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驯服了狗,而猫驯服了人类。”
——法国人类学家马塞尔· 莫斯(Marcel Mauss)
在当下社会中,猫和狗已经成为我们社会重要的成员。这些经常萌化人类的大毛球、小毛球们,给人类温暖、欢笑、治愈和慰藉(常常也有抓狂和恼火!),帮人类赶走伤心、孤独,又教会人类什么是爱和责任……
其实可不止这些哦!这些毛茸茸的小可爱们,早在被人类被察觉之前,就已经在我们的历史中留下了相当丰富且多元的印记,它们踩着小小的脚印,行走于我们身边,为人类文明留下了一条可供追溯的路径。
在古埃及,猫是光明与正义的太阳神的化身。
在古玛雅,狗成为人类进入死后世界的向导。
在中国,有人因为给猫写下了好祭文而飞黄腾达,有猫猫令女皇武则天胆战心惊,更有猫猫在不经意间,决定了皇帝的候选人!(不愧是你啊喵星人!)
在日本,“犬公方”曾将江户变为万狗城?
在欧洲,居然出现过能发出猫叫声的乐器?
在现代,对待猫和狗的态度与方式,也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了解喵星人和汪星人的历史, 就是了解人类的历史。
多位历史学专业学者,从各自擅长的领域出发,用数十个轻松趣味的故事,带领我们一起寻找喵星人和汪星人曾在历史中留下的痕迹。这次就跟随毛茸茸的喵星人和汪星人,一起探索人类文明的秘密吧!
第一章 汉代人就是爱狗
汉代的人们也跟现今的我们一样,认为狗的形象就是“忠心耿耿”。
汉朝建国的大功臣韩信,因为功高震主,又有军事才能,汉高祖刘邦一直很忌惮他。日后,韩信果真谋反,被吕后设计杀掉。
韩信死前后悔不用辩士蒯通的计谋,刘邦于是知道蒯通曾教唆韩信谋反,本来下令要把蒯通给煮了,蒯通却说:“跖(传说中的大盗)的狗对着尧吠,不是因为尧不仁,只是狗本来就会对着主人以外的人吠。在那个时候,我只知道韩信是我的主君,不知道有陛下。”
刘邦听了这番比喻,竟也觉得蒯通说得有道理,就把他释放了。
接近皇帝的门路
秦朝亡国时,汉高祖刘邦进入当时的首都咸阳,看到“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这诱惑实在太大了,让他差点就想赖在那里不走。史书提到秦国聚敛的珍宝之中,便包括了“狗马”,并且跟豪华的建筑物、家具、宝物、美女并列,可见搜集狗马正是豪富人家的成就之一,就算是皇帝也不例外。
日后,西汉长安城附近的皇家苑囿,就养着一堆“狗马禽兽”;在宫中服侍皇帝的“黄门”这个机构,也掌管着“乘舆狗马”,也就是皇帝出行搭乘的车、名犬与名马。汉武帝时期,还有专门为皇帝养狗的“狗监”,而且在狗监工作的人与皇帝很亲近(但应该还是要先去势,才能进入那里工作)。
东汉末年的汉灵帝是出了名的爱钱与爱玩,他曾经让狗戴上进贤冠、佩绶以玩乐。这件事情若传出去,官员们大概会觉得很傻眼吧,因为进贤冠是当时一般文官戴的冠,绶则是官员挂在腰间绑官印的纽带,冠与绶在当时都是官员社会地位的象征,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此人做官,以及官做得多大。
不只皇帝养狗,从考古资料可以看到,诸侯王也养狗。2015 年在扬州发掘的蜀秀河一号墓,是一座西汉中期的小型墓葬,墓中出土的若干份奏疏,牵涉一桩寻狗事件。这些奏疏由一个叫“遂”的人呈报给广陵王。“遂”应该就是墓主,是广陵王的侍中(贴身近侍),在位的广陵王则推测是汉武帝的儿子刘胥。
奏疏中提到一只官府饲养的狗名为“糜”,养在皇宫中,曾经因受惊跑出宫外,事后又自己跑回来。后来“糜”被人牵走,以至于官员们搜寻它长达数个月,直到“遂”的家人找到“糜”,并查明牵狗的人是谁。
广陵王看起来似乎很在意这只狗,因为每一次“糜”失踪,侍中都要写报告;但学者们对于如何解读这些奏疏还是有着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这桩寻狗案显示汉代人重视狗的生命,“从中可以看出一丝动物权萌芽的意味”。
但也有其他学者认为,官员屡次上奏报告寻狗的情况,可能只是由于狗是官府财产,官员担心自己因弄丢官府财产而遭受处罚。目前这批考古资料还未公布,暂时无法判断哪边的说法比较合理。
倒霉狗被做成香肉
狗常常出现在汉代人的生活中,但未必都是好事。汉代人很爱吃狗肉,而战国时代就可以看到专门从事屠狗的业者,汉代也依然存在。西汉的建国功臣樊哙,是个敢在鸿门宴时,冲进去对项羽怒目而视的壮士,他原本从事的就是屠狗业。
西汉中期的《盐铁论》还提到: 市场可以买到“狗䐲”,与杨豚、马朘、煎鱼、切肝、羊淹、鸡寒等其他肉类料理并列,可见当时的人对吃狗肉习以为常。有学者认为,狗䐲是将煮熟的狗肉切成薄片。
不只一般民众吃狗肉,贵族也吃。阳陵是汉景帝的陵墓,阳陵的从葬坑中出土了大量动物俑,光是其中一个从葬坑,就有458 只彩绘的雌雄陶狗。曾经担任考古队队长、主持阳陵发掘工作的王学理认为,此从葬坑象征宫廷的府库,其内的家畜应是食用或用于祭祀。那么,皇帝很有可能也吃狗肉。
湖南长沙的马王堆一号汉墓,墓主是西汉初期一位列侯的妻子。这座墓的随葬品丰厚,包含不少食品。随葬品的清单提到好几道狗肉料理。例如:用鼎盛装的狗䔯羹、狗巾羹、狗苦羹,应是几种调味不同的肉汤;还有用盘盛装的犬其胁炙、犬肝炙,是不同部位的犬肉烧烤;另外,还有犬肩、犬胾,胾是指切成大块的肉。
学者认为这几道菜肴名称中的“狗”“犬”有别,前者是小狗,后者是大狗,看来不同种类的狗会被用来做成不同的料理。在墓中盛放随葬食品的竹笥里,确实可见到用竹签串起来的狗骨头残骸。
观察山东长清孝堂山东汉墓地祠堂“庖厨”画像石的拓片,可以看到汉代人如何屠宰食用的犬只。画像下方有一人牵着狗,旁边有一人持棍,看起来像是要敲击狗;右下角有一口井,井的桔槔(利用杠杆原理取水的工具)柱上挂着一只狗,旁边一人正持刀剥杀。在山东嘉祥宋山村东汉墓地祠堂“庖厨”画像石上,画面右侧也描绘了同样的屠宰场景。
顺带一提的是,汉人杀狗除了食用,也用来辟邪。东汉末年的《风俗通》就记载,在城邑的四门杀狗,可以辟盗贼。《风俗通》还提到当时有正月杀白犬、以血涂门户,借此辟除不祥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