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进无止境--李方回忆录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4196639
  • 作      者:
    作者:李方|责编:宋华莉|整理:程建川
  • 出 版 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9-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阐述了作者自从进入同济大学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学习,毕业后在国内领先研发道路CAD软件和赴联邦德国作为洪堡学者在众多德国友人帮助下所取得的线形设计理论与实践上的成就及其历程,直至归国后于东南大学带领团队完成和大量推广应用以曲线形设计方法为基础的“李方软件”,并借以在我国高等级公路与互通式立交设计中充分发挥其作用。 本书同时记录了在我国交通建设发展中有着重大意义的道路CAD的发展历史,国内甚为少见。
展开
内容介绍

本回忆录记述了作者李方教授自1955年进入上海同济大学及1986年调入南京东南大学至今近70年教学与科学研究中不断进取创新的精彩人生。由于作者1977年在我国率先开发计算机在道路CAD中的应用,获得了联邦德国洪堡奖学金,赴德学习和从事公路线形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回国后依据研究成果带领团队开发了且有开创性的道路CAD软件,不仅培养了一大批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建设栋梁,而且大大推动了我国迅猛发展的高速公路与互通式立交的建设。
此外,作者以极士的执情同质了与闰方人长期以来的诚挚友谊和从而获得的无私帮助。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篇在同济难忘的三十年
一、踏入陌生的公路专业大门
1952年我靠助学金从安庆初中毕业。当时家庭经济太困难了,在山西太原工作的、年迈的父亲每月的工资实在无法养活10口之家,更何况连同已牺牲的姨妈的一双儿女共6个孩子要上学。我父亲自己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却无奈地要求我放弃考高中而进中专,因为当时进中专是免费的。记得初中生物课讲到苏联的米丘林,他在果树培育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令我着迷,我便去长江对岸的大渡口报考了安庆农业技术学校。
可是,母亲坚决反对我进中专,她要求我必须进普通高中,将来进大学。母亲就在身边,而父亲远在太原,当然母亲说了算。我于是又考了安庆中学,并考取了。这是一个有近百年历史的重点学校,考取了就好比一只脚跨进了大学门。好在学校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供助学金,加之我能体谅母亲的舐犊之心,学习成绩日渐长进,名列前茅1955年,我参加高考时虽因粗心大意,把数学考卷中的“等差级数”看成了“等比级数”,失去了18分,但还是被录取进了第一志愿学校——上海同济大学。
报考同济大学不是没有原因的。我哥哥一个老同学在同济工民建专业求学,他一直鼓动我进同济,而同济的著名数学教授樊映川又是我父亲的姑父,我曾给他写信,说我喜欢数学,征求他的意见,结果可想而知,他非常肯定地鼓励我把同济填作第一志愿。就这样,我踏进了同济大学大门。
在我进大学那年,志愿是按“类”填的,进大学后还得进行再次填报专业。我填的是“建筑与市政工程类”,包括建筑学、城市建设与经营、铁路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暖气通风、给排水,共7个专业,每人填报5个。我老老实实地报了5个供挑选,最后分到了“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专业。我想我怎么这样倒霉,修马路也要学5年!便去问系主任陈本端教授。他回答我说:“你把这个专业填到第5个志愿,比根本不填这个专业的同学,总要好做思想工作一些吧!”我暗地里想,要是早知道是这样,我该把5个志愿都填成同一个专业就好了。其实当时的我,对所有的7个专业都不了解,要重新填也不知究竟填哪个好。
二、光明之路就在脚下
既然进了道路专业,那就读吧!虽谈不上热爱,可也没到厌恶的程度。毕竟还有我喜欢的课程,譬如高等数学、测量学。我最喜欢测量学,各种仪器都能吸引我。我们班有19名从南京交通学校和杭州交通学校毕业考来的同学,他们在中专时就学过测量学,进大学又学一遍,当然比起其他同学成绩要优秀一些。正好一年级暑假时有个要20人去支援上海郊区农村进行水利测量的任务,中专考来的同学理所当然都被选中了,还缺1个,便把我选上了。
在测量学课程中有一章“路线测量”的内容,已经涉及道路弯道放样,我为了农村道路的设计与放样,根据我发现的几何原理创造了一种简易的仪器“弯道测设仪”,并写成论文发表在《同济大学学报》上,作为本科生就能在学报上发表文章在当时是很稀罕的。
大学一年级有一门“道路建筑材料”课,课中有一项混凝土材料饱水试验,需要反复将浸在水池中的试件加水放水,用原来的仪器非常麻烦,我向授课老师严家伋提出,在那套试验设备中增加一个三通,实验过程中就不再需要那么麻烦了。严老师十分高兴,经常拿这个例子对同学说,以鼓励同学们学习要创新。
我们读大学时学习苏联实行“五记分制”,5分优,4分良,3分及格,2分不及格。一、二年级两年中,我每个学期的成绩都是全5分。虽然上课时我会记笔记,但其实我未必全听懂了,下课后的复习也并非都掌握了,我的窍门是考试前的复习。第一步仔细阅读教材,凡是没搞懂的内容一定通过问老师或同学搞清楚,大约需要2~3天;然后用1天专门记忆,并将公式等容易遗忘的内容记录下来,到考试当天只花很少时间将记录的内容看看。效果出奇的好!
在三年级以后以专业课为主了,我听课会增加一项内容:用一个小本子专门记录可供将来研究的问题。例如在上“桥涵水文”课时,有一项水文计算非常繁琐,我就把那些感到繁琐的地方记录下来,并在课余时间探索解决的方法。后来我从方左英教授的《公路路线设计概要》一书得到启发,把有些参数的关系绘制成诺模图进行计算,果然效果极好,不仅能保证计算精度,而且方便快捷。当时班级里办了一份油印的小报供同学们发表学习心得,我就把我发明的计算方法发表出来供大家分享,获得了大家的好评。
P1-3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在同济难忘的三十年
一、踏入陌生的公路专业大门
二、光明之路就在脚下
三、“敢想敢干”的体会
四、提前留校的第一个考验
五、四年班主任的心酸
六、为江西革命老区建设大桥
七、复课闹革命中的小插曲
八、下农村巧治瘫痪幼儿
九、上“五七干校”也要搞革新
十、下乡知识青年函授教育对我的锻炼
十一、单枪匹马设计余山上山公路
十二、小结
第二篇 “李方软件”的由来与发展
一、开启我国道路CAD之路
二、在联邦德国期间获得的成果与奠定的基础
三、“李方软件”的准备阶段
四、第一代“李方软件”的孕育和诞生
五、第二、三、四代“李方软件”的发展历程
六、“李方软件”的新突破
七、我给国家道路建设奉献的主要成果
八、小结
第三篇 我的德国之缘
一、跟德国教师学德语
二、获准洪堡奖学金
三、热情友好的查普特女士(一)
四、热情友好的查普特女士(二)
五、热情友好的查普特女士(三)
六、开创改革开放中德合作的先河
七、在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的研究成果
八、为道路CAD软件奠定理论基础
九、去荷伊希/博世菲德交通咨询公司上班
十、可亲可敬的杜尔特教授和他友好的同仁
十一、法国旅游与瑞士认识实习
十二、与杜尔特教授的亲密接触
十三、不莱梅巧遇女排名将
十四、享受洪堡奖学金的额外福利
十五、洪堡基金会邀请我访德三个月的惊喜
十六、在“跳蚤市场”摆地摊
十七、博世菲德六次来华的友谊和遭遇
十八、难忘的欧洲最美城市海德堡
十九、朗格博士的家和他的公司
二十、我的犹太人朋友——基特尔伯格先生
二十一、两个未能实现的美好愿望
二十二、我唯一的德国农民朋友
二十三、相隔13年再访乔治·梯多家
二十四、第四次拜访乔治·梯多
二十五、女儿在乔治家过生日
二十六、记一对和蔼可亲的老夫妻
二十七、拜访老夫妻Karoline和Helmut的家
第四篇 桃李争艳
吴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张云龙:李老师带给我许许多多“第一次”
程建川:回忆和导师李方教授的二三事
丁建明:我所认识的李方老师
凌九忠:亦师亦友的李方老师
罗庆:世纪金陵设计赛美轮美奂赛虹桥
陈素华:让山里娃同享一片蓝天
李明:致敬老师、引路前行
孔繁星:创新,跟着李老师不断创新
马艺春:胜似亲人的李老师
林文:从爸爸的“墓志铭”说起
附录一:《抗震救灾志愿者日记》择录
附录二:藏品精粹
插图一:我珍爱的部分藏品
插图二:曲线型设计法设计路线实例
插图三:我的学生设计的互通式立交鸟瞰图示例
插图四:拾趣与留恋
结束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