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27\28合辑)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2040296
  • 作      者:
    编者:上海社会科学院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编辑委员会|责编:章斯睿
  • 出 版 社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2-01
收藏
编辑推荐

“传统中国”的概念,似乎可以从纵、横两方面来理解:就时间即“纵”而言,始自上古三代,历经汉唐宋元,降及是有清诸朝,均在其规范之内;就专业领域即“横”而言,则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风俗等等,全都包罗其中。甚至,鉴于社会制度、意置于“传统中国”的范畴内进行研究。显而易见,对于“传统中国”的研究,必须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是为传统中国研究的特色,也是它的观点。千百年来,人们就是在原型或真相因各种原因被掩盖、被扭曲的情况下阅读、理解传统和传世文献的,面对这些传统、传世文献的某种程度误解就构成了真实历史过程的一部分。

展开
作者简介

本刊物创刊于2006年,在学术深度上还是研究广度上,都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刊物于2012年1月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中文社会引文索引指导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收录成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来源集刊。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纂,是一本有较高学术质量的连续性出版物,在学术界获得良好的口碑。本辑收录多篇讨论古代经济史、古代文化史和海交史的论文,亦有专题讨论考古文献所见早期中国,见解深刻,颇有新意。其他文章,诸如史料整理、书评等也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民国徽州社会的婚姻冲突:以妻子出逃现象为中心

□李甜 王靖

 

摘要:在徽州民众的婚姻生活中,妻子出逃这一极端行为的相对普遍性,为理解民国时期徽州基层社会的两性关系、家庭权力格局、生活观念变迁提供丰富的历史信息。本文基于101个案例的分析,将妻子出逃现象按照类型分为感情破裂、与人私奔、娘家干预、夫家干预、被人诱拐五类,还原该现象产生的社会情境,并分析一起女婿与岳母争夺逃妻的诉讼案。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了女性在婚姻冲突中的能动性,以及娘家对女儿婚姻的干预程度和利益动机,从而推测民国时期徽州地区的家庭结构中,夫妇轴已出现取代父子轴成为新的家庭主轴之趋势。

关键词:家庭结构;感情破裂;徽州商人;娘家;夫妇轴

 

一、 学术史回顾

费孝通先生曾对中西家庭社群的差异作了比较,认为西洋家庭团体中以夫妇为主轴,两性之间的感情是凝合的力量,而中国家庭的主轴则在父子之间、婆媳之间,夫妇只是配轴,需要服从于“家庭”这种事业社群的纪律。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7—42页。费孝通的观察取自民国时期一般社会情形,彼时,部分城市女性的性别意识已觉醒,开始塑造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但在城市底层和广大农村社会,女性依然生活在缺乏能动性的环境中。鲁迅先生也注意到普通妇女在家庭婚姻生活中的诸多困境,他在《娜拉出走后怎样》中这样担忧:“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近年以来,学界围绕“娜拉们”的生存境遇,已有不少论著触及要旨。关于妇女出逃的研究,按研究对象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城市女工和学生,这两类人群是民国时期逃婚人数最多的群体,其中女工的实际逃婚人数远超学生。


费孝通曾以缫丝业女工的例子,说明女性务工有助于改善妇女社会地位,而“妻子从丈夫处分离出来会使婚姻的关系松散”,也直接影响到夫妻关系。另一些研究聚焦于城市底层妇女。马钊基于民国时期北平地区妇女“背夫潜逃”现象,关注民国时期司法理念和社会观念的内在紧张。程为坤认为,底层妇女进入城市空间的行为是为了从城市转型中获得利益,但并不完全意味着妇女的解放。不少学者倾向从妇女出逃案例中发掘民国时期的离婚、财产、思想观念诸问题,指出法律给予妇女更多的自主权,但具体实践中男性仍可通过操纵法律以限制妇女权利。

从研究地域来看,学界焦点在沿海的大中城市,内陆及农村地区的妇女境况仍有较大探讨余地。苏成捷曾指出,传统妇女史研究者偏好于聚焦特定历史时期、地理空间内的受过教育的精英女性,泛泛地理解所谓的中国女性。徽州作为一个对外输出移民的商业区域,近代以来渐次受到新式思潮影响,民国社会转型时期徽州妇女的生存状态展现社会变迁的阶段性。留存至今的海量徽州文书和徽州地方报刊,刊载不少婚姻冲突的案例,对理解近代徽州妇女的婚姻生活及她们的思想观念颇有助益。本文将利用徽州文书、报刊等史料展示徽州女性通过离家出逃以摆脱婚姻关系的极端行为,揭示其背后反映的底层民众生活处境和社会情境。

 

二、 妻子出逃现象的主要类型

“隐恶扬善”是方志、谱牒等传统文献类型的书写取向,像卖妻、逃妻、拐骗等负面消息几乎被屏蔽。譬如《梁安城西周氏宗谱》祠规称:“派丁男妇有忤逆乱伦及犯奸为匪经官者,并卖妻女与人为妾者,即行革出,生死不许入祠。”检视各类谱牒,可知这类祠规具有普遍性。但其规定也许只能表明,儒家伦理指导下的宗族制度排斥非正常婚姻,然而“革出”只是将当事者排除在宗族记录之外,却无法证明此类社会现象走向消亡。


与上述文献不同,留存至今的徽州文书有不少妻子出逃的记录。一份清后期黟县古筑村的算命卦单显示,问卦者妻子被认为逃到南方,之后将借道东方而归,即便未能按期归来,也会知晓她的下落。这份求神问卦单是逃妻丈夫采取的搜寻策略之一,为此他需要支付77文服务费。在民国初年,婺源县沱川乡查平坦村寡妇查詹氏,螟蛉子查文开迎娶詹灶松的女儿后,经常趁为店东监布的机会回家暂住。儿媳怀孕不久,即要回娘家养胎,查詹氏婉言延缓不成,儿媳于某夜“卷首饰与各物件魆逃”,查詹氏前后8次求接,娘家则变本加厉要求退婚,查詹氏只好请当地乡约介入。徽州人胡本鍢的一份合同中提到,三位兄长“虽经娶室,该室逃亡殆尽,竟无一嫂可存”,祖上遗产先后被父亲和嗜赌的兄长们转卖,他为保全祀产被迫做出善后之举。


自民国以来,随着新式报刊媒介和社会思潮的传入,在徽州地区形塑新的信息传播渠道。妻子出逃作为一种极端的婚姻冲突方式,卷入者也从求神问卦发展到登报警告、发布启事等新方法。作为新式媒介的报刊,不需要承担传统文体规范的约束,其娱乐性功能也使逃妻、私奔等夺人眼球的新闻更容易披露。同时,登报声明也发展为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和抗议渠道,甚至成为离婚手续的组成部分。


为分析民国徽州妇女的出逃现象,本文以当地最具影响力的《徽州日报》《徽州日报》1932年10月在屯溪创刊,至1949年4月终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徽州地方报纸中报刊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一份报纸。本文利用的是安徽省图书馆馆藏胶卷。为例,统计该报1933—1949年登载的启事、新闻,最终筛选出101个有效案例。本文对“逃妻”的限定是:在夫妻双方未经协商的前提下,由于妻子突然离开而陷入的婚姻失序状态。所以,那些事实上已经分居多年的夫妻,不予统计。为了凝练主题,妻子的身份包括妻和妾,但不包括寡妇(因为丈夫已死,逃避的对象发生变化),也不涉及妻子自杀、典妻卖妻、解除婚约、离婚纠纷等其他类型。


《徽州日报》是一份有政区属性的地方报纸。101个案例分属歙县、休宁、祁门、绩溪和黟县,所涉妇女均为徽州人,事例涉及周遭的石埭、乐平、遂安、芜湖等地。究其原因,婺源于1934—1947年划属江西,故此时期的婺源人缺乏到该报购买版面发布启事的动机,这从侧面证明了登报声明的半官方色彩。


展开
目录

专题:考古文献所见早期中国史

环太湖流域史前考古的早期尝试

郭骥

猗猗嘉禾:西周早期政治天命观的形成及其影响

周晓冀

寿县蔡侯墓三长铭史事年代新考与吴楚争霸视阈下的蔡国史事重建

王少林

不戴胜的西王母:海昏侯墓“孔子衣镜”的图像表达、意义指向及相关问题

王刚

 

古代经济史

唐开元天宝时期屯田分布研究

陈文婷

嘉靖初期政局与“叶淇变法说”的兴起

胡剑波

 

古代文化史

《汉书·艺文志》总序意涵疏理:以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为证明

孙振田

略述北齐“搜扬好人”之出现

严耀中

陈寿祺、梁章钜之往来与失和——兼考道光《福建通志》删毁、《文选旁证》撰者两公案

宋一明

 

古代海交史

“外府”与“区略”:中国史籍中的满剌加官厂

时平

郑和远航非洲对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贡献及其历史意义

郑一钧

 

传统与近代

民国徽州社会的婚姻冲突:以妻子出逃现象为中心

李甜 王靖

 

理论探索

论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

张箭

 

史料辑存

松荫轩藏曾荣光先生金石题跋

秦蓁

常州族谱所见张惠言佚文三篇考释

张宏波

南朝典籍校点商兑

朱光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