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相比于其他钱学森传记,以“信仰”为切入点,讲述钱学森在人生选择中成长的故事,展现了他对“科学家”和“共产党员”这两重身份的理解与构建历程。
本书引用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图文并茂,考据严谨。
在钱学森的一生中,有五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城市:上海、杭州、波士顿、洛杉矶和北京。这些地方串联起他人生成长的路线,留下了他实现初心与追求信仰的重要足迹。
上海是钱学森的出生地。钱学森在上海度过了大学时光,并在这里立下“航空救国”的志向。
钱学森的祖籍在杭州。杭州钱氏家族是古代吴越国国王钱镠的后裔,钱学森是钱镠的第三十三世孙。钱镠立有家训,其中有这样一句:“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这种志在天下的胸怀对钱氏后人影响颇深。出生后,钱学森随父母在杭州短暂居住过两年左右。在大学一年级暑假后,钱学森因患伤寒病体弱而申请休学一年,在杭州家中休养期间第一次接触到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潮,“人生观上升了”。
1935年钱学森赴美国波士顿的麻省理工学院学习,一年后取得航空工程硕士学位。10年后的1946年,当钱学森再次来到这所学校时,他已经成为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为美国火箭导弹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青年科学家,被称为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一颗明亮的星”。1947年,35岁的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学院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教授。
位于洛杉矶的加州理工学院是钱学森攻读航空理论博士学位的地方。在这里,他在导师冯·卡门的指导下,成长为一名在喷气推进、高速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火箭研制和航空工程等领域取得卓越成绩的世界级青年科学家。他是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创始人之一,他参与研制美国第一批军事导弹,也是二战后美国航空航天事业的第一份发展蓝图《迈向新高度》的重要编撰者之一。1949年,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学院获得喷气推进领域的高等终身教职——罗伯特·戈达德教授(Robert H. Goddard Professorship)职位,并成为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喷气推进中心主任。
钱学森在旅美期间的学习、工作经历使他获得了能够站在世界航空航天科技前沿与整个国家的高度,进行系统性、全局性规划思考的视野。这段经历为他日后回到祖国在技术上领导中国导弹航天事业的开创铺垫了知识和经验。
北京是钱学森树立报国初心和最终实现初心、追求信仰的地方。一方面,北京是钱学森少年时代学习成长的地方,钱学森尤其怀念在北师大附中读书的时光,他曾说六年师大附中的学习生活对他的知识和人生观起了很大作用。另一方面,钱学森自1955年归国后,长期在北京工作与生活,直至生命的最后。正是在这一时期,钱学森实现了报国初心。在党的领导下,他率领第一代中国航天科技人员闯关夺隘,为创建中国的导弹航天事业做出重要贡献。这一时期,钱学森成为中国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将科研旨趣与富国强民的初心理想融合发挥到淋漓尽致,尤其是晚年的他将关注点投向了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诸多领域,提出一系列富于创造性和前瞻性、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学术思想,对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导语
第一章 报国初心
一、“不能当亡国奴”
二、报考交大:“学习救国的本领”
三、“改行了,要学航空工程”
第二章 成就与困境中的家国牵系
一、从青年学者到著名科学家
二、身陷囹圄——困境之中
三、归国
第三章 归国筑梦
一、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二、万难中铸伟业
第四章 两个身份一个信仰
一、优秀的共产党员
二、不忘初心 坚定信仰
附录 钱学森的最后 22 年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