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采桑叶到逛庙会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的这首著名的《忆江南》,曾令多少后人对江南心向往之;更有当代画家吴冠中,以极简的线条和色彩,表现江南水乡的独特景致,绿树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清新而优雅,潇洒而婉约。
如果从空中鸟瞰江南地区,你会发现:围绕着太湖,大大小小的湖泊星罗棋布,弯弯曲曲的河道密如蛛网,周庄、同里、西塘和乌镇四大古镇,个个名闻遐迩。殊不知,在无锡、苏州和常熟交界处,还有一个小小的古镇,藏在深闺人未识,它便是荡口古镇。
荡口最令人心动的,不是它旖旎的水乡景色,而是它夺目的人文光芒。
称其为“古镇”,是因它最早的名称为“丁舍”,相传为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代表人物之一、东汉人丁兰的故里。据说,丁兰幼年父母双亡,未能尽孝,为报父母养育之恩,刻木为像,侍之如生。其妻久而不敬,以针戏刺其指,血出。木像见兰,眼中垂泪。丁兰询得真相后,愤然休妻。虽然从科学角度来讲,这个传说并不合理,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种弘扬。至明代、又有唐伯虎偕众吴门才子泛舟湖上,饮酒、品茗、吟诗、作画,而民间传说中的“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亦将场景设定在此地,为古镇平添了几许浪漫风韵。其后几百年,荡口文风接续,人才辈出,从近代科学先行者华蘅芳、国学大师钱穆、力学之父钱伟长、漫画大师华君武,到本书主人公、人民音乐家王莘,真如繁星点点,照亮了中国科技与文化的灿烂长空。一个面积仅0.22平方千米的江南小镇,何以会物华天宝、钟灵毓秀、名人辈出?根据法国艺术史学家丹纳《艺术哲学》的观点,艺术的产生与动植物一样,都受到当地环境气候和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这与中国人常讲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可谓不谋而合。而传统的儒家思想、诗书传家、崇孝尚义,对科学与艺术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无疑是怡养和滋润荡口人使其精英辈出的决定性因素。
现在,就让时光倒流到一个世纪之前的荡口,一个保留着原始和质朴风貌的荡口,一个堪称音乐之乡的荡口。
从空中看,荡口更像一个水中的小镇:它的外围,分别被鹅肫荡、蔡湾荡、南青荡、苏舍荡环绕;从鹅肫荡分流出的河道,其中一条流经荡口古镇,叫作“北仓河”,全长1200多米,河上架有28座造型各异的石拱桥、平板桥、廊桥等,并分别冠以“卖鸡桥”“卖鱼桥”“永安桥”等充满市井气的名称,似乎每座桥都有各自的来历。河面上,不时有江南特有的摇橹船“吱扭吱扭”滑过,激起一片片白色的涟漪。临河的人家,皆为粉墙黛瓦的明清老宅,石砌的码头,木格的推窗,夜枕河水闻涛入睡,晨起捧一把河水洗漱,倒也优哉游哉——当然,能够临河而居的,都是当地的有钱人家,本书的主人公,就没有这份幸运了。
在小镇的边缘,一处叫作杨家弄口的地方,有一幢结构简陋的低矮房屋,一明两暗,中间是堂屋,两侧是卧室,这,便是本书主人公的“祖居”了。1918年10月26日,在这个极不起眼的陋室里,一个男婴呱呱坠地了。男婴的父母是一对贫穷的农民,对这个新降临的生命十分珍爱。因为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儿子才是家族香火的延续者,又是农民家里的主要劳动力。父母的第一个孩子是女儿,一直盼望生个儿子。
P3-4
展开
与《义勇军进行曲》一样
,是我们民族音乐风格的
一种新的发展,生动体现
了我们民族最本质的精神
意向,经受了人民群众和
社会实践的检验。
──吕骥
忠诚的革命战士,杰出
的时代歌手,你的歌和伟
大祖国同在,你的歌在亿
万人民心中长留。
——贺敬之
王莘的歌曲不仅是艺术
,更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他的歌曲的含义已经超出
一首歌所能表达的意境。
更是一种气质和爱国主义
精神的表现。
——冯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