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是他那个时代一位具有决策型、引导型特质的、充满凝聚魅力的天然领袖。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能够指点江山、引领时代的人,才称得上当之无愧的“天然领袖”。
秦末逐鹿,楚汉相争中,刘邦就是这样一位领导群雄创造历史的领袖人物,具体而言就是决策型领导。
决策型领导,或者说是拍板型领导,是团体存在与发展的核心与灵魂,对团体的发展方向、路线、格局、高度及其前景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其地位与重要性,别人往往无法替代。汉帝国的创始人刘邦就是这种决策型领导者的典型代表。从他的身上,我们多少可以总结到决策型领导的一些特质及其事业成功背后的原因。
(一)目标远大
秦朝末年,有三位叱咤风云的人物:陈胜、项羽和刘邦。他们三个人出身背景和个人情况虽然相去甚远,但早年都胸怀大志,或者说是都有自己的伟大理想。
《史记》记载,陈胜原来给人做过佣工,有一次正在田间劳作,忽然心有所感,停下来与同伴相约:“苟富贵,勿相忘!”同伴觉得彼此都是靠出苦力的农夫,能吃饱饭就不错了,还能有什么富贵可言!陈胜则英气勃发地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同伴们还是不以为然。陈胜于是又感慨地仰天长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①出语的确不同凡响。刘邦只是沛县一个小小的亭长,社会地位不高,但基层岁月并没有能耗尽这位天生“大哥”在人生境界上不断超越的进取心。三人之中只有项羽是楚国贵族的后裔,血统比较高贵。刘邦和项羽在起事之前都曾见过秦始皇。刘邦当即表现出了羡慕的神情:“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则更是说得直截了当:“彼可取而代也!”气概之雄,真是前无古人。事实上,他们三人利用秦末乱象的机会确实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各自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抱负。不过,走得最远者则属刘邦。
据司马迁说,刘邦为布衣时,曾在咸阳服徭役,恰逢秦始皇出游,见秦始皇仪仗车队前呼后拥,冠盖相连,甚是威风排场,遂生羡慕之情,“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②语虽委婉,胸心直露。一个从小地方来到大都城出苦力的布衣者,手头没有任何权力攀升资源,竟然敢触景生情,生出如此逆天大愿,说出来还真要吓死一批人。“当如此”三个字,看似随便一说,其实此理想壮志恐怕早已经在这位贫贱亭长的心田中扎下了根。其位如此之卑,其志如此之高,这在刘邦的身上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不过,或许正是因为这极大反差,我们正好可以窥探出一点当时还是“小人物”的刘邦身上与生俱来的非凡与卓异。毕竟,大人物都是从小人物中走出来的。
美国前足联主席戴维克·杜根曾说过:
“你认为自己被打倒了,那么你就是被打倒了。你认为自己屹立不倒,那你就屹立不倒。你想胜利,又认为自己不能,那你就不会胜利。你认为你会失败,你就失败。因为,环顾这个世界的成功例子,我发现一切胜利,皆始于个人求胜的意志与信心。一切胜利皆唯于心。你认为自己比对手优越,你就是比他们优越。你认为自己比对手低劣,你就是比他们低劣。因此,你必须往好处想,你必须对自己有信心,才能获取胜利。生活中,强者不一定是胜利者;但是,胜利迟早属于有信心的人。”①
P1-3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