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一个大舞台,不断地上演着一幕又一幕的话剧,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
一切历史又都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历史的演进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但是,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离不开伟大而杰出的人物,中国上下五千年,诞生了无数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文学家,他们是民族、国家、阶级、集团的代表,往往是一面旗帜、一个标志、一种象征,他们在历史这个大舞台上,是永恒的主角和名角,他们对历史进程或某个事件、某场战争、某种流派会产生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著名文学家郁达夫在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里曾这样写道:“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却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则更为可悲。”
在中国当代的历史上,有一位被誉为“现代桥梁之父”的杰出人物,他就是茅以升。
茅以升,江苏省镇江市人,1896年1月9日生,1989年11月12日逝世,著名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南京下关惠民桥、济南黄河桥等桥梁,为我国的交通事业和桥梁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特别是主持设计并组织修建的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任何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总有其出类拔萃的理由。正如伟大的人,自有伟大之处一样。 茅以升作为举世闻名的桥梁专家,其家庭环境、求学经历、成长过程,既有独特性,又给人以启发。
那么,茅以升是怎样走上中国建桥这条充满艰辛的路的?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故事和传奇?有着怎样的成长和奋斗历程?有着怎样的爱恨情仇?
让我们先跟随他的自述,走进他的瑰丽人生:“人生一征途耳,其长百年,我已走过十之七八。回首前尘,历历在目。崎岖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涛,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日:奋斗。”
这是茅以升晚年时,他在自己的回忆录扉页上写下的一段话。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茅以升不仅仅是一位闻名世界的科学家,还是一位善于思考和总结的思想家、一位文采斐然的作家。
为何这样评价?
那是因为他的一生,非常传奇,有惊涛骇浪,也有风平浪静;有风光和光环,也有人生低谷和惆怅。他的人生因桥梁而成功,这个桥梁,是实指的桥梁,他本来就是中国“现代桥梁之父”,但他本人话锋一转:这座桥梁的名字叫“奋斗”。多么谦逊,多么低调,多么富有想象,多么富有文采。
如果对茅以升的一生进行综述,可以用五个排比:
他的一生,架桥无数,这些桥既有有形的桥,也有无形的桥,这些桥,让他和这个世界做到了“彼此的抵达”。
他的一生,写作无数,写桥无数,是名副其实的作家,是桥文学的创始人,是科学普及最积极的倡导者,是学生们眼里最亲近的爷爷。
他的一生,育人无数,桃李满天下。在3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他担任过唐山交通大学教授、副主任,国立东南大学教授、工科主任,国立河海工科大学教授、校长,天津北洋工学院教授、院长,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教授、院长,北方交通大学校长,为我国建桥专业和工程专业培养了无数杰出的人才。
他的一生,平凡而伟大,勤勉为怀,仁爱持家,对子女舐犊情深,言传身教;平易近人,助人无数,帮人于危难中,解难于困苦中;陷爱情亲情的泥潭中,爱恨交加,愁苦缠绕,时郁郁而寡欢,时自责而苦闷。
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历经磨难的一生;也是爱国情怀刻骨的一生,成就举世瞩目的一生,为世人永远怀念的一生……
每个人的成长和进步,都离不开家庭的影响。
茅以升在自己著述的文章里,多次讲到他出生于“寒士”家庭,自幼衣食不继,生活艰苦。但其祖上都是爱读书之人,曾祖父是个落魄书生,祖父中过举人,父亲考取过秀才,母亲也出自书香家庭。因而,茅以升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茅以升的祖父叫茅谦,生于镇江丹徒县一个书香之家,幼时全家迁居兴化。茅谦聪颖过人,酷好读书。他20岁考取秀才,45岁中举,在城内租屋授徒,后在南京创办养正小学和达材师范学堂,宣传新学,颇有建树,在镇江还与他人合办了南门小学。
茅谦还是镇江第一代报人,他受江宁布政使樊增祥之邀,创办了《南洋官报》,为当时江南一大官报。在他的主持下,报纸内容贴近社会,适合读者的需要,在清末民初影响很大,发行至全国各个省份。辛亥革命后,茅谦曾先后任广东图书馆馆长、北京清史馆协修。1917年,他在南京病逝。P1-4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