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史学研究领域纷呈,随着次级领域研究的成熟,该领域相关的研究理念和方法,甚至叙事方法逐渐自成一派,可以想见,如果不了解特定史学理论的由来,是无法从事该领域的史学研究的。正是这些史学理论的出现,才使历史研究变得丰富和深刻。因此,我们所说的史学理论和研究框架,并非一个公式、一条定律,而是对传统研究方法的反思,发现新的视角,建立新的规则。这是一个不断击碎和重建的过程。本书对于历史学家、历史专业的学生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资源,也能引起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相关研究领域学者的共鸣,因为本书能够为他们提供深入理解史学理论基础的途径。
《史学理论手册》属于“格致人文”系列之一,主要梳理了自18世纪末19世纪初史学职业化以来至21世纪初约200年史学的发展脉络和史学理论的建构沿革,介绍了现代史学理论的基础以及将如何这些理论运用于历史研究。本书通过展现各种学术论争和当下理论的发展,尽可能将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呈送给读者。具体探讨了史学研究中的现代主义、经验主义(形而上学)、解构主义、叙述和后现代主义。各章节由史学领域的**学者撰写,内容覆盖该学科各专门领域,包括社会史、思想史、性别研究、历史记忆研究、心理分析、文化史。另外,还讨论了诸如德里达、福柯、海登·怀特等重要思想家的历史影响。
妇女史,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女性激进主义的再度兴起,经历了一场爆炸性的重生。在战后时代的整个西欧,行政部门和妇女联盟对代议制和同工同酬提出了值得注意的要求,这延续了1920和1930年代劳动妇女的激进主义。其他人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早期鼓吹为节育有权掌握信息和日渐有效的各种技术,尤其是子宫帽和新型避孕药。自从大战结束以来,全世界的激进主义者们也都要求基乐权,这始于同性恋合法化。到了1960年代晚期,女性主义也成为一种大众运动,这催生了大批职业的和业余的妇女史作家,而且他们拥有着意味深长的合法收益。当妇女寻求可卫护她们在工厂和家庭的法定权利时,戈尔达•勒娜(Gerda Lerner 1986)和安•菲洛尔•斯各特(Anne Firor Scott 1970)等历史学家在探究着非洲裔美国妇女和南方妇女的生活,并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昔日场景。当吉尔•康威和娜塔莉•泽蒙•戴维斯于1960年代晚期在多伦多大学首倡妇女史的时候,她们还编纂了一部涉猎广泛的昔日数世纪妇女史著述文献目录(以油印本形式)。除了这2位学者的惊人能量和革新精神之外,值得注意的事实是:这份文献目录大部分是由诸多像爱丽丝•克拉克和艾薇•平奇贝克这样的先驱者——今日他们未被承认,而且很大程度上被遗忘了——作品构成。因而,认为1970年代的妇女由之“发明了”妇女史,这种看法简单地说是经不起证明的。我们这样说不是要贬低那些在1960年代晚期和1970年代要求妇女史课程、创办期刊并召开会议的学生和教授们,以及数量增多的撰述历史的妇女和那些教授妇女史的人。妇女史的体制性力量前所未有地迅速增强,而且陡然出现了许多新的工作,比如选集、正式课程和研究规程。
因为许多年轻历史学家来自20世纪60年代的各所激进化的大学,在那里,一种左派或民粹主义的妇女史观蓬勃兴起,而且这种占优观点相对来说也是新的。阿德莱德•波普、玛丽•布维尔等职业女性在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叶撰写了关于她们生活的生动的回忆录,但却几乎不是被某种已研究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动力塑造的。相反,谢拉•罗伯特汉姆的《妇女、反抗和革命》(1972)和《隐蔽在历史背后》(1974),强调甚至赞美妇女们的草根激进主义以及她们参与共产主义革命。职业人士在20世纪70年代和1980年代早期出版了许多关于妇女和社会主义的研究著作。对于俄国及中国妇女的兴趣也是强劲的,因为它们似乎比其他非社会主义国家要给予妇女更大的平等。此外,对社会主义的钦慕,引得研究者们去探究了在历史上所有社会中被压迫妇女和工人阶级妇女的历史。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早期,米歇尔•佩罗、阿兰•科尔班、简•刘易斯、达琳•克拉克•海因、朱迪•沃科维茨及其他人的研究,引发了对妇女工作、职业妇女性态、激进主义和妇女与政治权力之关系的多样性研究。
总序
第一部 根基:关于“过去”知识的理论框架 南希•帕特纳
现代性与历史学:职业化的学科
第一章 “科学”转向:发布非理论化真理的历史学家们 迈克尔•本特利
第二章 经验主义对历史学的多重意涵 卢茨•拉斐尔
第三章 为历史想象辩护:捍卫人的因素与叙事 杨•范•德•杜森
第四章 年鉴学派:实在论、方法与时间的各种变数 约瑟夫•滕德勒
第五章 思想史:从观念到意义 唐纳德•R.凯利
第六章 社会史:一种新型的历史 布赖恩•刘易斯
后现代主义:语言学转向与历史知识
第七章 海登•怀特的工作(一):摹仿、比喻和历史书写 罗伯特•多兰
第八章 海登•怀特的工作(二):陌生化叙事 卡勒•皮赫莱宁
第九章 德里达与解构:挑战语言透明性 罗伯特•M.斯特恩
第十章 修辞的复归 汉斯•凯尔纳
第十一章 米歇尔•福柯:历史和文化的无意识 克拉雷•奥法雷尔
第十二章 作为文本的历史:叙事理论与历史 安•里格尼
第十三章 历史与虚构的边界 安•柯托伊斯、约翰•多克尔
第二部 应用:历史学的理论密集区南希•帕特纳
第十四章 最新社会史:危机与复兴 布赖恩•刘易斯
第十五章 妇女史/女性主义史学 朱迪思•P.津瑟
第十六章 性别(一):从妇女史到性别史 邦妮•G.史密斯
第十七章 性别(二):男性要求一部历史 卡伦•哈维
第十八章 性态与历史 艾米•里克林
第十九章 精神分析与历史制作 迈克尔•罗珀
第二十章 新民族叙事 凯文•福斯特
第二十一章 文化研究与历史 吉尔伯特•B.罗德曼
第二十二章 记忆:见证、经验、集体记忆 帕特里克•H.赫顿
第二十三章 后殖民理论与历史 本杰明•扎卡利亚
第三部 尾声: 后-后现代主义:方向与质疑 南希•帕特纳
第二十四章 后-实证主义实在论:表现之再奠基 约翰•H.扎米托
第二十五章 历史经验:超越语言学转向 弗兰克•安克斯密特
第二十六章 照片:解读历史意象 尤迪特•凯尔巴赫
第二十七章 数字信息:“让一百朵花儿盛开……”数字是一场文化革命吗? 瓦莱丽•约翰逊、大卫•托马斯
第二十八章 复原自我:解构之后的能动性 大卫•加里•肖
第二十九章 应用基础:亚里士多德的叙事理论和后现代史学的古典源头 南希•帕特纳
索引
译后记