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巴西小史
0.00     定价 ¥ 6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00218146
  • 作      者:
    作者:(巴西)玛丽·德尔·普里奥里//雷纳托·韦南西奥|译者:褚孝睿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22-11-01
收藏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巴西通史,时间跨度从殖民时期到21世纪前十年;这是一部切片式的历史读本,全书通过30来个主题为我们展示了巴西历史中的重要时刻;这是一部纪实性的作品,作者从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中提炼出与主题相关的材料,充满了历史的细节;同时,作者不忘捎带“私货”,在历史的细节中,处处凸显女性的存在。总之,这是一部有态度而十分有趣好读的作品。


展开
作者简介

玛丽•德尔•普里奥里,巴西历史学家,研究范围较广,以民众文化和女性研究为主。

雷纳托•韦南西奥,巴西历史学家,近些年的研究更侧重于巴西米纳斯吉拉斯本地政府的档案与文献等。

译者简介:

褚孝睿,毕业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西葡语系,目前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葡语文学硕士。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一本关于巴西的通史。作者对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如航海日志、旅行记录、政府报告、庄园主笔记、叛乱檄文等等,进行抽丝剥茧般的提炼,按照历史进程,从大航海时代讲起,勾勒出巴西历史的轮廓,突出了巴西历史最为关键的三个时期(殖民时期、独立时期和共和国时期),并用30余个主题,描绘巴西波澜壮阔色彩斑斓的历史。 本书不是沉重枯燥的线性描述,而是一部通过文献窥见历史现实的生动有趣的读本。好玩的是,作者在书中“夹带”了不少“私货”,字里行间每每可以瞥见女性的身影。
展开
精彩书摘

  《巴西小史》:
  入侵者在帕尔马雷斯中看到了房屋、道路、小礼堂、雕塑、马厩,甚至还有一些粗糙的、称作“宫殿”的建筑。除了荷兰作家巴勒乌提到的种植园,他们还发现了铸造厂和工坊。印第安人拥有制作瓷器、吊床和加工木薯的知识以及捕鱼技术,这对逃奴堡自给自足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帕尔马雷斯并非独一无二,尊比也不是。
  在帕尔马雷斯投降时,人们在米纳斯吉拉斯发现了金矿。奴隶被系统性地抽调到矿场工作,引起了类似的反抗,当地的逃奴堡成倍增加。政府己十分熟悉这种情况,当局立刻做出回应。许可证、警卫队和禁令迅速增加,用以击溃那些危险的聚落,此外政府当局还推动创建了一支名为丛林卫兵的专业部队,负责追捕逃奴。丛林卫兵通过递呈证明获取奖赏,例如寻回的逃奴或是割下的头颅。他们的俸禄称为征服奖励。这类工作常常起用获释的奴隶,因为他们通晓逃奴的行为习惯。也正因为如此,那些惩戒镇压人员从来没有得到过政府的全面信任。有的丛林卫兵会选择使用抓获的奴隶牟取利益或是为自己服务,有的还会呈上一些非逃奴奴隶的头颅。另一些更为成功的如伊纳西奥·科雷拉·潘普洛纳,由于在摧毁米纳斯吉拉斯的逃奴堡时表现出色,赢得了政府赠予的土地以及捕获奴隶相关的权益。未开垦的荒地常常成为猎捕黑人逃奴的奖赏。
  和帕尔马雷斯一样,米纳斯吉拉斯的逃奴堡也有领袖。总督之间的通信表明在逃奴堡内有“叛乱的黑人以及统治着他们的国王”,有的还提到了某些“自称国王的黑白混血儿”拥有妻妾子女。也存在令人俯首称臣的女王。其中不少领袖都在当时的文件中留下了名字,如巴泰罗、卡斯卡略和贝苏多。他们执掌的逃奴堡可以达到极大的规模,“近乎一个王国”,例如现今米纳斯吉拉斯三角区附近的安布罗西奥,堡中曾有一千名成年黑人男性和许多妇女儿童。流窜逃奴的聚集地规模也可能很小,毫不起眼,甚至在追捕者抵达前便冰消瓦解,米纳斯吉拉斯首府富镇周围山上建立起的村落就是如此。其他的聚居地散落在皮坦吉、佩德拉波尼塔、卡拉萨山和坎波格兰德等地。面对逃奴堡,许多居民惊恐不已,他们畏惧遭到掠夺、袭击或抢劫,随着时间推移,这类行为可能会成为常态。有人将请愿送至议会,提醒人们有奴隶逃跑,尤其是这些逃奴还持有武器,“威胁白人,杀害他们捡拾柴草的奴隶”。政府担忧居民性命受到威胁,试图控制局面,于是严加惩戒——砍去逃奴的手掌或切断他们的跟腱。此外政府还颁布了一些禁令,禁止向黑人和混血儿贩卖铅弹和火药。这种限制逃奴堡行动的方式收效甚微,有几次逃奴甚至装备上了火枪、手枪和大刀,在重要道路上堵截了商品物流,令物价攀升或是使商品从市场中消失。然而逃奴为何能如此横行霸道?在18世纪的米纳斯吉拉斯,人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当地以及巴西许多其他地区都具备的一个特质,即逃奴堡已经嵌入了本地的群体生活中。尽管曾犯下种种暴行,逃奴一般还是会与其他社会群体和谐共处,他们提供服务,购买必需品,也会以物易物。在米纳斯吉拉斯,逃奴以钻石和黄金换取食品与各类商品。村庄以及村落周边的酒馆和旅店向逃奴提供武器,店中的杂货铺则是获取袭击、劫掠方面信息的理想场所。双方也会共同分享战果。逃奴堡人使用各种手段,不断尝试扩大自己的社会以及经济关系网,他们交涉,交换,出售,用一切手段保证自身的自主和自由。这使他们与许多其他一无所有的男女站在一起,在殖民地抵抗宗主国所施加的艰苦生存条件。
  在马托格罗索,1719年于科希波河畔发现的金矿使那里有不少奴隶,因而也有不少逃奴堡。奴隶不仅被用于采矿、种植与放牧,也为建设公共设施辛苦劳作。在边境地区如瓜波雷,奴隶会在西班牙政府的鼓励下逃跑,只要到边境线另一边便能获得自由。该地区的黑人抵抗运动还有另一个特征,那便是与印第安人结盟。夸里特雷、斯波图巴和里奥曼索的逃奴堡会收容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儿——主要是印第安人混血儿,各方都能和睦共处。黑人之中,也有与逃奴一同生活的自由人。与各处类似,马托格罗索的逃奴堡也发展自给自足的农业,栽培玉米、豆子、木薯、花生、芋头、香蕉和菠萝。逃奴堡的组织形式使其食品生产力与一些物资匮乏的大城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例如库亚巴市的供应危机就时有发生。边境地区自由黑人的数量庞大,增加了甄别逃奴的难度。克里沙斯、皮拉尔、托坎廷斯和阿拉亚斯这些城市的边缘地带也建有逃奴堡,其大约70%的人口由“黑人”组成。
  ……

展开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1.东方航道上的巴西
2.无神,无法,无王
3.殖民地的信仰
4.权与势
5.蔗糖庄园、奴隶与战争
6.逃奴堡与逃奴
7.金在眼前,王在天边
8.腹地世纪
9.殖民都市
10.阅读、书写与创作
11.殖民地的起义与叛乱
12.殖民时代的边境
13.流动与多元
14.殖民时代的终章
15.来到巴西的布拉干萨家族
16.独立与分裂
17.作为民族的巴西
18.1850:变化
19.危机中的帝国
20.新势力浮现
21.解放派、废奴派和奴隶主
22.共和国诞生
23.不太美好的“美好年代”
24.工人运动的暖昧性
25.工业庄园主
26.一个陈旧的共和国?
27.1930:革命与政变
28.巴西工人
29.军事与其他企图
30.军人当政
31.从游击斗争到政治开放
32.大众民主
33.回顾21世纪
结语
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