165

元成宗 铁穆耳 169

元武宗 海山 172

元仁宗 爱育黎拔力八达 175

元英宗 硕德八剌 178

泰定帝 也孙铁木儿 181

天顺帝 阿速吉八 184

元明宗 和世? 186

元文宗 图帖睦尔 188

元宁宗 懿璘质班 190

元惠宗 妥懽帖睦尔 192


明清

明朝

明太祖 朱元璋 201

明惠帝 朱允炆 208

明成祖 朱棣 212

明仁宗 朱高炽 217

明宣宗 朱瞻基 221

明英宗 朱祁镇 225

明代宗 朱祁钰 231

明宪宗 朱见深 236

明孝宗 朱祐樘 240

明武宗 朱厚照 244

明世宗 朱厚熜 248

明穆宗 朱载坖 253

明神宗 朱翊钧 257

明光宗 朱常洛 262

明熹宗 朱由校 265

明思宗 朱由检 269


清朝

清太祖 努尔哈赤 276

清太宗 皇太极 282

清世祖 福临 288

清圣祖 玄烨 294

清世宗 胤禛 300

清高宗 弘历 306

清仁宗 颙琰 311

清宣宗 旻宁 316

清文宗 奕詝 321

清穆宗 载淳 325

清德宗 载湉 330

宣统帝 溥仪 33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