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高祖杨敞,汉昭帝时为丞相。父亲杨宝,是位学者。杨震少年丧父,家境贫寒,与老母相依为命,他很好学,拜经学家桓郁为师,遂明经博览,无不穷究,学者都称他是“关西的孔子”。他曾和母亲客居在湖城(今山西芮城南)县达二十余年,躬耕教书,维持生活。当地官吏听说他很有学问,又孝敬,就征他作官,他不肯去。渐渐地他年事已高,人家都说他没有什么前途了,可他的志向更加坚定。
50岁那年,他才在州郡开始供职,大将军邓骘听说他很贤德,就推举他当了秀才。此后他青云直上,直至当上了东莱郡(今山东北胶河以东、岖嵎山以北地区)的郡守。在他赴任途经昌邑县(今山东巨野南部)时,遇到了被他举荐过的秀才王密。此时,王密是昌邑县的县令。夜阑人静时,王密怀揣钱财重礼,前去馈赠杨震,杨震问道:“我了解你的为人,你怎么不知道我的性格呢?”王密说:“深夜没人知道此事。”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人知道!”王密惭愧地拿走了。后来,杨震又做了涿郡的郡守。
当时贪污成风,贿赂公行,但杨震始终洁身守道,并努力消除这种恶疾。他每月俸禄120斛的粮食,出入乘车,可他决不允许子孙们享用。有些老朋友见杨震如此廉正,就劝他说:“你既然不让孩子们沾光,那就让他们利用你的权力开办些产业,也好日后受用。”他坚决不肯,说:“后人称他们是廉洁官吏的子孙,这份产业比什么都丰厚。”
由于他有这样的品格,所以受到了当时执政的邓太后的器重,在元初四年(117)把他征人京师,任命他负责掌管宫廷车马及牧畜事宜的太仆官,不久又转为掌管国家礼乐郊庙社稷的太常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职务,是中央的九卿之一。永宁元年(120)他当上了司徒,成为百官之首。从此,他决心尽瘁国事,凡有益于国家兴旺的事情,他竭力推行;凡有损于国家事业的弊政,他拼命革除,由此成为正直人的领袖,邪恶人的靶子。
邓太后死后,权归安帝。一些内宠之人开始横行妄为,其中以安帝的乳母王圣为代表。王圣有一个叫伯荣的女儿,依仗母亲与安帝的特殊关系,在宫廷中传递关节,招权纳贿。杨震知道后,马上向安帝奏报此事,希望安帝迅速将王圣迁出宫中,禁止伯荣入宫。安帝非但没有采纳杨震的建议,反而把他的奏折让王圣等人看。由此,这些内幸之人全都非常记恨杨震。安帝既然不管,王圣等人也就更加肆无忌惮了。伯荣不仅随意出入宫廷,而且骄淫更甚,和皇亲刘瑰勾搭上之后,安帝冲着王圣的情面,给刘瑰加官封侯。杨震对此深恶痛绝,当着满朝文武官员上疏说:“刘瑰无功封侯,违背祖训,人们不满,陛下应该慎思而行。”安帝看也没看就放到了一旁。
延光二年(123)杨震由司徒改为太尉,负责军务。此时,朝廷中的官员大搞裙带关系,并且把亲信安插在各个衙署。有的要员受贿后,举荐了一些无赖到各地任职,杨震对此极为痛恨。一天,安帝的舅舅耿宝向杨震推荐宦官李闰的哥哥,要杨震给安排个职务,杨震没有答应。耿宝就亲见杨震说:“你知道皇帝很重视李闰,想让你征他的哥哥当官,我这不过是传达皇上的意思罢了。”杨震说:“如果真是朝廷想召他为官,就应该有尚书台的敕令。”遂表示坚决不同意,耿宝恼恨离去。几天之后,闫皇后的哥哥闫显也要杨震给自己的一个亲信安排职务,杨震又没答应。可这二人通过其他渠道最终被任用了。而怨恨杨震的人越来越多。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