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品读凉州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2706758
  • 作      者:
    编者:柴多茂//张颐洋|责编:漆晓勤
  • 出 版 社 :
    读者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7-01
收藏
作者简介
  柴多茂,男,甘肃武威人,现为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著有《张澍》《张澍咏陇诗选注》。
  
  张颐洋,男,甘肃武威人,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散文小说集《当归》。
展开
内容介绍
  《品读凉州》以爬梳武威历史文化资源为出发点,截取凉州文化的精彩片段,以“时代”为纵轴,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追忆凉州文化的高光时刻;以“多元”为基础,在绵亘千年的丝路上,重述凉州文化的辉煌;以“异彩”为亮点,在凉州古老的岁月里,打捞民间的文化珍宝;以“人物”为重点,在群星闪耀的苍穹,镌刻先贤们的丰功伟绩;以“胜迹”为特色,在多彩的凉州大地上,找寻历史的不朽印记。
展开
精彩书摘
  (二)重视礼遇高僧
  因西夏统治者大力提倡佛教,僧人的社会地位也得到了提高,他们不仅有很高的政治地位,还享有很多的特权。西夏的国师,地位与朝廷中的中书、枢密职位相等,属于上等品位。他们精通佛法,懂得两种以上的语言文字,能够翻译和校勘佛经。西夏前期,封设帝师之前,国师的社会地位最高。传世的西夏译经图中,国师常常居坐高位讲译佛经,西夏皇帝和皇太后则分坐两旁听法。
  相传,资料所见的西夏国师有10多位,武威发现的西夏文文献中,有两位国师的名字。一位是西夏高僧周慧海,他是仁宗时期的一位汉族僧人,曾担任西夏在家功德司副使,获得显密法师的称号,后升任国师。在西夏佛经翻译史上,周慧海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精通梵文、汉文、藏文、西夏文等多种语言文字,负责把佛经翻译成西夏文的工作。周慧海对西夏佛教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佛经的翻译上,他翻译的佛经很多,现存的、参与翻译并有明确题记的佛经,有《圣观自在大悲心总持功能依经集》《胜相顶尊总持功能依经录》《圣胜慧到彼岸功德宝集偈》《如来一切之百字要论》《注华严法界观门深》等。
  武威发现的一份1224年的西夏文典糜契约文书中提到一位瓦国师,他是西夏末期的佛教僧人,驻锡在武威亥母寺传法。这一时期的西夏内优外患,百姓生活困苦,只能靠向寺院僧人借高利贷度日。契约记载的正是瓦国师向百姓放高利贷的内容。
  西夏的法师和禅师具有较高的佛学知识,通晓并善于讲解佛法,致力于修行传法,对西夏佛教传播做出过巨大贡献。另外,一些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熟练运用文字的僧人,还参与过西夏辞书和诗集的抄写工作,为西夏文化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三)兴修寺院佛塔
  西夏时期在各地大规模新建和重修的佛教寺院和塔刹众多,以至明代诗人李梦阳感叹到“云锁空山夏寺多”。凉州境内的佛教寺院,城内有大云寺、罗什寺、海藏寺,远郊有亥母洞石窟及寺、天梯山石窟及广善寺、圣容寺、瑞像寺、崇圣寺等。这些寺院,除了亥母洞石窟及寺是西夏新建,其余大多都是前代所建,西夏都一一加以修葺使用。正如《西夏碑》记述:“近自畿甸,远及荒要,山林溪谷,村落坊聚,佛宇遗址,只椽片瓦,但仿佛有存者,无不必葺”。大云寺是武威年代最早的佛教寺院,前凉时重建后称宏藏寺,唐代改为大云寺,西夏又称护国寺,是西夏的皇家寺院。西夏天祜民安三年(1092年),凉州大地震,护国寺及寺内的感通宝塔被震倾斜。崇信佛教的崇宗皇帝李乾顺和皇太后诏令维修,竣工后举行盛大的佛事活动庆赞,并刻碑纪传,所刻碑即举世闻名的西夏文和汉文合璧的“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乾祐七年(1176年),仁宗皇帝李仁孝御驾西行,亲临甘州(今甘肃甘州区),途经凉州,曾拜谒凉州大云寺金塔(即感通塔)。
  西夏碑是现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价值最大的西夏碑刻。碑中内容涉及西夏的语言文字、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宗教文化、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内容。西夏碑的西夏文、汉文碑文,分别由西夏著名的书法家浑嵬名遇和张政思书写,西夏文篆书碑额“敕感通宝塔之碑铭”,是保存最完整的八个西夏文篆字。西夏碑正面的1800多个西夏文字,与背面的汉文虽然不是逐字逐句的对译,但是大部分都能找到相对应的汉文释义。借助西夏碑,研究者释读出存世的西夏文钱币、确定西夏文碑刻、翻译西夏文文献等。在没有任何西夏文和汉文对照资料的情况下,西夏文、汉文合璧的西夏碑成为当时人们解读西夏文献、探索研究西夏历史的“活字典”,学术界称它是“打开研究西夏学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三、科技发达
  (一)金属冶炼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科学技术和发明创新高度发展的时代,许多重大发明如火药、活字印刷、指南针等,都产生于这个时代。陈寅恪先生曾评价:“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朝初期,我国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火药配方和火器,火箭、火炮、蒺藜火球等十多种火器,是当时最先进的军事武器。
  西夏历代统治者,重视发展军备,立国期间就积极吸收和借鉴宋朝先进的金属冶炼技术和武器制造技术,其军事武器装备不低于宋朝水平。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了不少西夏有名的兵器,如射程远、穿透力强、威力巨大的“神臂弓”;又如锋利无比,在当时闻名遐迩,号称天下第一剑的“夏国剑”等。武威西夏窖藏中发现的三件金碗,纯度很高,打磨光滑。碗底心和碗的口沿上,用錾刻的技法,分别刻出团花牡丹图案和缠枝花卉图案,线条纤细流畅,制作工艺精湛,说明西夏工匠已掌握了制模、浇铸、抛光、錾刻等高超的金属冶炼技术和铸造工艺。安西榆林窟的西夏壁画“锻铁图”中,锻铁工匠正在使用的双扇竖式木风箱,鼓风量比普通风箱更大,能提高炉火温度,是当时最为先进的鼓风设备,为西夏的金属冶炼和武器制造提供了保障。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时代: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时段
第一节 史前文化
第二节 两汉文化
第三节 五凉文化
第四节 西夏文化

第二章 多元:丝路重镇上的文化辉煌
第一节 天马文化
第二节 屯垦文化
第三节 长城文化
第四节 方志文化

第三章 异彩:河西走廊上的文化遗珍
第一节 乐舞文化
第二节 诗词文化
第三节 金石文化
第四节 非遗文化

第四章 人物:谱写凉州历史的绚丽篇章
第一节 历史人物
第二节 历代职官
第三节 寄居人士

第五章 胜迹:留存在大地上的历史印记
第一节 古建筑
第二节 古遗址
第三节 古墓葬
第四节 匾额
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