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起源
壹
公元前1113年①,岁在戊子。
一支旌旗招展、盔甲鲜明的威武之师浩浩荡荡地开进了西周都城镐京的东大门。虽然战士们的脸上写满疲惫,靴上遍沾征尘,但胜利的喜悦仍然无法抑遏地从他们的眼眸中、嘴角上溢出。
三年前,西周开国天子周武王不幸驾崩,尚未成年的太子姬诵在群臣的一片忧虑与疑惧之中仓促即位。主少国疑的西周随即陷入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叛乱:殷纣王的儿子武庚率领东方的殷商遗民造反了。
原本在周武王的安排下负责监视武庚的管叔与蔡叔不但没有及时扑灭叛乱,反而助纣为虐,二人出于对辅政大臣周公的猜忌,与武庚联兵西向。于是,几乎就在一夜之间,由文、武两代明君苦心经营的东方领土迅即被叛乱的战火彻底吞噬了。
临危受命的周公亲率大军,东征平叛,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奋战,终于将这场历史上著名的“三监之叛”彻底平定。当西周王师凯旋,其他人都还陶醉在镐京官民的颂扬与喝彩声中的时候,计深虑远的周公却已经开始谋划西周的建国大业了。
不久,在周公的主持下,西周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分封诸侯行动正式拉开了帷幕:鲁国、齐国、卫国、燕国、晋国……一个又一个护卫王畿的强藩被先后分封到各个战略要地。随着这些藩国特续不懈的封建拓殖,西周统治的触角缓缓地伸向未知的远方。一眼望去,以宗周、成周二京为核心,以各诸侯藩国为节点的封建格局就像一张密织的蛛网在中原大地上渐次铺开。
西周王朝的家业大起来了,从前的宗室亲贵、功臣元勋也都雨露均沾,分得了属于自己的土地与人民。为了加强国家的凝聚力,让天下诸侯如众星拱辰般团结在天子的周围,周公以成王的名义在岐山之阳召开了一次盛况空前的诸侯盟会。
在这次被历史学家称为“岐阳之蒐(sou)”的重要盟会上,不但有例行的结盟仪式,还特意举行了意味深长的“大蒐礼”——以田猎的名义检阅军队,开展军事演习,并借此公布了一系列重要的法律制度和人事任命。
当与会成员都沉浸在一派欢乐气氛之中时,却鲜有人注意到这样一位卑微而谦恭的司仪:盟会前举行预演仪式时,是他将象征着君臣身份的茅草恭恭敬敬地竖立在天子和诸侯的座位之上;在正式会盟之前,又是他将标志着尊卑之秩的木表一丝不苟地放置在贵宾们的席次当中。但等到天子与各路诸侯陆续入席之后,他却只能默默地退出热闹的会场,与身份低贱的东夷鲜牟之君一起守望着会场前熊熊燃烧的火炬。
很难想象,火炬前这个被周天子摈弃于会场之外的落寞司仪,就是后来楚国的开国之君——熊绎。
众所周知,春秋时代的历史大部分是由晋、楚两大国共同主宰的。在春秋的历次诸侯盟会中,能够同中原霸主晋侯分庭抗礼的,也就是楚王了。但看着熊绎眼下这卑微的处境,人们无论如何都很难将他与后世的“南霸天”楚国联系在一起。
周王室这样贱视熊绎,貌似不合情理,因为《史记·周本纪》中记载:
西伯日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
伯夷、叔齐在孤竹,闻西伯善养老,盍往归之。太颠、闳天、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归之。
P1-3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