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辽金历史与考古(第13辑)
0.00     定价 ¥ 23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41059
  • 作      者:
    编者: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会|责编:王琳玮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2-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涉及纪念阎万章先生100周年诞辰、考古发现与研究、历史研究、文物研究、碑志研究5个栏目,刊登辽金史研究原创性学术论文43篇。其中,纪念阎万章先生100周年诞辰文章7篇;考古发现与研究论文4篇,包括辽代墓葬考古发掘简报、辽金墓制与城址研究等;历史研究15篇,多结合传世文献史料和考古资料对辽金史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文物研究8篇,对近年出土的辽金文物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碑志研究9篇,为本书的常设特色栏目。 本书适合文物考古研究工作者及大专院校师生参阅。
展开
精彩书摘

辽金历史与考古?第十三辑
  纪念阎万章先生100周年诞辰
  纪念阎万章先生
  徐秉琨
  时光真快,不知不觉,阎万章先生已去世二十多年,今年已是他100周年诞辰。
  阎先生是东北博物馆建馆的元老之一。他本来在北京大学学的是中文,研究中国戏*史。毕业后先在长白师范学院任教,1949年到东北文物处工作,旋调东北博物馆参加建馆。当时参与建馆工作的主要业务人员只有李文信、阎万章等几个人,工作的繁重可想而知。其他业务人员都是后来调入的。我1950年到馆,当时阎先生和胡文效先生二人共在博物馆后院西北角的一间小平房内办公。胡西装革履,阎则朴朴素素,形成鲜明对比。1953年,胡、阎定职为副研究员,我定职为研究生,都搬到展楼东侧靠近东墙的研究室大屋,从此,我们就一直在同一间办公室工作。后来研究室的办公房间几次调整,至20世纪60年代初,研究人员分在后院靠西墙的三间屋子办公,阎先生、朱子方先生和我,三人还是共在其中的一间办公室。
  1954年,国家文物局(当时称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在京举办“全国基本建设中出土文物展览会”,通知各大区送文物参展。东北区的文物集中到沈阳,由我带同傅新华、吕遵禄(皆系松江省文物干部)二同志送京。吉林省送来的文物中有一件敦化出土的“渤海贞惠公主墓碑”,碑虽不大,但很沉重,不便运输,也怕运输中摔坏,于是决定拓一份拓片报送,而将碑石暂留沈阳,待展览结束后与其他展品一并送还吉林。阎先生遂得对碑文进行研究,后来写出《渤海贞惠公主墓碑的研究》一文,在《考古学报》发表。这篇文章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前所不知的渤海“宝历”年号并对之展开研究。多年后,吉林又发现了渤海“贞孝公主墓碑”(其实是碑形墓志),阎先生对有关渤海史事又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阎先生的一大贡献是对契丹国书“大字”的发现和研究。
  1951年,辽宁锦西西孤山辽墓出土了一合墓志。志盖的背面刻汉文志文,志石刻契丹文字志文。这种契丹文字与此前在辽陵哀册上见到的契丹文字不同,哀册文字都是叠床架屋,每一个字皆由几个“小原字”组合而成,而西孤山墓志上的契丹字却是疏疏朗朗,单字没有或很少叠构现象。这种样式的文字过去在一方《故太师铭石记》墓志上出现过,但该石文字或被认为是女真文,或被认为是伪造的。《辽史》记载契丹文有“大字”“小字”两种,但实物一直无法确定和判断。阎先生通过对文献和有关实物的多方分析研究,认定西孤山契丹字是一种“过去久不知的另一种契丹字”,而且据此断定《故太师铭石记》不是后人伪造。
  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由于他的研究,还了《故太师铭石记》志石的清白,更重要的是,学术界从此确认了《辽史》等文献记载的契丹文“大字”“小字”两种字的存在,实物具在。这是阎先生对古代少数民族文化史研究的一大贡献。
  当时对西孤山墓志契丹文进行研究的还有金光平、曾毅公两位先生,他们也写了文章,两篇文章分别寄到了《考古学报》和《考古通讯》杂志。中国科学院考古所请金毓黻先生审稿。金先生认为金、曾两位的文章“使用资料及所举论证尚不如阎文之丰富致密,还有待于修正、补充”,因而支持发表阎文。同时认为金、曾文中的几个重要观点可补阎文之不足,并将其摘要揭示于阎文“附记”之中。金、曾二先生同样为契丹文这一文体的发现和研究做出了贡献。需要提出的是,阎文当时沿用一种旧说并论证发展之,主张辽陵哀册文字是契丹大字而西孤山文字自然是小字,而金毓黻先生是主张哀册文字属于小字的。金、曾二位这方面的意见同于金毓黻,而金毓黻先生仍然支持阎文作为主要文章发表,这让人钦佩这位学术大师的公心。而阎先生多年后通过自己的研究,主要是悟到《辽史》说小字“数少而该贯”的“数少”是指组成单体文字的“小原字”数量少而非单体字的数量少,接受了哀册文字为小字,西孤山文字为大字的说法。这种实事求是、勇于放弃的科学态度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阎先生对历史文物研究的另一项重要贡献是推翻了历史上对一级品文物宋代书法《蔡行敕》作者为“宋太宗”的结论。
  由于历史的机缘,东北博物馆收藏有一批宋元书画,且是重要特藏。其中有宋徽宗的《草书千字文》和“宋太宗”的《蔡行敕》(敕的内容是拒绝蔡行要求辞去“殿中省”职务的申请)。每逢特展,这两件宋人书法同在一个展室展出,大家看看这件,看看那件,觉得很像是同一个人的书迹。加之以蔡京为*的蔡氏家族在徽宗朝权倾一时,颇疑蔡行也是蔡族的一员。《蔡行敕》的作者或者也是徽宗而非太宗。但此《蔡行敕》经过明清几位著名的鉴藏家和清朝馆臣的鉴定,收入《三希堂法帖》,虽有疑惑,也未深究。而阎先生却以此为课题,考索文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先对《蔡行敕》文中“殿中省”这一职官进行了考证,查明该职官的设置时间。进一步从多条文献查明,蔡行是蔡京之子蔡攸的儿子,即蔡京的孙子,在徽宗朝做官。这样就彻底弄清楚了蔡行的身份及其存在的时间段,从而为这幅书法作品查明了它真正的作者和创作时间。但这还不算完,他又从卷后题跋的真伪考证出此卷被误为太宗所书的来龙去脉。通过如此严密而完美的论证,推翻了此前的权威鉴定意见。他将这一研究成果写成了《蔡行敕非宋太宗所书考》一文,至1963年,香港《大公报》副刊《艺林》的主编陈凡先生来馆约稿,此文即在该报发表。之后再接再厉,他又应邀写了《宋徽宗行书方丘礼成答妃嫔起居敕》,对古代和宋徽宗时期的郊祀及方丘、圜丘的祭礼情况做了论述,也在《大公报》发表。改革开放后,香港《大公报》社长费彝民先生来辽宁省博物馆参观访问,还和我说起了当年的事,说“辽博的文章质量很高的”。
  1961年,“大跃进”的热潮退去,博物馆界不再学习苏联的“地志博物馆”模式,辽宁省博物馆恢复为“历史艺术性博物馆”。这时,辽宁省委的领导同志为了使辽宁人民和各级干部了解一些地方历史及文物情况,指示辽宁省博物馆编写几本书。任务落到了研究室。经研究,决定编三本书:《辽宁史迹资料》、《辽宁古诗选》和《辽宁名胜纪念阎万章先生古迹》。《辽宁史迹资料》的编写,参加者为李文信、朱子方、胡文效、阎万章、孙守道、徐秉琨六人。由胡文效主持编务,大家讨论篇章条目,分头撰写。另两本主要由胡去完成。《辽宁史迹资料》写出初稿后报省委审阅,李荒书记曾任《东北日报》社长,又是辽宁人,了解情况。他对书稿提出多条修改意见并亲自动笔改了几页文稿。文稿在1962年以“内部资料”形式印出。阎先生具体承担了哪些条目我已记不清,但大家总的感觉是书中所收内容太少,应该加以补充。于是在1963年11月,由胡文效、朱子方、阎万章和我组成一个小组,又邀请鞍山的张喜荣同志参加,赴辽南进行考古调查。
  这次调查有一项重要收获,即发现了汉代安市县城遗址。当我们在营口县(现营口市)汤池村调查时,村民反映附近的“英守沟”田野里有很多灰红色砖的残块。我意识到应该有汉墓群,砖块即是破碎的汉代墓砖,这类汉墓群在辽阳、鞍山、海域一带多有发现。我们遂去查看。那确是一处汉墓群,但附近又有一处大体作方框形的土岗隆起。每边长约200米。这些土岗形状和过去在辽阳附近发现的汉代居旧县城残址相似,规模也差不多,可以认定为土筑城墙坍塌的遗迹。城址内发现汉代瓦片,城外有大片墓地,都是汉城址的特点。可以确认,这里原是一座汉城。回到沈阳,告知李文信先生,大家一致认为发现的应该是汉代的安市县城遗址。从地理位置上说,当地距高句丽的安市城址不远,这也是高句丽沿袭汉城城名的由来。对这次发现,当时新华社还发了消息。可惜的是,“文化大革命”突然到来,工作停止,人员下放,《辽宁史迹资料》的内容补充工作未能进行,这成了一大遗憾。“文化大革命”后,阎先生根据这次考古发现,结合文献考证,写出《汉代安市城址与高句丽安市城非一地考》一文,在《地理学研究》发表,算是对这一发现做了交代。
  这次调查还发现汤池附近有一处岩厦式结构的采矿场,村民说曾采集到一些采矿工具和铁渣。阎先生一直认为辽代的铁州(地名)不是如一般认为的那样在鞍山旧堡,而是在《辽史?地理志》记载的“本汉安市县”,现在采矿场的发现又增加了考古上的证据,更增强了他的信心,他又写了《辽代铁州城址考》一文发表。
  阎先生虽然主要从事历史文献研究,但作为博物馆工作者,在文物研究方面,他也倾注了很多精力,涉及书画、陶瓷、版画、古地图以及陈列、保管工作诸多方面,他和郭文宣同志合写的《辽代陶瓷》(《中国陶瓷史》第八节)*早提出“‘矮身横梁式鸡冠壶’此种器型的渊源较早”,又指出馆藏的一件褐点纹鸡形壶是“倒流壶”,即不属于鸡冠壶系列。
  他研究《辽史》,写了《辽代画家考》。1985年,辽博的“中国明清绘画展”作为文化部和联邦德国(当时东西德尚未统一)的文化交流项目在科隆博物馆展出,代表团成员为我和阎先生二人。当地为我们组织了一个学术报告会,我讲的题目是明代绘画,阎先生讲的是清代绘画。我的讲稿事后丢失,他的讲稿我记得还在,不知为什么《阎万章文集》中不见。包恩梨写了一篇关于《子方扁舟傲睨图》(馆藏元代绘画)的研究文章请他提意见,他说据他所知,元代有好几个“子方”,但你考证的这个“子方”*为近实。说明他对此画早做了考察研究,只是未写文章而已。
  他研究戏*史,偶尔也写点散*,“文化大革命”后期,我们分别从辽西插队回来,他给我看一*短*,是记述下放的生活和心情的,具体词句已不记得。他在入馆之前,还写过关于戏*史研究的文章,《阎万章文集》如能再版,望能找到补加进去,或在馆刊发表也好。
  冯素弗墓简报在《文物》发表后,宿白先生和刘观民同志几次催促我写出正式报告。我也觉得有些意见在简报中未能展开。还有些新的研究可以补充。但当时正忙着整理叶茂台辽墓材料,有些左支右绌,头绪纷杂。他安慰我说,考古报告分两种:一种是发掘报告,要限时间发表;另一种是研究报告,发表可以不限时间。冯素弗墓简报已将资料发表,内容比较详细,可以权作发掘报告看待,现在只要做好研究报告就行。后来,我在谢辰生同志的一篇文章中果然看到对“研究报告”的提法,可以不限时间。对他的关怀,我非常感谢。
  阎万章先生为人谦和,他对工作和科学研究十分认真,一丝不苟,有时甚或有些“执拗”。他一直写宋体字,几十年不变,也是一字不苟。纪念他,就是要学习他一丝不苟的这种宝贵的认真精神,切切实实地做好我们的工作和研究。也希望有更多的青年学子,特别是有志于辽史的研究者,能来读一读《阎万章文集》,这里有不少精彩的考证,会给人以启发。
  (徐秉琨 辽宁省博物馆)

展开
目录

目录
纪念阎万章先生100周年诞辰
纪念阎万章先生3
回忆阎万章先生7
我与阎万章先生的两代“师道情缘”——纪念阎万章先生百年诞辰10
从几帧审稿手迹忆起——纪念阎万章先生百年诞辰15
辽太祖诸弟家族分地问题浅探24
辽《秦德昌墓志》“记事”发覆30
纪念我的祖父——阎万章先生诞辰百年51
考古发现与研究
辽代契丹贵族家族墓地考古发现述略57
北票市韩杖子村二号辽墓调查记略71
本溪千金沟发现金代铜钱窖藏83
考古遗存所见东北地区东部山区辽金时期社会与族群93
历史研究
欧阳修的契丹世界——以《新五代史》所记辽世宗、穆宗史事为中心107
辽太祖升天殿并东楼准其地望考116
《辽史?地理志》上京临潢府记载辨析126
辽代中京大定府建城考述142
辽祖州建城时间与功能浅考154
辽朝对河西地区的经略研究161
辽代节镇的军事职能研究168
南京儒士群体与辽代政治研究182
银州建城及得名时间考193
《辽代佛教文化》序200
德音昭昭,仰之弥高——读武玉环教授《辽金职官管理制度研究》203
四十多年来鲜演及其思想研究述评211
试探辽金时期的鼻骨德部族220
户籍视野下的金代富民阶层浅探239
俄罗斯阿穆尔河(黑龙江)沿岸地区的女真国家体制252
文物研究
建平县博物馆藏辽代白瓷器267
阜新地区出土的鸡冠壶278
渊源有自——浅谈“鸡冠壶”的器型285
辽墓所见金属网络相关问题试析/李媛媛291
浅析北方地区辽金时期墓葬壁画中的犬图像299
辽金时期摩羯纹对比初探308
简述辽宁凌源金代石拱桥建造形制的显著特点及其价值意义330
唐密曼陀罗在银山塔林中的消融337
碑志研究
辽代石刻研究现状与前瞻353
辽代耶律弘仁墓志补考363
辽耶律弘仁、耶律弘义墓志铭勘误369
辽代《萧宁墓志》《安定公主墓志》考释377
萧琳墓及其墓志铭详考384
辽代《刘继文墓志》考——以辽汉关系为核心390
新出北宋碑志所见辽朝及宋辽关系史料考399
《耶律公迪墓志》为赝品410
金中都“玄真观弘道悟正真人本行碑”残石内容考413
《辽金历史与考古》征稿启事42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