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伟民》是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组织编纂的《红色广东丛书》之一种,属于该丛书中的《广东工农运动领袖》系列。林伟民(1887—1927),广东香山人(今珠海市三灶镇)。早期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曾参与组织领导香港海员大罢工、上海海员大罢工和省港大罢工,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一任委员长。他领导广大工人与帝国主义、资本家和其他反动势力进行不屈不挠斗争,为我国工会组织的建立和工人运动的深入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林伟民》是一部红色人物通俗小传,介绍林伟民的生平,主要宣传林伟民在早期革命年代领导工人运动的事迹,对于弘扬中国革命家的斗争精神很有意义。
1887年10月(清光绪十三年农历九月),林伟民出生在广东香山县三灶岛西洋田村,现在属广东珠海市三灶管理区鱼堂村。
林伟民的父亲名叫林祝友,是一位勤劳忠厚的农民。母亲是一位刻苦勤劳、善良的女性。他们一共生育了四个孩子,老大、老二是女孩。林伟民是老三,出生时,父亲给他取名为阿兴,希望他日后长大了能给家里带来兴旺的日子。老四是弟弟,父亲则取名为阿池。林祝友只有一间低矮狭窄的老旧泥屋,一家人挤在一起过日子。他家里没有田地,只好向村中地主租了一些田地耕种。这些田地土质瘦瘠,产量不高,却要缴纳昂贵的租金。林祝友一家人经常陷入挨饥抵饿的苦难之中。林伟民的儿子林俊华回忆说:“我们家里只有一间古旧泥屋,没有田地,向村里的地主租了一些田地耕种。祖父(即林祝友)带领父亲等人开垦一些荒地,种了一些旱地作物。我们家主要从事农业劳动,平时也到海边捕捞鱼虾,以帮补家庭开支。因为家庭人口众多,入不敷出,我们一家生活相当困难,时常陷入断炊境地。”
林伟民少年时代是在饥寒交迫的日子里度过的。他日常赤着脚板,穿着破旧的衣服,几乎没有穿过新衣裳。随着年龄增长,林伟民日益懂事了。他平日积极参加劳动,分担父母亲的辛劳。他经常跟着父母亲和姐姐到田里干活,莳田、耘草、割稻等活,都学会了。村里的牲畜是放养的,他时常到外面捡拾猪屎牛粪回来给爸妈施肥用;还到村外砍柴割草。
因为家境贫困,林伟民在童年时代没有机会读书。一直到了十多岁时,父亲千方百计地凑了一些钱让他到私塾里读了几年书。林伟民深知自己读书的机会得来不易,因此十分珍惜这一机会,勤奋学习。由于他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因此进步很快,还学会了打算盘。平时邻居上门请他帮助写信或打算盘记账时,他非常乐意,有求必应,认真地把事情办好,得到邻居的赞扬。父母亲看见他这样懂事,心中甚感快慰,并且一再叮嘱孩子说:我们家穷志不短,要发奋做人,光明磊落,绝不能做亏心事情。正是在这样的贫困环境里,林伟民从小经过劳动锻炼,并在父母亲勤劳诚实品德的影响下,渐渐形成了勤俭耐劳、坚强刚毅的性格。
林伟民在私塾读了几年书后,因为家境实在困难,无法再读下去。到了十七八岁时,他跑到牛顿圩一家酿酒的店铺中打工,每月只有微薄的工资;店里供两餐,晚上干完活后回家睡觉。每天天还未亮,他就要爬起来赶往牛顿圩干活。除了负责酿酒的工作外,老板家中的杂务如煮饭喂猪等等,都要他包起来。待每天的事情都忙完了,他才在夜色下拖着疲倦的身躯返回家中,倒在床上,就昏昏沉沉睡着了。
有一天,林伟民正在干蒸酒的工作。蒸酒的锅头较大,锅盖也很重。林伟民正要提锅盖,突然脚下一滑,身体失去重心,右手插进了滚烫的锅里,结果烫得伤势很重。没有良心的老板掏出一点钱,口头说让林伟民回家休息,实际上乘机把他辞退了。林伟民回到家里,无钱医治。父母亲束手无策,非常痛心难过。后来幸得邻居热心帮助,到附近寻找一批草药回来给林伟民敷伤口。经过几个月的敷治,他的伤口才慢慢地痊愈。
正如前面所介绍,林伟民出生时,父亲为他取名为阿兴,希望他日后长大了为家中带来兴旺的日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的增加,他对人生的责任和抱负也增强了,因此觉得父亲为自己所起的名字尚不能表达自己的志愿与追求。经过反复思考后,他决定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伟民”,用意在于立志为国为民干一番伟大的事业。他的儿子林俊华对此回忆说:“父亲曾说过自己改名的原因,是要为国家为人民干一番伟大的事业。”
第一章 悲惨的海员生涯
林伟民少年时代是在饥寒交迫的日子里度过的。他日常赤着脚板,穿着破旧的衣服,几乎没有穿过新衣裳。随着年龄增长,林伟民日益懂事了。他平日积极参加劳动,分担父母亲的辛劳。他经常跟着父母亲和姐姐到田里干活,莳田、耘草、割稻等活,都学会了。村里的牲畜是放养的,他时常到外面捡拾猪屎牛粪回来给爸妈施肥用;还到村外砍柴割草。
第二章 辛亥革命的活动分子
苏兆征、林伟民他们听了孙中山的开导后,眼界有所打开,并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孙中山身上。在孙中山的鼓励和指导下,一些海员于是成立了“侨海联义社”(后改组为“联义社”)等团体,把大家团结起来,兴办一些福利事业,为海员们谋取利益。不久,林伟民、苏兆征也分别参加了孙中山创建的中国同盟会,后来又加入了国民党,从此积极投身到旧民主主义革命洪流中,为孙中山所领导的反清运动付出自己的力量。
第三章 组织香港海员工会
林伟民多次回到工作过的轮船和馆口找海员们谈心,向他们进行宣传发动工作。初时有些海员认为生活贫穷的原因,是由于自己命苦,运气不好;认为贫苦是命中注定,自己是无法摆脱的,不如老老实实干活,以免惹是非,引起老板工头不满,到头来就更倒霉了。林伟民并不灰心,针对一些海员的思想状况,着重分析海员所受的非人待遇和悲惨命运,并不是命中注定的。
第四章 发动香港海员大罢工
1921年5月17日,香港海员工会会长陈炳生召集干事部及部分骨干分子开会,讨论如何解决广大海员工友的生活困难等问题。林伟民、苏兆征都参加了会议。经过大家热烈讨论,最后决定向资方提出增加工资、改善待遇的要求;但在正式向资方提出之前,先将此事广泛征询海员们的意见和进行办法,以便统一意见及采取共同行动。
第五章 罢工斗争的重大胜利
谈判没有任何结果。林伟民一行于是又离港返回广州。2月22日,苏兆征主持召开罢工海员大会,听取赴港代表报告谈判经过。对于港英当局顽固拒绝恢复海员工会,海员们十分愤慨,“一致声称反对”,决定继续坚持罢工斗争到底,决不屈服。由于港方旋即又来电请求派代表继续前往谈判。2月22日晚,林伟民等代表再次“赴港磋商”。
第六章 上海海员工运开拓者
林伟民深入海员中间耐心做思想发动工作,鼓励大家要摒弃门户之见,团结一致,为着海员工人的共同利益而斗争。林伟民又邀集各海员团体的负责人开会,商议筹备成立统一的上海海员工会等具体问题,得到大家的赞同。他们在上海百老汇路163号楼租了几间房子,作为筹备成立工会的办公地方,同时着手制定工会章程等事宜。
第七章 中华全国总工会首届委员长
由于林伟民长期以来在反对帝国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压迫的斗争中,立场坚定,勇敢无畏,处处表现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秀品德,旅莫中共党组织经过研究,认为他完全具备一个共产党人的条件,因而委托罗亦农专门负责对林伟民进行有关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性质任务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并征求他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意见。
第八章 组织领导省港大罢工
在香港方面,邓中夏、苏兆征等全力以赴地组织发动工人群众参加罢工斗争。当香港方面发动工作取得很大进展时,在(广州)党团的领导下,沙面方面的组织发动工作也同时进行。沙面洋务工人“多数极表同情”,表示听从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指挥,香港方面何时罢工,“他们也就同时行动”。
第九章 战斗不息
大会最后的一项议程,乃是改选全国总工会的执委会。林伟民虽然没有出席大会,但代表们依然对他表示衷心的拥戴,热诚选举他和苏兆征、刘少奇、邓中夏、李森、李立三、邓培和王荷波等35人组成新一届的执委会。
附 录 林伟民生平活动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