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腔调》作者重磅新作!
★大唐风华绝代,气象万千,本书通过吃、喝、玩、乐 4个大主题、15个小话题从微观角度入手带你了解唐朝人的日常生活。
★随文措置100多幅精美插图,图文对照,全彩印刷 ,直观再现大唐的风貌。有图有真相!
★作者将内容的扎实严谨和行文的幽默风趣糅为一体,有历史掌故有趣闻八卦,使读者在相对轻松的阅读氛围中,了解唐人对生活质量的热情和追求,体验“花舞大唐春”的激情澎湃!
不过,假如你来到中唐之前,也就是“茶圣”陆羽还没有出现的时代,你可能觉得唐朝的茶怎么是这样奇奇怪怪的味道。您捧起一碗茶,发现并不是我们现在喝的这种清亮的颜色,也不是纯正的清香味儿,而是看起来有点像芝麻糊般的稠状物,喝起来其中混有葱、姜、花椒的味道,或者还有大枣、桂皮、奶油之类,而且多半是咸的,将就着当奶茶喝也是难以入口的……
这种奇奇怪怪的饮料,是和诗意、清雅不怎么沾边的,所以在盛唐以及之前的年代,诗人们描写喝茶情景的,也相当少,比如诗仙李白,他的诗集中,带“酒”字的比比皆是,而写到喝茶的却极少极少,大家能背出一首常见的吗?没有吧。
南方一些地区的擂茶,应该说是保留了这样的喝茶传统,所谓擂者,就是研磨。把茶叶、芝麻、花生等原料放进石钵里研磨后,再用水冲泡,也会加上葱、姜、橘皮、盐之类的,做出来的茶,类似现在叫“茶汤”的粥状物。“茶圣”陆羽提到的“蜀妪作茶粥卖”,应该就是指这样的喝法。
盛唐时的储光羲就写过《吃茗粥作》一诗,其中有“淹留膳茶粥,共我饭蕨薇”一句,这里的“茗粥”或“茶粥”,就是指这一类芝麻糊状的茶品。这应该和我们现在的喝茶体验是有所不同的。
终于,中唐时的陆羽带头发声,抨击了这种“暴殄天物”式的喝茶方式,他在《茶经》中痛斥:“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也就是说那种在茶里面乱加各种调味料的,煮出来的茶,就像臭水沟的水一样,根本不能下咽,一点也不好喝。
陆羽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出来一套完整的饮茶方法,他写成了一本书,叫《茶经》,其中从采茶讲起,详细说明了茶具的制备、烹茶的方法、用水的讲究、喝茶的礼仪之类。后来这套给日本来留学的人学去,发展成为日本的茶道。
所以,经过改良后的唐代煎茶法则,就是这样子的了:
…………
我们看,唐人的煎茶模式相当烦琐,我们现在基本就是两步,放上茶叶,倒入开水就好了。然而,唐人喜欢将茶碾成粉末状,现在则是一般上品的茶叶,都是相当完整的,而粉末状的一般是低档的袋泡茶。
不过唐朝人的喝茶步骤更有仪式感。而且经过茶圣陆羽的改良和提倡,人们渐渐发现了茶中真味,喝茶渐渐变成了一种精神享受,而不是仅仅满足解渴的生理需求。
所以,喝茶的习俗在盛唐之后就开始风行于世,“茶”这个字,也越来越多地走入了唐人的诗篇,像“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钱起就体会到了喝茶的妙处:“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与赵莒茶宴》)
我们看钱起把和友人聚在一起喝茶称为“茶宴”,并在诗中说聚在一起喝茶,比一起喝酒要强得多,喝酒越喝越迷糊,而喝茶越喝越清醒,而且能有一种洗净尘心的效果,实在是更符合文人逸士的高雅情怀。
所以皎然也在一首诗中说:“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前言
吃
第一章 山珍海味:唐人丰富的肉食
第二章 南米北面:唐人的日常主食
第三章 大唐的国宴菜单
喝
第一章 爱酒不愧天的唐人
第二章 唐人《茶经》七碗茶
玩
第一章 唐人最爱的游戏:斗鸡
第二章 唐人说,不吃饭行,不打猎没法忍
第三章 唐人最爱的体育比赛:马球
第四章 女子的专属活动:秋千和斗草
第五章 文静的室内游戏:投壶和双陆
第六章 唐人喜欢的那些宠物
乐
第一章 霓裳羽衣:唐人爱舞蹈
第二章 仙乐飘飘:唐代的歌星和乐手
第三章 唐代参军戏:小品和相声的“祖宗”
第四章 唐人精彩的百戏和马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