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五百年,是中国历史上尽显辉煌灿烂的时代,也是了解中国历史和文明重要的门钥。但只根据本时代的资料,很难认识东周透彻。因不了解一件事物的过去,就无法了解它的现在。是以作者将目光往前投望,开始研究西周史,并根据所得创作出《西周三百年》。现实是历史的继续,当对西周有了足够了解,东周时代的许多疑问就迎刃而解了。作者也就有了自信,来解读中国历史上这一伟大的时代。
01墨学的创立
孔子开创了儒家,子夏、子贡、曾子、子思等发扬儒学,遂使儒学壮大成为当时最显赫的学派。凡有人想学习文化知识和礼仪制度,无不 投在儒家学者门下,上自名门显贵,下至平民百姓。众多拜入儒家门下的弟子,对儒学教义拳拳服膺,恪守终生。少部分务实的人,认为师门方法不切实际,难以实践。他们离开师门,投入官场后,开始说一套做一套。屈指可数具有顶尖智慧的人,甚至反出儒门,主张截然相反的理 论,与儒家针锋相对。墨子墨翟,就是这样的人。
现在可以了解到的关于墨子的信息,非常稀少。我们只知道,他生活在比孔子稍晚些的战国初期,约与孔子第三代传人同期。墨子可能是鲁国人,也可能是宋国人,早年受业于儒者,学习孔门六术。学成之后,墨子觉得儒学提倡的礼节太过繁缛,丧葬制度奢靡伤生,于民不 便,于国不利。于是墨子舍弃了儒家立场,置身于儒家的对立面,提出节葬、非礼、非乐、非命等主张,创立墨家学派。
墨家学派在战国初期、中期,发展极为兴旺。《吕氏春秋》曾言:“孔、墨之弟子徒属满天下”“孔、墨徒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这是从杂家的视角,看当时学界的景况。孟子又有言:“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这是从儒家的视角,看当时学界的景况。可见墨家学派的规模和影响力,曾经与儒家学派并驾齐驱。而墨子,也被视为可与孔子相提并论的圣人。
不过墨家的繁荣,没能持续长久。墨学的传承在战国后期遽然中断,这个曾盛极一时的门派,就此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墨子》一书虽然被保存下来,但若不是通过其他典籍的记载,人们决然不会知道,墨家还有过一段如此显赫的历史。墨子是什么样的人?他是如何创立墨学 的?又是如何传播自己的思想?墨学鼎盛时期徒众人数多少、分布如何?它为什么在历史上消失得如此彻底?这一系列问题,因为史料的缺失,已很难给出明晰的答案。除了其他典籍留下的零星记载,人们仅能通过《墨子》一书,来了解墨子和墨家学派。
墨家学派的创立,是建立在对儒家的批评之上的。那么,墨子因何要对儒家进行批评呢?他是一个纯粹的学者吗?他做出的批评仅出于对真理的追求吗?不是的。墨子的批评,完全基于实用的目的。他和孔子一样,是一个实践型政治家。他发明学说,创立学派,并非为了在学术上好勇斗狠,而是想将它们实践于现实,改变社会。准确地说,墨子的学说,是一份政治解决方案,也是一份社会解决方案。他和孔子一样怀有梦想,想要改变眼前战乱频仍、百姓备受荼毒的乱世。墨子可能在很多方面不如孔子,但论对生民一视同仁的博爱,他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墨家学说最根本的支点,就是兼爱。什么是兼爱呢?兼爱是一种推而广之、无有差别的爱人之情。墨子要求,人要爱他人如爱自己,爱他家如爱己家,爱他国如爱己国。如此,则天下就没有分别、争斗和战争,世界归于和平,每个人从此受益。为什么提倡兼爱呢?因为墨子思考分析战国乱象,认为祸乱之起,源于人们互不相爱。不相爱则视他人如他人,视他家如他家,视他国如他国。如此,则天下有分别、争斗、战争,祸乱四起,生灵涂炭。要彻底解决乱世问题,就要人人发挥爱心,兼爱他人,实践爱行。
在兼爱思想基础上,墨子又发明出尊天事鬼的思想。中国的思想传统,承认天和天命的存在。但很少有人以正面说理的方式,来谈论天的话题。鬼亦是如此。但墨子无视传统,反其道而行之,正面论述天和鬼的话题,承认它们的存在。天和鬼不但存在,而且它们主持正义、福善祸淫,所以人们要尊天事鬼。人之所以要兼爱,是因为上天兼爱万物和生民,令他们蓬勃生长。人要效仿天道,顺从天意,兼爱他人。墨子认为,天和鬼昭示了一种正义的行为准则,人们必须以之为规矩方圆,不可违逆。
尊天、事鬼和兼爱,共同组成了墨学周圆的信仰系统。墨子告诉人们,世界不仅有人的存在,还有天的存在和鬼的存在。所以人的行为,不能恣意而行,而要有所依傍和约束。最高尚的人的行为,就是兴利除害。所谓兴利,就是上利于天,中利于人,下利于鬼。若人追求利己,危害道义,最终会招致天和鬼的惩罚。
墨子的社会政治学思想表现为“节用”“节葬”“非礼”“非乐”“非攻”“尚同”“尚贤”等内容。
墨子批评了王公贵卿们竞相奢靡、穷奢极欲的生活作风,指出崇尚奢靡,不仅违反道德,而且损耗民力,危害国家。执政者应该效仿古代圣王,崇尚节俭,取财有度,才能利益人民,保证长治久安。墨子特别批评了儒家强调的厚葬之礼,认为它夺生人之不足,以供死人之有余,逆反常理。
而对儒家理论核心的礼乐制度,墨子采取了激进的否定态度。他认为,礼制臃肿繁缛,耗费学者的心思精力,侵占百姓劳动生产时间,有害于人事。乐歌使贵族沉湎于享受,萎靡精神,荒怠政事。一个健康有活力的社会,应该摒弃礼乐,让人民恢复淳朴的本真。
在政治策略上,墨子坚持以一套标准贯通上下。百姓思想和行动要同于官卿,官卿思想和行动要同于诸侯,诸侯思想和行动要同于天子,天子思想和行动要同于天志。如此上下贯通,协调一致,才能齐心合力,成就万事。墨子认为人有贤愚不肖之别,所以国君治政,必须亲近士人,选贤任能,摒弃奸佞。墨子旗帜鲜明地反对所有战争,反对大国对小国的侵凌和兼并。他提倡以道义的方式,而非暴力的方式,征服他人。
墨子的修身和非命思想,探讨的对象是个人。他勉励君子应通过修身,让品德和修养达到高尚境界。品德和修养提高了,才能格局恢宏,理想远大。墨子批评命由天定的观点,相信事在人为。人生的命运,并非生来就确定。富贵的人不会一生都富贵,贫穷的人不会一生都贫穷,命运可以通过人为改变。他鼓励人们努力向善,坚持不懈,从而收获好的回报。
以上信仰思想、社会政治思想、道德修养思想,构成了墨子思想的核心。其中大部分的内容,与儒家思想对立,建立在对儒家思想的批判之上。在某种意义上,人们可以认为,如果没有儒家,就不会有墨家。墨家以批判儒家自立,儒家是孕育生长它的母胎。其中少部分的内容, 墨家保持了和儒家一样的观点。如尚贤的人治观念,儒家在政治实践中也非常重视。如修身的道德观念,是儒学心性学派思想的重心。再如上面没有提到的崇古观念,两个学派也表现一致。墨子虽然没有直接言明上古时代是黄金社会,但在论述很多观点时,都引述尧舜禹汤的例子,称他们为先圣先王,膜拜无比。至于倡导以和平方式而非暴力方式结束乱世局面,以道德而非利益作为世俗价值的衡量标准,儒墨同理,自不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