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视角读明史/新视角读二十六史
0.00     定价 ¥ 6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0541114
  • 作      者:
    作者:宋玉山|责编:金硕
  • 出 版 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忠于原著、丰富史料、以史为鉴、启迪人生。 《新视角读明史》为《新视角读二十六史》丛书之一种。作者依据《明史》的记载,站在新的立场和角度,通过简明生动的语言和曲折的情节讲述明朝故事。对一些流传不够完整的故事,根据史料记载,增添了新的内容。
展开
作者简介
宋玉山,男,1956年3月生,山东省沂南县人,中共党员。历任山东省茌平县王老乡乡长,茌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茌平县委副书记,聊城市统计局长,聊城市教育局长,甘肃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巡视员,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主任,山东省委副秘书长、政策研究室主任。在经济、政治、社会领域具有多项研究成果,被载入由江泽民题名的《中华魂·中国百业领导英才大典》。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中一篇篇简明扼要的故事,既独立成章,又相互连贯、脉络清晰,能引导读者快速了解历史进程、重大事件和主要人物。该书语言简练,通俗易懂,适合大众人群,特别是中学生。基本特点是:忠于原著,丰富史料;以史为鉴,启迪人生。作者撰写的每一篇历史故事,都有正史依据,非虚构,只是在语言和细节方面做些加工,以增强可读性。
展开
精彩书摘
《明史》乃上乘之作
明朝于1368年建立,1644年灭亡,传十六帝,存在二百七十六年。记述明朝历史的正史,是清朝编纂的《明史》。同博学城十小
《明史》是“二十五史”中的最后一部,也是修撰时间最长的一部史书,前后长达九十四年。《明史》以编纂得体、史料翔实、叙事稳妥、行文简洁为史学界所称道,被认为是五代以来水平最高的一部史籍。
1645年,清朝顺治皇帝刚刚进入北京,屁股还没坐稳,就在汉族大臣范文程、洪承畴等人的建议下,急着下发诏令,设立了明史馆,选定学士詹霸等十一人为纂修官,开始修撰《明史》。
当时,清军入关占领北京不久,明朝在南方的势力还很大,李自成、张献忠的起义军也在与清军对抗,全国大部分地区仍处于战火之中。在这种环境下,修撰《明史》显然不合时宜,也不具备条件。
清朝之所以在人关之后就匆忙宣布修撰《明史》,是有其政治目的的。一是以此宣告明朝已经灭亡,清朝属于正统;二是借机笼络一些汉族官员和知识分子,使他们有一种情感上的寄托。由于不具备条件,明史馆成立三十多年间,《明史》的修撰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但也收集了许多史料和档案,为修撰工作做了一些必要的准备。
到了康熙时期,康熙皇帝铲除权臣鏊拜,平定三藩之乱,巩固了统治,全国局势稳定,修撰《明史》才真正摆上议事日程。
康熙皇帝雄才伟略,有深厚的汉学修养,也重视修史。1678年,康熙诏征博学鸿儒,选取五十二人参与《明史》修撰。修撰阵容庞大,人才济济,著名的有万斯同、朱彝尊、尤侗、毛奇龄等人,都是享有盛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这些博学鸿儒知识渊博,治学严谨,对大量史料进行核实甄别,去伪存真,精心撰写,经过许多人五十多年的辛勤努力,终于完成了《明史》初稿。但康熙帝已经去世,没有形成定稿。
到了乾隆时期,乾隆皇帝组织一批史学家和文学家,对《明史》初稿进行修改,由内阁首辅大臣张廷玉任总裁官。又经过几年考订和修改,直到1739年,乾隆皇帝亲自审阅了书稿,《明史》才定稿刊行。
这样,修撰《明史》历经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前后用了九十四年时间,即便从1678年正式撰写算起,也长达六十一年。所以,《明史》是耗时最长、耗力最多的一部史书。现在《明史》题为张廷玉等撰写,实际上是一大批学者长期共同努力的成果。
《明史》体量庞大,内容丰富,共有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其卷数仅次于《宋史》。《明史》修撰时间之久、用力之勤、记述之完善,均超过从前的史书,得到后世广泛好评。
《明史》的一大特点,是尊重史实,不完全以明朝的原始资料为依据。明朝与其他朝代一样,也留下了大量原始资料和档案,如《明太祖实录》等。这些原始资料,一般可信程度较高,但涉及皇帝、皇族和一些重大事件时,往往也有一些隐瞒、歪曲和美化。《明史》的修撰者,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原始资料进行考证、甄别,再参考其他史料,力求更加符合历史真实。《明史》修撰用时较长,有时间、有条件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得更细致一些。当时,参考的地方志就达三千多册。所以,《明史》对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记载,可信度是比较高的。
《明史》在编纂体例上也有特点,本纪所占比例不大,记载也不繁杂,但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列于全书之前,作为全书之纲,使人在阅读这部史书时,首先了解到明朝时期的总体概况,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因此,本纪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另外,《明史》体例严谨,编排紧凑,叙事清晰,语言简洁流畅。《明史》用时较长,考证仔细,错误之处不多,是一部人们公认的较高水平的史书。
《明史》也有缺陷,主要是对明末农民起义持否定态度,对南明政权记载简略,对《五行志》的编纂有些缺漏,有的传记过于烦冗等。
《明史》一经面世,就得到人们认可,广泛流传。人们都认为,该书价值较高,因而很少出现其他有影响的明朝史籍。
可是,由于造纸和印刷业已经十分发达,明清时期的野史笔记泛滥,有些野史为了猎奇和吸引人们眼球,编造了大量离奇故事,对后世影响很大。
比如,人们都知道,朱元璋得到天下以后,大肆屠杀开国功臣送鹅肉毒死徐达,火烧庆功楼,把功臣们全部烧死。这个说法,就来源于《翦胜野闻》《龙兴慈记》等野史,而《明史》并无记载。这个说迭更与事实不符,朱元璋的开国功臣们,多数病死,也有不少被朱元璋处死,但没有一个是被烧死的。
P1-3
展开
目录
总序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魏礼群
前言
1 《明史》乃上乘之作
2 明朝兴衰历程
3 穷困潦倒朱重八
4 脱掉僧衣上战场
5 攻占滁州打根基
6 筑墙积粮缓称王
7 西征灭掉陈友谅
8 南下吞并张士诚
9 统一江南建大明
10 出兵北伐灭元朝
11 马不停蹄平四方
12 殚精竭虑治天下
13 并无“火烧庆功楼’
14 霹雳手段杀贪官
15 咎由自取胡惟庸
16 大搞株连太凶残
17 蓝玉大案惊天下
18 朱元璋为何杀功臣
19 功高谦慎的徐达
20 威猛善战常遇春
21 忠勇仁智李文忠
22 拓疆千里的邓愈
23 独善其身的汤和
24 处事不慎的冯胜
25 名过其实刘伯温
26 晚节不保李善长
27 宅心仁慈马皇后
28 宽厚贤能皇太子
29 皇位传孙不传子
30 急于削藩的建文帝
31 削藩惹出大麻烦
32 叔叔夺侄子皇位
33 方孝孺未被灭十族
34 永乐盛世有点勉强
35 锦衣卫和东厂
36 女英雄唐赛儿
37 郑和七下西洋
38 称帝短暂却贤名长存
39 仁宜之治明朝繁荣
40 又一场叔侄搏杀
41 女中人杰张太后
42 恃宠擅权王太监
43 土木之变英宗被俘
44 朝堂群殴酿血案
45 力挽狂澜孙太后
46 于谦保卫北京
47 临危即位明景帝
48 明英宗再次当皇帝
49 石曹之变朝廷混乱
50 情深意重钱皇后
51 出人意料明宪宗
52 皇帝的奇葩爱情
53 一夫一妻的皇帝
54 明孝宗开创弘治中兴
55 荒唐嬉闹明武宗
56 明武宗南巡之争
57 宁王叛乱南柯一梦
58 知行合一王阳明
59 嘉靖新政县花一现
60 昏庸无道嘉靖帝
61 皇帝差点死在宫女手里
62 误国奸臣严嵩
63 抗倭英雄戚继光
64 短暂的隆庆新政
65 畏母畏师小皇帝
66 一代明相张居正
67 万历三大征
68 历史上的抗日援朝
69 二十年不上朝的皇帝
70 稀里糊涂梃击案
71 明朝兴起东林党
72 鱼肉富豪的海瑞
73 千古名医李时珍
74 东北崛起大金国
75 明军惨败萨尔浒
76 短命皇帝红丸案
77 匪夷所思移官案
78 木匠皇帝朱由校
79 一手遮天魏忠贤
80 铮铮铁骨六君子
81 崇祯上台除阉党
82 无力回天崇祯帝
83 抗清名将袁祟焕
84 起义领袖李自成
85 闯王进京灭明朝
86 清军入关夺中原
87 南明抗清十八年
88 史可法喋血扬州
89 郑成功收复台湾
90 一统天下大清朝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