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历史上(包括东罗马帝国在内),仅有少数几位皇帝被称作大帝,君士坦丁就是其中之一。从大历史的视角来看,挽救3世纪大危机的任务到君士坦丁大帝重新统一帝国才基本完成。戴克里先皇帝设计的四帝共治制看起来完美,实践证明无法解决君主制稳定的问题。324年,君士坦丁击败李锡尼(Licinius,263—325年,308-324年任帝国东部皇帝),重新统一帝国,3世纪的大混乱才宣告结束。此后再没有出现过3世纪那样的无序和混乱。单凭这一成就,君士坦丁就有资格获得大帝的称号。用中国古代史来比附的话,君士坦丁堪称罗马帝国的中兴之主,犹如汉光武帝中兴西汉。但是,君士坦丁大帝的抱负要更为远大,他不仅志在谋求旧帝国大一统的格局,还想在新的基础上重建帝国,为帝国奠定新的法统。就重建帝国而言,有两个标志性事件:第一,君士坦丁赋予基督教合法地位,开启帝国基督教化的进程,这意味着更换帝国的精神法统;第二,君士坦丁为帝国重新建造了一个都城,命名为“新罗马”。因此,有理由将君士坦丁大帝开创的帝国称作第二罗马帝国。尤利安皇帝反对君士坦丁大帝开创的这一进程,试图重新回到第一罗马帝国的传统上。但是,时过境迁,完全复兴第一罗马帝国的传统已然不可能,所以尤利安皇帝必须开出新传统,方能与君士坦丁开创的基督教化传统竞争。我们会看到,尤利安皇帝想象中的帝国与第二罗马和第一罗马都有所不同。
1君士坦丁时代
君士坦丁重建帝国的事业,既基于戴克里先皇帝解决3世纪大危机取得的成就,又是对戴克里先失败之处的回应。3世纪的大危机对帝国的秩序造成了极大破坏。像所有古代农业帝国一样,罗马帝国的税收主要是土地税。此前,帝国境内的土地税率分省而行。有些地区税率固定,有些地区时有变化,有的地区则不需要交税,例如意大利。戴克里先取消免税地区的特权,重新划分土地税的基本单位,固定土地税率,以此增加帝国的税收。为强化皇帝的权力,戴克里先分离军事和行政权,限制元老进入军事领域,此前元老们可以在行政与军事领域之间自由转换。这一政策有效地强化了皇帝对军队和元老院的掌控。至此,元老院对皇权构成的威胁才被彻底消除。戴克里先皇帝之后,帝国皇帝们已经不常居罗马城,即便迫于形势需要驻守意大利,也是选择米兰,而非罗马。同时,戴克里先将面积较大的行省划分为数个小行省,君士坦丁时代有101个行省,哈德良时代仅45个行省。行省的细分,一方面大大强化皇帝控制行省的权力,以免某个野心之辈基于某个行省就可以发动叛乱;另一方面造成官僚人数成倍增长,导致帝国的财政负担加重。戴克里先又将数个行省组成更大的行政区,每个行政区由比行省总督职位更高的大区长官统理。为了抑制大区长官的野心,这些高级官僚的下属由皇帝任命,以此来监视他们的上级,并通过一群秘密人员向皇帝告密。通过这些措施和觐见皇帝所需的复杂礼仪,大大增强了皇帝的权力和威严。
但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戴克里先的四帝共治制(Tetrarchy)本意是强化皇权,却具有分散帝国中央集权的倾向。
P31-33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