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二、研究武士道及其全民化的意义
三、关于武士道的研究史与研究现状
四、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武士道产生的社会基础和宗教基础
第一节 武士的兴起
1.1.1 武士与武士的性格
1.1.2 武士兴起的时代背景
1.1.3 武士兴起的过程
第二节 武士团的内部结构
1.2.1 武士家族制度
1.2.2 武士的身份关系
1.2.3 家族道德与主从道德
第三节 武士道的宗教渊源
1.3.1 神道与武士道
1.3.2 禅宗与武士道
第二章 武士道与儒家思想
第一节 近世儒学对武士传统文武观的改造
2.1.1 传统的文武两道观
2.1.2 近世儒学家的文武合一思想
2.1.3 幕末的文武两道观
第二节 近世儒学中的尚武思想
2.2.1 武士道与儒学的结合
2.2.2 武家家训中的尚武观
2.2.3 近世儒学中的尚武论
第三节 武士道的演变及其理论化
2.3.1 武士道的历史演变
2.3.2 近世武士道的理论化
2.3.3 “道的觉悟”与“死的觉悟”
第四节 武士道中的忠诚观念及其演变
2.4.1 律令制国家的忠诚与武家社会的忠诚
2.4.2 近世武士忠诚的原则
2.4.3 主从之忠向君臣之忠的转变
第三章 武士道与日本近代军制的关系
第一节 近代以前武士道教育与传承
3.1.1 重武轻文的中世武士教育
3.1.2 习文尚武的近世武士教育
第二节 日本近代军人武士道精神的形成
3.2.1 日本近代军制的建立
3.2.2 日本近代军人精神的形成过程
3.2.3 《军人敕谕》及其在武士道史上的意义
第三节 近代日本军队内部的军人精神教育
3.3.1 家族主义在军队教育中的实践
3.3.2 内务教育与日本近代军人的养成
第四章 军人精神与国民道德的统一
第一节 《教育敕语》的颁布与全民武士化的完成
4.1.1 山县有朋与《教育敕语》的颁布
4.1.2 井上哲次郎对《教育敕语》的诠释
4.1.3 近代忠孝一致的道德观
第二节 武士道与战前军事教育
4.2.1 学校修身教育与军事教育
4.2.2 历史教育中的皇国史观和武士道
第三节 武士道与军人精神的社会化——以帝国在乡军人会为中心
4.3.1 地方尚武团体的建立
4.3.2 田中义一与“帝国在乡军人会”
4.3.2 “帝国在乡军人会”的作用
第五章 战时日本武士道的研究和宣传
第一节 近代武士道研究
5.1.1 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及其影响
5.1.2 井上哲次郎与武士道研究
5.1.3 战时国民教育中的武士道
第二节 《叶隐》与战时武士道精神
5.2.1 《叶隐》之“隐”
5.2.2 《叶隐》武士道的思想
5.2.3 《叶隐》武士道的影响
余论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