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真(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
智满法师早就看出鉴真是棵好苗子,如果让他一直待在这个寺院里,视野封锁在这高墙深院之内,对他的成长不利,所以他想把鉴真送到道岸律师那里学习戒律。有智满法师担保,道岸律师自然会认真考虑,经过几日的考察,道岸发现鉴真的参悟能力极强,就收下了这个徒弟。智满法师长期定居在大云寺,摒除俗世尘扰以便潜心修行,而道岸律师则是走南闯北,以弘法为大业,智满法师喜静,道岸法师好动,鉴真在两位大师的教诲和熏陶之下,兼收两者之长,学业竿头直上。智满禅师是天台宗的高僧,鉴真起初修的是天台宗:而道岸是律宗大师。鉴真从此就开始接触律宗,成为一名南山弟子。神龙元年(705),鉴真刚满十八岁,按照唐朝的受戒制度,受了沙弥戒的,必须要等到二十岁以后才能受比丘的仪轨和戒律,取得僧侣资格,此后还要发菩萨心行菩萨道,才能受菩萨戒。但是道岸法师破例给鉴真授了菩萨戒,这件事让鉴真声名鹊起。大乘佛教认为,凡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者都可以称之为菩萨。景龙元年(707),道岸应诏入京,鉴真随师前往洛阳,不久又去长安,开始了他的游学生涯。洛阳在唐高宗时被定为都城,称东都,繁华程度与扬州无异。洛阳的龙门石窟天下闻名,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造像十万余尊,碑刻两千多通。鉴真徘徊在诸多佛像之中,细细品味观摩,他从碑刻中了解了很多佛教的渊源,又从这些佛雕造像中细细把握匠人的笔意,仿佛能看到他们流转犀利的刀法,久而久之,鉴真自己也习得一手好雕艺。那时鉴真常常在卢舍那大佛前一站就是半天,被那尊佛像的无量慈悲所感动,冥冥之中仿若受到佛法的感召,这就更加坚定了他的向佛之心。就这样,鉴真在洛阳度过了一年。
景龙二年(708),鉴真离开洛阳西进长安。到了长安,鉴真看到那高耸的城墙,一重又一重的城门,国家的巍峨气度显露无遗。初唐四杰的骆宾王《帝京篇》写道:“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长安的城市设计非常先进,布局匀称,街道笔直,分人行道和马行道,以街道划分皇宫、衙署、住宅,非常明晰。白居易的《登观音台望城》写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正是长安城布局的写照。
鉴真住进长安的实际寺(今西安西北大学校园内),隋朝薛国公长孙览之妻郑氏捐出自己的宅院,建成了这座寺。唐朝时曾经改名为温国寺、崇圣寺。它是唐长安最著名的佛寺之一,也是高僧云集之地。最著名的如三论宗的吉藏、净土宗的善导、怀恽等均在这里生活过。鉴真继承已故高僧的精神,在此继续埋头研习三藏。道岸律师到长安后,奉命建造小雁塔,他知道鉴真有建筑设计的功底,在鉴真到达长安后就请他作为自己的助手,这样鉴真又住进了荐福寺。鉴真的建筑知识大多为理论,这次总算有机会将所学用于实践。小雁塔在僧匠的共同努力之下完工了,鉴真付出了很多,他现在已经成了一位真正的建筑师。
三个月之后,由道岸律师引介,鉴真见到了荆州玉泉寺的高僧弘景法师,道岸律师和弘景法师是同门师兄弟,他们同为律学大师文纲的弟子。道岸律师十分欣赏自己的徒弟,就想找一位得道高僧为鉴真授具足戒,早日了却鉴真的夙愿。弘景法师和鉴真一见如故,他又和鉴真谈了谈佛法,惊为异人。
景龙二年(708)三月二十八日,鉴真在长安实际寺从弘景法师受了具足戒,从此正式成为一名比丘僧。具足戒要严格遵守“三师七证”,当时在场的高僧包括:西京总持寺义威律师,西京荐福寺道岸律师,荆州洋溪寺俊律师,西京荐福寺大德礼律师、恒律师、志律师,西京荷恩寺法藏律师、园律师以及荆州玉泉寺弘景法师等十二人。所谓具足戒即戒条圆满具足,共有二百五十多条戒律,对僧人的日常修持和日常生活作了非常具体的规定。
弘景法师为鉴真授具足戒时已经是七十五岁高龄了,此后再没有为别人授过戒,这样鉴真成了他的关门弟子,弘景对其自然宠爱有加。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