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齐鲁文化要览
0.00     定价 ¥ 12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09139823
  • 作      者:
    编者:王志民//吕文明|责编:刘晨//吕士远
  • 出 版 社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8-01
收藏
内容介绍
山东省地处祖国大陆东部,北望京津,南拥江淮,西依中原,东临大海,自古为中华形胜之地。这片近1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的万里黄河,由山东人海;雄浑巍峨的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中国第一个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名录;山东还是中国思想文化的主干——儒学的发源地,是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孟子的故乡,是秦汉之后历代中国人的朝圣之地;齐国故都临淄则是先秦时代最大的工商业都城,在这里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百家争鸣的文化中心、最早的大学堂稷下学宫,是世界公认的“足球起源地”;近代以来,山东是中西文化交流、碰撞、融合的核心地区之一,收回青岛主权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索;山东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用生命和鲜血凝聚而成的“沂蒙精神”,是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与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本书是一本全面介绍山东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当代社会主义文化的简明、题库式读本。全书以纵向时代为主线,以文化部类为专题,以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山东人文精神、历史贡献、当代价值为主旨,以重要人物、事件、遗迹、典籍等为着力点,力求多角度、全方位反映山东历史文化。
展开
目录
导言
(一)地理环境与文化生成
(二)海岱考古与文明起源
(三)行政沿革与文化传承
(四)中国轴心时代的文化“重心”
(五)礼仪之邦与人文圣地
(六)近代转型与沂蒙精神
一、齐鲁文化的源头
(一)远古时期的山东人
(二)山东史前考古学文化遗存
(三)大汶口文化:海岱文明的曙光
(四)龙山文化:山东史前文明的高峰
(五)太昊、少昊、蚩尤:传说时代的东夷首领
(六)尧舜禅让:东夷与中原部族间的交流融合
二、泱泱齐风
(一)太公封齐奠定大国之基
(二)管仲相齐构筑大国霸业
(三)威宣盛世重振大国雄风
(四)大国之都临淄古城
(五)尊贤尚功、改革进取、兼容开放的齐文化精神
(六)齐文化对先秦儒学的影响
三、儒家思想与礼仪之邦
(一)从周公庙说起
(二)孔子:世界文化名人之首
(三)孟子和荀子:先秦儒学的传承与创新
(四)齐鲁经学与独尊儒术
(五)郑玄:会通今古,遍注群经
四、山东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
(一)伟大的科学家墨子与《墨经》
(二)阴阳五行家的地理与科学成就
(三)手工技艺集大成之作《考工记》与“工圣”鲁班
(四)扁鹊、仓公、王叔和与齐派医学
(五)甘德、刘徽、何承天的天文学、数学和历法成就
(六)《汜胜之书》《齐民要术》与《农书》
(七)王景治河,千年无患
五、海洋文化与东亚文化圈
(一)早期山东的对外交流
(二)徐福东渡与文明远播
(三)蓬莱仙话与八仙过海
(四)山东半岛与海上丝绸之路
(五)明清海防与国家安全
(六)儒学在东亚的传播
六、泰山与山岳文化
(一)五岳独尊的泰山
(二)泰山封禅:古代“沟通天人”的祭祀大典
(三)东岳崇拜与国泰民安
(四)历代名人与泰山
(五)东镇沂山与蒙山
(六)海上仙山:崂山
(七)昆嵛山与全真道
七、黄河、运河与河川文化
(一)黄河人海流
(二)古代四大名渎之一:济水
(三)南北交通枢纽——京杭大运河
(四)运河名城与鲁商兴起
(五)山东名河
(六)山东的名湖与名泉
八、齐鲁兵家文化
(一)姜太公与《六韬》
(二)司马穰苴与《司马法》
(三)孙武与《孙子兵法》
(四)《孙子兵法》对世界的影响
(五)孙膑与《孙膑兵法》
(六)诸葛亮的兵法与谋略
(七)戚继光抗倭与《纪效新书》
(八)田单复国
九、诗文中的山东
(一)《齐风》与《鲁颂》
(二)山东历代文学名家
(三)建安文学中的山东人
(四)刘勰与《文心雕龙》
(五)我家寄东鲁:李白、杜甫与山东
(六)范仲淹、苏轼与山东
(七)李清照与辛弃疾
(八)前后七子中的山东人
(九)蒲松龄、王士稹与孑L尚任
(十)顾炎武、施闰章与郑板桥
十、山东历代石刻与书画艺术
(一)秦始皇东巡与山东秦刻石
(二)山东汉碑与汉画像石
(三)云峰刻石与北朝摩崖刻经
(四)山东历代名人题刻
(五)山东历代书法名家
(六)山东历代绘画名家
十一、中国最早的大学:稷下学宫与登州文会馆
(一)稷下学宫:中国古代最早的大学
(二)登州文会馆:近代中国最早的大学
(三)从泺源书院到山东大学堂:中国第一批省立大学
十二、齐鲁好家风
(一)诗礼传家的曲阜孔氏
(二)孟母教子与孟氏家风
(三)家训之祖:《颜氏家训》
(四)琅琊王氏家风与“王与马共天下”
(五)明清文化世家的家风传承
十三、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上)
(一)吕剧、柳琴戏与传统戏剧
(二)山东大鼓、山东快书与传统曲艺
(三)祭孔大典与民间祭礼
(四)孟姜女、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
(五)庙会、灯会、书会
(六)开洋节与谢洋节
十四、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下)
(七)蹴鞠、螳螂拳、查拳与传统体育
(八)秧歌、鼓舞与传统舞蹈
(九)年画、剪纸、草柳编与传统美术
(十)风筝、贡砖、陶瓷与传统技艺
(十一)衣食齐鲁:鲁绣与鲁菜
十五、方言与区域文化
(一)山东方言分区及其特点
(二)源远流长:历史上的山东方言
(三)文山书海:典籍里的山东方言
(四)四乡八镇:地名中的山东方言
(五)俗词俗语:山东方言里的生活智慧
十六、“三孔”圣迹与历史文化遗址
(一)山东十大历史文化名城概说
(二)“三孔”与“四孟”
(三)千里风景线:齐长城
(四)佛教建筑遗产:神通寺、灵岩寺与龙兴寺
(五)水浒寨:梁山泊遗址
(六)异邦王陵苏禄王墓
(七)北方庄园的典型:牟氏庄园
十七、中西交融下的近代齐鲁文化
(一)西学东渐与近代齐鲁文化转型
(二)从甲午战争到“还我青岛”的爱国主义
(三)商埠、胶济铁路与口岸城市的近代化
(四)新式学堂与山东教育近代化
(五)近代山东的工商业文明
(六)农村的近代转型:从武训义学到乡村建设运动
(七)闯关东、乡土观念与近代山东的风土人情
十八、马克思主义传播与红色基因的养成
(一)山东问题、五四运动与爱国主义
(二)王尽美、邓恩铭与马克思主义在山东的传播
(三)山东党组织的建立与红色基因养成
(四)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与红色精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