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忠教授长期从事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的教学科研工作,成果卓著。本书精心汇集了作者的部分论述,以飨学林。各篇文章在把握史学史总体脉络的基础上,能够提出创见,考证扎实周密,富于理论思维。
本人自1981年报考历史学研究生起,即确立了以研究中国史学史为人生鹄的,在著名的史学史专家、业师杨翼骧先生的指导下,步入治学门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随之继续在职攻读本专业博士学位,依旧在杨先生麾下。三十多年间在南开大学从事历史教学与研究,虽然个人兴趣颇为广泛,也时有其他业务需要应对,但不敢多所偏移,主要心思和精力始终放在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之内。这样,逐渐积累,已经出版学术撰述十余种,发表论文180多篇,著述数量跟得上学界潮流,学术创新更富于独得之见。
凡欲治学,读书获知须博,深思研讨宜专,选取一方沃土,坚守开拓,精耕细作,即可取得系列性的丰硕成果。若游移多变,随波逐流,即使撰述较多,终无自己的学术根据地,见识也极难深入。而史学研究的理路,一是史实的考证,二是运用理论思维的阐释和评论,精于其中一种就能够业绩优良,卓然自立,二者兼通更为理想。史学史学科内许多史实尚未得到认真清理,考证之功不可或缺,史学史又与史学理论联系密切,理论思维尤不可少。本人治学初始,就自觉地在历史考证与理论思维两方面多所致力,已经发表的各篇论文,清晰地显现了史学考据与理论思维相结合的成效。
2015年春,我从南开大学退休,随即有若干高校征聘。廊坊师范学院的各级领导和各届领导,重学术,守信义,礼贤下士,我遂成为该校的特聘教授。至2019年11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发出通知,《南开史学家论丛》第四辑的编选紧急启动,我被列入这次收揽的名单之中。能够进入这一丛书系列,是十分荣幸的,标示着学院对个人学术业绩的认可,我对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表示由衷的感谢!
因我曾为业师杨先生编辑《学忍堂文集》,即《南开史学家论丛》第一辑的八种著作之一,为示承接先师书名蕴意,自定书名为“上思斋史学文选”,送交学院。但延至2020年7月,又接到历史学院通知,由于疫情、经费以及世间学术风尚等等原因,原编定文集必须压缩至指定篇幅,书名也要反映实质内容。于是,大幅度删减原选之文,书名改作《史学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这样一来,保留下来的各篇,更加不可能全部收录我自己最感觉满意的论文,斟酌取舍,须照顾一些知识奇特而流传不广的长文,如关于历史年代学家刘坦的论述。另外,在本书书后附录了迄今发表了的论文简目,渴望学界时贤多多关注和批评。2022年7月底,终于收到本书排印清样,随即进行最后的校订。而两年间中华书局的责任编辑,不知为拙稿的编排、校改付出了多少辛劳,谨致以诚挚的谢意。
本人在这次书稿校订中,以往多历年所的治学历程不时闪现在记忆之中,颇有追思感触。近来偶到南开历史学院,已经有诸多新的陌生面庞,而原先若干学生辈的同仁,也已经纵横驰骋于史坛,非复当年旧阿蒙。 噫!真乃“逝者如斯夫”,不禁有理不清、道不明的沧桑之感!谨以七言绝句系于文末,聊为慨叹:问学南开四十春,而今或若外乡人。
每逢旧识当刮目,时世翻新新更新!
2022年11月16日于南开园上思斋
第一章 史学理论探析
论中国史学史的学术体系
论学术史视野下的史学史研究
论中国古代的政治历史观
中国史学起源问题新论
试论史学理论学术体系的建设
唯物辩证法与中国史学史研究
——我的一项治学体会
第二章 史家史书个案考析
《世本》成书年代问题考论
《越绝书》成书年代与作者问题的重新考辨
李东阳《历代通鉴纂要》及其在清朝的境遇
论章学诚史学理论形成的三项根基
论清高宗的史学思想
历史年代学家刘坦手稿序
第三章 史学专题考论
中国先秦时期的史学观念
论中国传统史学双轨发展格局的形成
《左传》《国语》被刘歆窜乱的一项铁证
——历史年代学家刘坦之说申论
十六国、北朝政权的史学及其历史意义
《十八史略》及其在日本的影响
明代史学发展的普及性潮流
《旧满洲档》与“内国史院档”关系考析
后金满文档册的产生及其史学意义
康熙帝与孝庄太皇太后政治关系的解构
清代国史馆考述
中国古代官方史学的兴盛与当代史学新机制的完善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蕴义与影响的再审视
张荫麟诘难顾颉刚“默证”问题之研判
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史论战问题探实
第四章 中外史学比较
中国与西方古代史学的异同及其理论启示
论中日两国传统史学之“正统论”观念的异同
中日两国历史学疑古思潮的比较
论中国史学史研究的东亚视域
中国古代编年史对日本的影响
附录 乔治忠著述、论文简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