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陵文蕴有渊源
南京与上海的中间,有座城市叫常州,说起这个城市,历史上亦是非常有名。
公元前547年(周灵王二十五年),是一个多事之秋的年月。当时卫国有一个叫宁喜的人杀了卫殇公迎纳卫献公,卫孙林父以亲戚的名义投奔了晋国,揭开又一轮春秋诸侯国之间的混战。而隅居东南的吴国正遇上吴国国君寿梦驾崩,理应接位的是他的第四子季札,但季札再次避让王位而躲到了茅山脚下的九里。当他被强拉出来继位时,季札又提出要为父亲守陵。大家商量后,同意了这个要求,给他一个封地——延陵。这个封地非常奇怪,是个长长的狭条地形,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对此说得很清楚。原来,吴国的国都在今常州的淹城,而季札避让王位躲在今句容茅山脚下的丹阳九里。于是,新国君馀祭就划了个长长的狭条封地给了季札。如何称呼呢?因为季札是以为父亲守陵的名义避位,且长期生活在茅山脚下的九里,从吴国国都到九里那么长的地段,就称作“延陵”吧,季札于是有了“延陵君”之称。他死后,孔子给他墓碑题了字:“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
到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隋在常熟县设立常州,后常熟县并入苏州,常州划归晋陵,常州之名也就由此开始。
让常州最值得称道的是,唐宋八大家的旗帜由常州才子唐荆川擎出;王安石在常州上变法万言书,“免役法厘革数千年之苛政,为中国历史上一新纪元”;苏东坡爱常州甚于眉州,两次乞求朝廷准予他在常州居住,并终老此邑。陈济以布衣召为《永乐大典》的都总裁,从乡间直登庙堂,成就“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钱一本系东林党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龚自珍慨叹“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赵翼登高一唱“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近现代更是名人辈出,书画家恽南田、刘海粟,戏剧家吴祖光、吴青霞,乱针绣杨守玉,语言学家赵元任、周有光,还有实业家盛宣怀、刘国钧、查济民,大律师史良,更有杰出的革命家恽代英、瞿秋白、张太雷等。在这些人中,最著名的要数瞿秋白,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新语文、新文字运动的倡导者;他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字、语言的发展以及方言和普通话、口语和书面语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主张,是我国文字改革的先驱和积极实践者。
这些先人的业绩和伟大实践深深影响着传主刘大钧,“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使他从小立志,要以科技实业来报效自己的祖国。
家学深厚世代传
刘大钧出生于常州市武进县庙西巷20号。祖父刘子房自幼博览群书,年轻时曾经中举,但他没有选择仕途之路。据说是目睹当时社会腐败之风盛行,清末官场仕途之路的权钱交易相当普遍,有骨气的中国人对此深恶痛绝,他便自愿做了教书先生。当时的刘家尚有祖传2~3亩耕地对外租佃,虽非殷实之家,但温饱尚可。祖父刘子房持重深厚的家学渊源,授学传播知识,期待时代变化,后辈有造化。
清末民初,西方列强加大了对华殖民侵略力度,造成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中国社会经济日益凋敝,加之统治者的横征暴敛和连年自然灾害,1851年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1860年,太平军攻陷常州,战争使这座城市遭到毁灭性破坏,北运河淤塞迫使漕运改道,常州开始失去转运中心和商业中心地位,经济逐渐走向衰落。虽然社会动荡不安,但祖父刘子房仍然坚信自己的两个儿子能够承袭家风,荣宗耀祖。
长子刘介堂,即刘大钧父亲(1881-1962年),又名刘同、刘伯和,少年时期深受刘氏家风影响,勤奋苦读,学有所成,20岁毕业于河北保定高等学堂,后至天津北洋大学堂采矿专业深造。次子刘叔诚,又名刘诚,少年时期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秋田矿冶专科学校,曾在东北本溪铁矿和汉冶萍铁矿担任过冶金工程师。
P3-5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